兩江改革的「排頭兵」

——走進重慶市渝北區檢察院

兩江改革的“排頭兵”

為保障兩江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渝北區檢察院專門成立兩江新區檢察室。該院黨組堅持“能力強、學歷高、形象好”三原則,從全院幹警中遴選出了30名幹警(平均年齡33.5歲,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佔83%)到檢察室工作,組成了高素質的辦案團隊,承擔轄區法律監督工作,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金融犯罪、破壞環境資源等刑事犯罪。圖為2016年12月30日,兩江新區檢察室成立儀式上,幹警進行憲法宣誓。本報記者李立峰攝

院情小貼士

●恢復重建時間:1978年8月17日

●現任檢察長:許創業

●幹警人數:現有幹警111人,均為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74人(含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40歲以下幹警82人

●最高榮譽:“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全國模範檢察院”

●先進人物:全國十佳偵查監督檢察官2人、全國偵查監督能手2人、全國控告申訴檢察能手1人

40年前,索道、輪渡,是山城特有的交通方式。40年後,空港、高鐵,共同見證著渝北的速度。

日前,在一個微雨迷濛的早晨,記者來到重慶市渝北區檢察院。牆上的一幅幅老照片,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而迎面走來的一個個年輕人,意氣風發,充滿朝氣。

“因為心中有一個正義夢”,“90後”王丹妮自願放棄了銀行的優渥待遇,成為該院偵監部門的一名書記員。

“在渝北區檢察院,每一個人都很拼。”今年2月,王丹妮參加該院一年一度的中英文演講比賽,以《渝北檢察新時代》為題,深情地表達了作為一名渝北檢察人的驕傲與自豪。除了參加中英文演講比賽,“金蘋果大講堂”“兩江論道”和模擬法庭等豐富的崗位練兵活動,讓王丹妮這樣的新人迅速適應了檢察工作。

“現在想進渝北區檢察院可不容易,首先得考取司法考試A證,其次還得有法學碩士學位。”“80後”楊熹2008年考入渝北區檢察院。十年後,該院在編幹警11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74人,佔幹警總數的66.7%。

作為“楊熹檢察官辦公室”的負責人,楊熹帶著2名檢察官助理和1名書記員,專門辦理環保類案件。“感覺現在辦案的壓力挺大的。”渝北區檢察院是重慶市首批跨區劃辦案試點院,她的團隊一年要辦案300餘起。

“案子要辦,受損的生態也要恢復。”為此,該院建立輕微環保刑事案件生態修復機制,並於2017年聯合該區五部門出臺《關於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中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辦法》,積極引導涉案人員主動參與生態修復。

4月17日,該院舉辦了“保護長江母親河,渝北檢察在行動”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組織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人員投放價值4.7萬餘元的魚苗6萬餘尾,並邀請區代表委員、涉案人員代表、群眾等近百人見證了這一過程。

“我們投放的都是長江土著魚類,這有利於維持長江的原始生態環境。”楊熹介紹。而購買魚苗的費用,來自於涉案人員繳納的生態修復金。

“楊熹是我帶的一個助手。得益於渝北區檢察院師帶徒的好傳統,經過十年辦案積累,她成了年輕的老資格。”渝北區檢察院兩江新區檢察室副主任陳少麗是一名“70後”,1997年來到檢察院,提起這位“徒弟”,她倍感欣慰。

兩江新區是中國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重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70%的區域在渝北。為服務好重慶開發的主戰場,兩江新區檢察室成立,2017年受理審查逮捕678人,批捕422人;審查起訴1103人,起訴826人,各項工作均在重慶市檢察機關派出檢察室中居於領先地位。

“現在的年輕人,趕上了好時代。”“50後”退休返聘幹警肖中偉向記者介紹,1978年8月17日,渝北區檢察院的前身——四川省江北縣檢察院恢復重建時,全院只有4個部門、7名幹警。40年後,該院內設機構有7個,另有派出檢察室3個。

“渝北區檢察院勇於開拓,敢於擔當,把法律監督融入服務渝北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之中,為渝北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渝北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孝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