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從靜應廟(俗稱仙神廟)往北,過大仙掌到滴水巖後有個黑龍潭。傳說這潭裡住過一條修行千年的黑龍。這黑龍性情兇猛,發脾氣時,從潭中躍出,口噴泉水,立時大地變成一片汪洋。它一時睡意上來,又縮在潭中數月不出,使大地乾旱無雨,顆粒無收。一日,紫虛元君踏祥雲普渡眾生歸來,突然股腥氣撲面而來。原來黑龍又發起脾氣,一場災難在向人們逼近。元君略一示意,手中的龍頭拐就飛了出去。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正準備大施淫威的黑龍,忽覺一道白光向自己掃來,情知不好,慌忙應戰。一時打得難解難分,水潭波濤洶湧,電閃雷鳴,濺起的水花數十里外都能看得見。漸漸地水花降了下來,接著,波中一道紅光衝出,直向臨川山老龍溝飛去。有人到紅光落地的老龍溝細看,原來紫虛元君的龍頭拐已將黑龍化作條石龍,讓它口吐清水,立功贖罪。龍頭拐也變成一條石龍,在一旁監視著。兩條石龍口中的水噴向地面,衝出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這水又經過地下數里潛流,到捏掌村經堯泉流出地面,匯成堯河,澆灌著兩岸的土地,為世人造福。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太上老君住在紫金頂上,有奇山秀嶺供自己欣賞,有神龜仙鶴和自己作伴兒,採集奇花異草,煉長生不老仙丹,恰然自樂。就是有一點不稱心:缺水。

有一次,太上老君雲遊到山西壺關一帶。看到這裡山清水秀,泉眼遍地,林茂糧豐,人們安居樂業,很是羨慕。暗想:我把這山泉水帶回一股,紫金頂不是就錦上添花了嗎?可咋勢才能帶走呢?俗話說:“要取人間物,需得凡人封。”眼下這裡連個人伢都沒有,去哪討得這一封呢?老君正在犯愁,忽見老太婆來到泉邊擔水。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便急忙上前施禮,道:“老嫂子,把這股泉水讓我用用好嗎?”老太婆抬頭一看,見是一位道長,風塵僕僕,嘴唇乾裂,一副焦渴的樣子,隨口就說:“這麼多泉水,隨你怎麼使用都行。老道長也太謙虛了!”老君得到這話,隨即走到泉邊,展開道袍,口中唸唸有詞,暗暗使出法力,伸手將泉水一把抓進袍內,兜起就走。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老太婆見了,大吃驚,急忙驚叫:“人有把咱的水偷走啦!快來呀!不得了啊!”眾百姓聽到喊,紛紛拿起钁頭大鍁,桑權木鍁,前來追趕。老君扭頭一看,見追趕他的人都是肉眼凡胎,也就放心回逃跑。沒想到那老婦人也有一些法術,她的喊叫驚動了當地的山神土地。眼看就要逃出壺關地界,土地遁土趕到老君前頭。拱土成山,俗名追山,把老君絆了一跤,鞋也摔出老遠。老君從地上爬起來,、磕鞋倒土,倒出的土堆成一個大山丘,俗稱老君崮堆。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來到懷慶地界,摔掉了追趕的人群和那裡的山神土地。老君來到紫金頂上,猛一跺腳,地上便成了一個大坑。他抖開道袍,將水倒進池裡,這就是現在的老君池。沒想到水大池小,溢出的泉水順著山勢激流而下,衝出數十丈遠,流到一個懸崖邊,形成一個大瀑布。下邊衝成一個大水潭。老君想想不妥,要是壺關的山神土地帶領人來尋水,我將怎樣回答?隨即將手往地下一按,把大股水潛入地下,潛流好幾裡遠,到捏掌村才咕咕流出,這就是後來的堯泉和堯河的水源。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留在地面上的那小股水就存在瀑下的水潭內,供各仙洞使用,還派了兩條青龍日夜看守。青龍依山靠石,年深日久化成石龍。涓涓細流經石龍脊背從口中流出,注入潭內。水潭中反映出兩條石龍的影像。每逢秋高氣爽的月夜還能看到二龍銜月的奇妙景觀,人們就把這個水潭取名叫青龍潭,這條山溝就取名叫“老龍溝”。

從靜應廟往北,有個黑龍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