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尋根新食材 做出新鄂菜
-------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 中國網韋永龍 楊澤文報道)“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昨日(26日)記者在武漢走進中國烹飪協會會員、湖北烹飪大師、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現任武漢市中郎商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正華的工作室,只見當年毛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的照片掛滿牆上,蔡正華還高興地拿出毛主席當年在武漢東湖賓館與工作人員合影的照片,講述武昌魚的來歷與吃法;同時,為發展鄂菜如
今蔡正華介紹說,從2015年開始,他已經行程近萬公里,在湖北境內尋根新食材,可以做出21道自己獨創的湖北菜。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圖為: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在他工作室留景。

據資料,湖北菜楚菜或鄂菜,是我國傳統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師大廚循歷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華,形成了熔漢沔風味、荊宜風味、襄鄖風味、鄂東南風味、鄂西南土家族苗族風味於一爐的鄂菜魚饌特色。以烹製淡水魚鮮技藝見長,以“味”為本,講求鮮、嫩、柔、滑、爽,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自成體系,被列為全國十大菜系之一。
蔡正華說:“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膳食的取材,營養的搭配,因此,鄂菜只身也需要創新與發展,於是我有了尋根新食材,做出新鄂菜的想法。他告訴記者,其實這個想法來自媽媽的味道。”
他說,2014年8月的一天,回老家大冶休息,媽媽見我難得回家,就親手殺了一隻老母雞給
我煨湯喝,本來我食量並不大,但我覺得味道真好,三下五除二,不知不覺連整隻雞和湯全吃完了,吃後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在吃晚飯時,我無意中看到媽媽正用自家田裡種的黃瓜、玉米給雞餵食,"這麼好的黃瓜怎麼餵給小雞吃呢",當時我有些不解,媽媽告訴我說,家裡種得菜多吃不完,餵給雞吃這樣也不浪費。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圖為: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在野外尋找食材時留景。

他接著說,媽媽的一舉一動讓我似有所悟,吃著黃瓜、王米長大的雞,自然是城裡人吃不到的食材;只有用最好的食材,才能做出最美味道的菜餚。人們追求的美食,不僅僅是味道,更喜歡菜餚的原生態。
這次回家的當天,蔡正華就萌生了去尋找地道、綠色食材的念頭。因為在食品安全沒有完全保障的今天,好的食材一定會受到大眾追捧。在他看來,在廣大農村,都會有像媽媽一樣樸實的人,
悉心培育地道的食材,如果我能多去挖掘原生態的食材,讓更多人都可以去品味"媽媽的味道"。
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地道的食材,蔡正華說幹就幹,2015年8月他辭去了廚師工作,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開始了他尋材之旅。
這幾年來,蔡正華幾乎跑遍了全省各地,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去找當地最有特色的食材,對食材特色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和當地的農民朋友們建立聯繫,作為自已的食材供應基地。每到
週末,只要沒有接待,他就會邀約一幫朋友去尋找原生態食材,找到後自己親自下廚與大家一起分享來之不易的最好美食。
2016年4月的一天早晨,蔡正華一行13人開車去到黃梅縣苦竹鄉去找特色食材一一雨花菜,並且要在太陽出來時採摘,剛到山下,雷雨交加,只有一個車道的泥石路,大車開不進出,只有徒步,去的人都打起了退堂鼓,沒辦法,蔡正華只好把他們就近安排到農家休息,自已卻打著雨傘,找了一個當地人,與他一道進山去尋食材,一路冒雨前行,渾身溼透了,但蔡正華尋材的勁
頭絲毫沒減,執著前行,走到半山腰,不料腳下打滑,他滾了下來,還好只是腿上擦破了一點皮,接著他又繼續向山上進發;真是天老爺開眼,到了山頂上,太陽出來了,由於這種食材極其稀少,費了很大的精力,最終只採摘了一斤多雨花菜。回到山下,到農民家裡炒了一盤,大家爭相品嚐,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蔡正華覺得身上雖然溼透,但食材終於找到了,在他尋找食材的路上,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如今,蔡正華自豪的告訴記者說:他尋找的食材一定是原生態的,比如:洪湖的野鴨、藕帶,監利的土豬肉,武穴的佛手山藥,雲夢的南鄉蘿蔔,大冶的嫩花生獅子頭、麻城的板粟餅,陽新的山藥土豚湯、通山的冬筍、天門的嶽口芋環……各地特色食材的菜名好像歌,唱也唱不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源自荊楚大地的這些食材,正適合湖北人的口味,蔡正華正通過自已的努力,尋找更多鮮為人知的食材,讓更多的美味端上大眾的餐桌,讓更多的人在食材中品味"媽媽
的味道",這正是他尋材的方向和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蔡正華尋材之旅將繼續延伸,新的鄂菜將不斷推出。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圖為:蔡正華正在講解武昌魚的來歷與吃法。

在結束採訪時,他說:“我尋找的食材一定是原生態,我研發的菜一定是湖北唯一”。我們期待走進新時代,這位新的鄂菜大師,不僅要繼承和保持鄂菜傳統,在鄂菜創新方面做的更高,走的更遠,真正為大眾帶來享受的同時,帶來健康!

毛氏武昌魚笫四世傳人蔡正華尋材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