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學生犯罪調查報告出爐!

還記得之前和大家說的某少年因為在網上被騙400元后

因為一念之差,變成了犯罪嫌疑人的故事嗎

<244>獨家 | 少年被騙400元后......變成了犯罪嫌疑人

我們的檢察官還因此接受了蘇州電視臺的採訪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學生犯罪調查報告出爐!

很高興看到的是

少年在經過我們檢察官在耐心的溝通和幫教後

吸取教訓,改過自新,刻苦學習

終於被蘇州某大學錄取

開始了全新的大學生活~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雖說大學是一座“象牙塔”

但我們的未檢檢察官也發現

在過去的2017年

他們所辦理的在校大學生案件

呈現出了新的類型和特點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在校大學生犯罪案件數據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2015年吳中區檢察院未檢室辦理大學生犯罪案件4人,2016年辦理該類型案件3人,而2017年已經辦理了12名在校大學生犯罪案件,數字上升速度相當驚人。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從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同樣是在校大學生犯罪,實施犯罪時的年齡卻從2015年平均年齡20.5週歲下降至2017年的17.6週歲,呈現出逐漸低齡化的趨勢。也就是說,易發犯罪的年齡段,已經從大學高年級學生變成了低年級學生甚至是一年級新生。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2015年吳中區檢察院未檢室辦理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均屬於侵財類案件,而2016年大部分系侵財類的盜竊案件,只有一起為外地警校學生在蘇找工作時遭遇黑中介騙錢,後持刀將對方捅傷的故意傷害案件。2017年的案件情況顯示,絕大多數是

故意傷害聚眾鬥毆案件,且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為惡劣。

對於在校大學生,我們的檢察官是怎麼做的?

對於犯罪時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以及20週歲以下的成年在校大學生, 吳中區檢察院未檢室均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以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能不捕的儘量不捕、能不訴的儘量不訴,給這些孩子們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因此近年來對涉罪大學生的(擬)不起訴率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25%,2016年的66%上升至2017年的67%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在校大學生犯罪案件特點

1.從侵財類案件向人身傷害類案件轉變

2015和2016年的在校大學生犯罪案件,大多數是嫌疑人在求學期間,起一時貪念偷盜同寢室舍友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物品的情況。2016年非侵財類的只有一起外地警校學生,暑期在蘇找短期工時遭遇黑中介騙錢,後被對方圍住不讓離開時,持刀將對方捅傷。2017年無一起侵財類案件,絕大部分系雙方因瑣事發生口角,繼而升級為持刀、木棍打鬥,並造成人體輕傷、輕微傷後果的故意傷害和聚眾鬥毆案件。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2.從單獨犯罪向涉眾型案件轉變

2015和2016年的此類型案件中,無論是盜竊、詐騙還是故意傷害案件,無一例外都是單人犯罪的情況。而到了2017年,這個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達83%的案件都是共同犯罪案件,且涉案人員均在5至12人之間,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嫌疑人之間多為關係較好的同學或者老鄉,很容易聚集到一起,這也導致了案件造成的社會影響較為惡劣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3.實施犯罪因社會經驗缺乏且易衝動

在校大學生實施的侵財類案件中,嫌疑人接受檢察官訊問時,均表示看到舍友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很炫酷、很時尚,就想據為己有,卻未打算如何處理贓物。而人身傷害類案件中,則可能僅因一句髒話,就從口角升級為持刀棍打架的涉眾類故意傷害、聚眾鬥毆案件。嫌疑人案發後均表示動手前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學業、人生、未來是否會因此改寫,當時確實太沖動,並對此深感懊悔。

4.深刻悔悟並加倍努力學業

我們發現,近幾年所辦理的這些大學生犯罪案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嫌疑人的認罪態度很好,悔罪非常深刻。例如警校學生王某某故意傷害案,王某某稱自己在警校學習了多門法律課程,沒想到自己確觸犯了法律,實在愧對老師的教育和培養。同時多名嫌疑人在不起訴前後,比案發前更為努力地用功讀書,例如朱某盜竊案,我院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半年,朱某從職業學校專科順利考上蘇州某大學的本科;陸某某故意傷害案,在審查起訴期間,陸某某順利從職校中專畢業考上該校大專。

對降低大學生犯罪率的一些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人生中的一個關鍵階段,相對於成年人,他們缺乏社會經驗,模仿性強、叛逆心重;但與此同時,大學生文化程度較高,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教育資源豐富,如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則大為可惜。所以,儘快並大幅度地降低大學生犯罪率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的檢察官給出的建議是: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學校應加大對在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和監督管理

有人說十年寒窗苦 ,高考後就苦盡甘來了。的確,大學作為一所自由的知識殿堂,大學生所受到的來自父母、老師和學校的約束相比中學生要少很多,但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智與中學生相比並沒有成熟很多。因此,建議學校在大學一年級就開設有關法律基礎知識和學校行為規範的必修課程,並將學生在校園內外的違紀違規、違法犯罪行為都納入到對該學生的綜合考評體系中。

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

應試教育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引導著學生學什麼、怎麼學;而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們穿梭於圖書館與教室之間,如海綿般汲取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當然由於通訊網絡的發達,他們更願意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瞭解社會。但由於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模仿性強,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言行的影響,甚至因此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理想信念,構建道德底線就顯得極其重要。

檢察機關應加大與院校間建校共建的力度

吳中區教育資源豐富,既有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等本科院校,又有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等大專院校,院校以及在校學生的數量均位於全市前列。檢察機關應當加大建校共建的覆蓋面,夯實共建的深度和實效,利用好檢察機關辦理大學生犯罪案件經驗豐富、實踐性強以及學校數量多、教育資源充沛這兩個優勢,通過開展法治講座、參觀我院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觀看法治微電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增強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的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勉勵大學生“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從檢察機關的角度出發,我們不僅要做好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普法教育工作,更要辦好每一個大學生犯罪案件;同時,呼籲在校大學生犯罪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這樣才能形成多方合力,達到減少甚至消除在校大學生犯罪的情況。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供稿:任娟

<314>重磅|2015-2017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出炉!

吳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