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治污”要敢于动真格

对10个省(区)实施的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已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期间,针对督察发现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陆续公开了50余个典型案例。比如包头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镇江茂源化工违法排污等。(

环境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与普通老百姓更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所以,环境是关系到大家生活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所以,对于治理环境中的“假治污”不能一笑而过。

随着治污攻坚的不断深入,治理环境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通过惩处、教育、宣传等方式,让大家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督查的惩治也起到了很到的震慑作用,让污染者惧怕,让治污干部也惧怕。污染惧怕是因为他们将会为自己的污染而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而干部的惧怕是因为他们怕自己的“官帽子”不保。

然而,总有一些心存侥幸的人,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假治污”,采取“面上治理”,“面下生产”继续污染的方式来逃避环境保护的督查,以为自己的“聪明”做法能够瞒天过海,却不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实,环境污染出现“假治污”一方面是干部为官不为,只想当“太平官”,不想得罪人。另一方面,是错位的政绩观所致,他们重视经济的效益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因为他们太看重自己的“官帽子”,而忽视了民生的诉求。

所以,对“假治污”要敢于动真格,对污染的企业要严惩,对治污不力的干部也不能放过,要让他们知道,在治污的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就要为自己的不想、不干“买单”,倒逼企业重视污染,主动保护环境,倒逼干部主动作为,在治污上下真功夫,才能打赢治污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