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最近一段時間,雨下個不停,潮溼的天氣,讓野生蘑菇瘋長。有些人認為正為是採摘蘑菇的好時節,但是吃野生蘑菇一定要注意,否則會引發中毒。 野生蘑菇有毒品種多,且毒性成分複雜,食用後引發中毒症狀表現各異,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治療方法。提醒廣大市民勿採、勿食不明品種野生蘑菇,不要輕信不科學的鑑別方法;對於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要警惕。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中毒症狀,中毒者要立即催吐,並儘可能攜帶剩餘蘑菇儘快就醫。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毒蠅傘: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內含毒蠅鹼、毒蠅母等毒素。誤食後約6小時以內發病,產生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狗尿苔:又稱“致幻蘑菇”,中毒後一般無胃腸道反應。發病較快,主要表現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其主要毒素為光蓋傘辛類。由於中毒後引起跳舞、大笑,也被稱作舞菌或笑菌。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類和毒肽類,在新鮮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白毒傘毒素對人體肝、腎、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鉛綠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傘弱,主要引起胃腸型症狀,但也可能含少量類似白毒傘的毒素,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也有可能因誤食而致命。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毒紅菇:味麻辣有毒,食後主要引起胃腸炎型中毒症狀,一般發病快,病程短,除發生劇烈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外,嚴重者還出現面部肌肉抽搐,脈搏加速,體溫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臟衰弱或血液循環衰竭而引起死亡。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紅網牛肝菌:此種菌含胃腸道刺激類毒素,中毒後主要出現神經系統及胃腸道病症。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赭紅擬口蘑:菌蓋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褐紫紅色,往往中部浮色。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後,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灰花紋鵝膏菌:灰花紋鵝膏內所含的毒素主要是肽類毒素,會損害人的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和腎臟。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窩柄黃乳菇:味苦辣,在黑龍江曾發生多人中毒,在西藏產區被視為毒菌。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症狀包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鐘至2小時會出現。墨汁鬼傘有著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使乙醛積聚在體內。乙醛是乙醇的代謝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症狀的物質。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秋日小圓帽:又名紋緣盔孢傘,世界各地氣候溫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蓋傘屬的致幻真菌,事實上卻含毒傘肽毒素,毒性很大。

提醒:勿採、勿食野生蘑菇​ 食用菌類注意這四個方面1.野生菌不要混合食用。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可能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會變成有毒的,加工時一定要小心。2.炒熟炒透後再吃。最好買曾吃過的且沒有發生任何危險的菌,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3.吃菌同時不要喝酒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4.出現症狀立即就醫。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噁心、頭暈、嘔吐、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如果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方法迅速催吐,儘快排出體內殘菌,減輕有毒物質的吸收。經過處理後,立即送醫院進行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