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球为什么是乒乓?浅谈我的乒乓经历和一点经验教训。

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来打球的经历和一些心得教训什么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项运动吧。其实我打的也是野路子,就正规训练了两个多月,所以也不算是特别厉害的业余选手,顶多就算是个兵乓热衷粉丝吧。

中国的国球为什么是乒乓?浅谈我的乒乓经历和一点经验教训。

我大概是从小学2年级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的。那时候条件是真的很差,小区里有一个水泥垒的台子,和乒乓球桌差不多,但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寒酸级别的球台。但我的生涯确实是在这么一个不规矩、甚至连球网都是用砖块代替的台子上开始的。

那时候通常是放学就尽可能快的往家跑,那时候没什么娱乐,就挥挥拍、听着乒乒乓乓的声音就觉得很快乐了。一个水泥台子,俩块破板子加一个球我们就能玩到天黑。我的第一块球拍是我老爸送的生日礼物,我仍记得牌子叫力霸,这个牌子可能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吧。

中国的国球为什么是乒乓?浅谈我的乒乓经历和一点经验教训。

由于台少人多,我们那时候玩球的规则就是占擂,有一个擂主长期在台上,每个人轮番挑战擂主,挑擂成功则成为新的擂主。规矩是挑战者先发球,若此球获胜才算获取挑战资格,这时候才是正式开始。若第一球失败则换人挑战,所以只能打一球而已。正式挑擂是五球三胜制,赢下来你就是新的擂主,擂主变为平民,排队等候挑擂。这个玩法能让台下的人不用等太久,当然你要技术不行就只能打一个球划划水,如果想多玩会就要努力当擂主,这种竞争方式导致我进步飞快,很短时间就能发不错的发球了。中国自来就是人多资源少,我想这种竞争方式其实也不错,他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不是。也许这就是国球之所以强的原因之一吧哈哈!

之后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搬家了,又加上功课变多也没多长时间可以玩了,所以我停了好几年没怎么打球,这算是我的第一阶段经历吧。

直到升上初中,学校里有自己的球台,而且兵乓球也更普及,我们班上也有几个打的好的带我一起,算是把我领进门的半个师傅吧。初中时期真是疯狂迷上打球,只要一有空就往球场跑,也是在这个时期我换了我人生的第二块球拍,天津729。这个牌子我现在还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它的价格是75元。在那时候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这块拍子跟了我三年,换过一次胶皮,换的是正手的729-2这个型号。这个时期我的球技算是上升的最快的时期吧,我同学中有一个小时候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和他打球就特别舒服,我的一些毛病也渐渐改正。

中国的国球为什么是乒乓?浅谈我的乒乓经历和一点经验教训。

考上高中的那年暑假,我去报了一个暑期训练班,换了人生中第三块拍子,这是第一个入门级的球拍,不是那种成品拍,而是单买的底板和胶皮,最后请人家帮我贴的。然后介绍一下这个陪伴我7、8年之久的球拍吧,这个拍子是派力奥的7层底板,加双碳层,个人感觉快攻打发比较合适,速度快、力量大;缺点是底板较硬,接发球不易,最后是手感不好的时候不好用。胶皮正面贴的是狂飙3,那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狂飙3,那个年代的老狂飙我现在还回味无穷,力量足不说胶皮也粘,拉球手感特别好。反手的胶皮用的是派力奥的cj8000,一块中庸的胶皮,没有明显缺点也没什么大优点。那时候我的球技算是巅峰了,手感最佳的时候。也归功于那时候的打法还比较先进,有机时代的末期,快攻弧圈还是比较顶尖的那一类。初中之后我就没怎么打过了,毕竟升高中还是以学业为主了,继而技术也逐渐下滑,这算是我打球的第二个阶段吧。

再拾起球拍是在大三的时候吧,那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又离球馆很近,经常和一些学长切磋,不过已经很难进步了,后来忍不住买了第四块球拍,全木的蝴蝶科贝尔,加上配的两块胶皮花了我67百块钱,不过球拍越来越贵,打球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

中国的国球为什么是乒乓?浅谈我的乒乓经历和一点经验教训。

总结一下,1.打球一定要趁早,而且要正规训练,不然先打野路子后来习惯难改就纠正不过来了,这是本人的深刻教训,要想学好一定要报个俱乐部正规练。2.一定要坚持练习,不然手感很容易丢失。3.关于的球拍的建议是,新手训练的时候就用全木的底板就好,全木的底板软对于控球能提供很大的帮助。逐渐掌握球感再换海绵胶皮和赢底板。4.打法就见仁见智了,在此也不过多赘述。不过个人感觉还是学习最优秀的打法-用横排握法打球,虽然本人是直拍,但直拍这些年已不再光辉。跟随潮流打法,比如我那时候就是马林刘国梁的快攻比较厉害,这两年横排的两面打法是最优秀的风格吧。再就是多看比赛和一些视频,好好体会就可以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喜爱上这项运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