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六字刀——最早的紀念幣

戰國六字刀是最早的紀念幣 極為罕見,極美品,古代貨幣中富有特色的一種品相難得俗稱“六字刀”或“建邦刀”享有盛譽,極為珍罕。

戰國六字刀——最早的紀念幣

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種平穩周正、豐滿圓潤的形象。《周禮·考工記》記載“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意為築氏製作的削,長一尺,寬一寸,六把削可以合成一個圓,齊刀的形制就體現了這種精確的設計和巧妙的構想,也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六字刀上文字筆畫不盡相同,其文字內容是目前考證刀幣鑄造年代的確切實物史料。六字刀刀身背面多有文字,有“化、日、上、吉”等,少數為光背。

戰國六字刀——最早的紀念幣

關於六字刀的鑄造緣由學界普遍有兩種說法:

公元前379年,田齊開國後鑄造。《春秋》記載,武王伐紂,周得天下,封姜尚於營丘,於是有了姜姓呂氏齊國,至春秋中期齊國已稱霸諸侯。春秋末年,齊國衰敗,公元前404年,齊康公即位。前386年,康公被齊國大夫田和廢為庶人,放逐於海上。前379年,田和自立為國君,從此田氏代齊,呂齊消亡。為了紀念這一重大事件,田齊鑄造了銘文為“齊造邦長大刀”的六字刀幣。

公元前279年,為紀念齊襄王復國而鑄。公元前284年,燕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秦、韓、趙、魏之兵攻入齊國都城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愍王被殺,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沒有陷落。前283年,莒人擁立法章為齊襄王,前279年田單破燕軍,收復齊地後,迎接襄王返回都城臨淄。故六字刀是為紀念齊襄王復國而鑄造的紀念幣,銘文則釋讀為“齊返邦長大刀”。

戰國六字刀——最早的紀念幣

兩種看法對應了不同的人物和年代,但是對於六字刀為紀念幣的看法卻是一致的。紀念幣是專為某件事而鑄造的貨幣形態的紀念幣,一般不做流通貨幣使用。但在貨幣史上,有一類具有紀念意義的開國錢幣缺是流通的正常貨幣,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紀念幣。它的出現,是齊國貨幣制度發達的具體反映。

《古錢新典》中提到山東各地歷年來出土的齊刀共32批次,有六字刀的僅9次。這32批次出土的各類齊刀數量為4950枚,但六字刀卻僅有16枚,只佔全部出土齊刀數量的0.3%,且絕大部分皆被博物館珍藏,六字刀的珍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