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窮人的現狀怎樣看中國孩子的未來?

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我們的社會福利體系也會越來越好。以後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一定非常幸福?這裡我們就以這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例,

設想一下在未來的中國,我們的孩子可能會面臨一個怎樣的社會。

提到經濟發達的國家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優厚的社會福利。英國之前想利用銀行賬戶來幫助甄別一個人是不是恐怖分子。他們想了很多種方法都沒用。最後一條信息幫了大忙。那就是這些恐怖分子他們不買保險。就是因為社會福利太好了,一個正常工作生活的人不可能不去買。而如果查出來是恐怖分子,保險是不賠的。所以不買的,八九不離十就是他了。

從美國窮人的現狀怎樣看中國孩子的未來?

美國“窮人”的生活

在美國當一個“窮人”的生活比在中國甚至本國的一些中產階級都要“幸福”的多。不止不用交稅,政府有時候還倒貼稅款。還有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政府都有補貼。在重要的醫療方面“窮人”也比一些中產階級都好,能讓政府買單。

生孩子也不用太擔心,政府提供會為孩子提供醫療保險,上學就去公立學校。基本上不怎麼需要自己掏腰包。

美國農業部還有個WIC計劃,就是為“窮人”家的有營養不良的可能的孕婦和孩子提供補充食品。有許多獲得WIC幫助的家庭,家裡的牛奶、雞蛋、花生醬孩子吃不完,父母還要幫著吃。

免費的午餐並不好吃

補助的條件這麼豐厚,相當於一些底層工作的工資。既然這樣,有一些人就選擇了不出去找工作,靠補助生活。長時間不工作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讓人失去向上奮鬥的動力。

同時還伴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閒的人多了治安就容易出問題。那稍微有一點經濟實力的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離無所事事的鄰居。所以就導致了分化非常明顯的富人區和貧民區。他們看起來有房住有車開,但是住房的整體治安環境並不是那麼好。

下一代的成長環境糟糕

一對每天在家混沌度日、靠領政府補助生活的父母,或者每天辛苦工作、為生計奔波的父母他們能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環境?

從一個簡單的統計就能很明顯的看到。到四歲時,窮人家的孩子平均比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少聽到三千萬個單詞。

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了,這些“窮人”孩子就去公立學校,並不怎麼花錢。但是美國的公立學校和中國的又不同。美國的學校也是分學區的,而學校的經濟來源就是所在片區的房產稅。所以貧民區的公立學校註定就比較窮,教育資源極度缺乏。例如一整個班只有一套書的情況一點也不奇怪。

我們印象中的學生自主學習,老師根據各個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那都是中產階級比較富裕的學校才有實力去做。老師無心教學,孩子們也無心上學。混到高中畢業,出身社會重複父母的道路。

窮人上進的道路艱難

有沒有“窮人”家的孩子擺脫這個循環,功成名就呢?答案是肯定有。

總有那麼一些人不甘於命運,努力去拼搏去爭取過,就像《風雨哈佛路》的女主角。但是太難了,所以她的成功才更顯得可貴,值得去拍成電影。

從小面對的是不負責任的父母,被行為不良的鄰居影響,交到的是逃學抽菸的夥伴,學校也是不負責任的老師。社會為“窮人”豎起了一層又一層的關卡。

從美國窮人的現狀怎樣看中國孩子的未來?

教育資源只會越來越不公平

我們抱怨著教育的不公平,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席話更是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但是參考美國的教育制度,隨著未來階層的流動性越來越小,這樣的不公平不僅不會減少還會越來越大。

窮人的孩子的不到好的教育資源,在街頭遊蕩、無所事事。中產階級、富人的孩子在學校努力學習、到各個知名的機構去參觀去學習、參加校外補習班、熬夜讀書。社會分層早在教育階段就已經完成了。

從美國窮人的現狀怎樣看中國孩子的未來?

在我們國家比較典型的一個人群就是留守兒童。父母們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老家與老人為伴。造成他們缺乏管教,同時又伴隨著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還是早早輟學,外出打工。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更多一些拼搏向上的機會。應試教育雖然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大家用的都是一樣的教材,考的是同樣的試卷。在考試面前大家是平等的。即使是留守兒童們,也是有機會學業有成。至少目前比起無望的美國“窮人”家的孩子多了一些希望。

但是隨著國家社會的發展,這樣的機會將越來越小。

未來教育看校外

我們以前一直在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句話已經越來越不適合了。人生並不是一場馬拉松而是一場接力賽。作為家長,我們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做好準備迎接這樣的未來。教育孩子並不是把他送到學校就完成任務了,把教育完全寄託在學校的身上。

在家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讓他們健康成長,在學校之外注意發展孩子的興趣點,培養他們有自己的特長。這才是孩子以後真正的競爭力來源。校外教育,將是未來培優教育的重點。

最後,借用熊軒昂的一句話: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本文由獾獾(ID:lingweihuanhuan)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