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羣衆致富

(記者:盛戈)在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有個“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村民們都說,別看羅書記年紀輕輕,卻是個能幹大事的人。駐村一年多以來,為村民解決了不少事兒,靠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羅競男帶大家建大棚,興產業,做培訓,讓村民走上“一戶一策”的脫貧致富新路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的駐村故事。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6月29日,記者來到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第一書記羅競男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再次來到村民王亞銳家中,想嘗試著讓這位“巧娘”帶領大家一起做手工布鞋。

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第一書記 羅競男:我們村上婦女以前主要是在磚廠上架胚子,磚廠現在關停了也找不到活幹,所以想著把她們這些剩餘的婦女勞動力的力量凝結起來。我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就想到建立一個“憶鄉愁”的手工藝合作社,讓她帶頭來做這件事情。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貧困群眾王亞銳身患小兒麻痺,行動不便,村裡的磚瓦廠關停前,老伴李元號在廠裡打零工,她做手套,日子雖然不富裕,但能維持生計,互相還能照應到,磚瓦廠關停後,一家人只能靠65歲的老伴外出打工維持。之前多次上門,都沒有作通王亞銳的思想工作,這次羅競男拍板說:前期進貨的錢都是村上負責,王亞銳心裡一下子有了底。

閻村鎮三李村村民 王亞銳:(現在)我村上人都在我這學著做鞋,來了我都給說,該咋做。做手套一雙1塊錢,鞋賣的錢多,鞋的效益高。

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第一書記 羅競男:他們傳統思想就是在磚廠幹一天活,就能領一天的工資,但是現在磚廠關停了,尤其是年齡大的人在外面是掙不來錢的,所以只能在村上發展產業,通過這個產業增收致富。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三李村是合併村,全村共有660戶2000多人,村情複雜,為摸清村裡的基本情況,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一年來,羅競男每天挨家挨戶走訪,詳細瞭解每戶貧困戶的家庭狀況。現在,全村貧困戶的情況她已瞭然於心,依託村上實際,“一戶一策”的幫扶方案也讓村民吃了定心丸,同時村裡也有了“大產業”作支撐。今年1月她組織村兩委會班子外出考察,通過了解群眾意願,結合全村產業發展實際,確定西洲密瓜、黃色聖女果等特色瓜果成為產業發展方向,2月聯繫生產建大棚,3月栽種瓜苗果苗,一口氣忙了三個月,村裡18個標準化特色大棚全部建成,同時吸納了村裡的貧困戶來園務工。

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村民 李芳俠:學了技術,掙了錢,管了娃,我看這還能繼續發展,以後還說這大棚讓人(承)包,再能包出去我們幾個一包,這下子感覺有希望,人思想也有進步。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通過三個月的悉心照料,如今,棚內的瓜果飄香,第一季的瓜果已銷售出近8000多斤,第一年的成功也讓村民有了致富的盼頭。村裡還計劃第二年在貧困戶中試點承包,讓每名貧困戶都成為大棚的“主人”,有自己的大棚,也就有了“錢袋子”

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駐村工作隊長 李波峰:把第三個大棚、第四個大棚都租給貧困戶,咱請技術專家指導他,你想一家子兩個人、三個人去務這一個大棚,種什麼特色產業的話,效果是非常好的。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通過了解群眾意願,羅競男和三李村兩委會、駐村工作隊,為剩餘26戶貧困戶在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異地搬遷等多方面量身定做了“一戶一策”的幫扶計劃,這個夏天剛剛開始,每天忙碌的她已經曬黑,母親來看她,覺得她駐村太苦,讓她回去被她一口回絕,因為在她心裡,有著一份對群眾的沉甸甸的責任。

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第一書記 羅競男:(我媽說)要不咱們回來吧,別去村上了,一個女孩在外頭挺不容易的,但是我既然來了,就想把這份事情做好,我想一定要把第一書記堅持下去,善始善終,體現出當代青年人,尤其是團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90後”第一書記羅競男:制定 “一戶一策” 帶領群眾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