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區:重修《戶縣誌》編後記

西安市鄠邑區:重修《戶縣誌》編後記

編 後 記

重修《戶縣誌》,經過全體編纂人員的辛勤筆耕,歷時九載,數易其稿,現已付梓面世。

根據西安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安排,2003年5月中共戶縣委員會常委會決定,開展第二輪修志工作,組成《戶縣誌》編纂委員會,同時成立《戶縣誌》編纂辦公室,由檔案局局長閻高文任主任,2011年6月由丁亞楠局長接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博任編委會主任,2004年3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穩安接任,2009年9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聰林接任。2011年10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成群接任編委會主任。

第二輪修志,原則是續修,鑑於以下原因,經西安市地方誌辦公室報請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批准,《戶縣誌》列入“重修”範圍。(一)第一輪所修《戶縣誌》,是全省出版的第一部縣誌,記述和反映民國二十二年(1933至1983年戶縣5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體例及篇目設置等方面為全省區縣誌開了先河。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迴避瞭如“文革”等敏感問題,尤其對民國時期記述簡略。(二)戶縣撤縣設區方案已報國務院待批,這標誌著戶縣兩千餘年縣級建制行將結束。在充分徵求各界人士意見的基礎上,經縣領導同意,認為編纂一部全面客觀記述戶縣兩千多年曆史的通志,既是對戶縣置縣以來歷史的總結,也是對未來設立的西戶區奠定良好的歷史文化基礎,同時也使戶縣人民在歷史轉折時期秉承其文化精神而繼往開來。(三)戶縣自明嘉靖十二年(1533)王九思編修《鄠縣誌》,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修鄠縣誌》共九次修志(明朝四次,清朝四次,民國一次),這是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遺憾的是,這些記載戶縣兩千多年曆史文化的志書大都失傳,能蒐集到的也是殘缺不全,惟民國二十二年所編修《重修鄠縣誌》有善本,但僅縣檔案館存有一部。因而,編纂一部通志既是對舊志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戶縣歷史資料的重新整合,同時也可對舊志書進行補遺和糾錯。

全國第二輪修志之初,從整體上講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特別是如何全面客觀記述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更是眾說紛紜。我們組織縣誌編纂人員先後赴寶雞、河南陝縣、渭南、蒲城等地考察學習,先後派主編參加全國地方誌領導小組在寧波大學和蘭州市舉辦的全國地方誌編纂培訓班,聆聽浙江大學教授和全國地方誌專家的修志知識講座。《戶縣誌》辦公室定期集中學習修志專業知識,召開修志理論研討會,全體編纂人員撰寫論文,發表各自的看法或觀點,並就修志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討論,所有這些,都對修志工作進展大有裨益。

《戶縣誌》編委會及辦公室運作伊始,即聘請在縣域有影響的、熟知縣情的文化人士段景禮、仝德普等九人組成編纂班子,根據個人特點和所長進行相應的分工:王益武編《大事記》《國土資源志》《水資源志》《森林資源志》《農業志》《科學技術志》(與王景民合編);王景民編《財政稅務志》《金融保險志》《衛生醫藥志》《工業志》(與張寶林、金玉璋合編);張寶林編《商業貿易志》《歷代詩文錄》;張墾編《行政建置志》《黨派群團志》《地方國家機構志》(與鄭義林、李景寧合編);沈生髮編《人口志》《社會生活志》(與段景禮合編)《檔案方誌譜牒志》《文化藝術體育志》;鄭義林編《文化大革命志》《郵政電信志》《交通運輸志》《傳媒信息志》《民政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志》(與史生輝合編);段景禮編《縣情概述》《戶縣農民畫志》《人物誌》《紀事》《附錄》;樊義廷編《中共戶縣地方組織志》(與張墾合編)《環境保護志》《經濟體制改革志》。

各位編輯在數年的編纂中不計名利,不辭辛勞地忘我工作。在資料來源不足的情況下,深入到各部門各單位,查閱和抄錄各種檔案資料,或走訪知情人當事人,掌握和篩選出豐富的歷史資料,為《戶縣誌》的成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一提的是查閱戶縣檔案館長期封存的1380餘卷民國檔案,填補和豐富了《戶縣誌》稿的內容。段景禮數年如一日總纂志稿,可謂嘔心瀝血。而仝德普在編修中不幸去世,實為遺憾!編纂人員對《戶縣誌》修成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眾手成書是《戶縣誌》編纂的特點。縣級各部門的資料員大多是年輕人,對本單位的情況知之甚少,甚至是聞所未聞,因此縣誌編纂人員多是採編合一。除資料員提供部分資料,又多聘請部門、單位退休的領導或精通業務者,幫助蒐集提供資料。有些行業專業性較強,但還得將其說清楚、寫準確,做到全面客觀,我們邀請部分專業人員編纂行業專志,其中劉兆鶴編纂《文物志》,孫立新編纂《方言志》,史生輝編纂《民族宗教志》,耿濤編纂《旅遊志》,李景寧編纂《公安司法行政志》,金玉璋編纂《工業志》中的企業改制部分,劉尚卿 韋教習編《教育志》、雒俊民編《城鄉建設志》,郭長林編《軍事志》,唐大權編《自然災害志》的氣象部分,李百靈編《綜合經濟管理志》(與張寶林合編)。還有圖片的蒐集整理與編選,邀請餘明星、李百靈、薛治平等人。精通文史熟悉縣情的李永瑞、趙生博先生,參與志稿的校閱。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人不計報酬,辛勤筆耕,對編纂《戶縣誌》同樣做出貢獻!

2009年9月,《戶縣誌》徵求意見稿編成,篇幅達240萬字。遂分送縣級各部門、各鄉鎮、老領導老前輩以及有關知名人士審閱。縣誌辦多次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和建議,12月中旬召開編委會議,通過《戶縣誌》的初審。根據初審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於2010年10月報呈西安市地方誌辦複審。2011年3月,通過西安市地方誌辦複審。根據複審的意見又進行兩輪修改,將志稿壓縮到170餘萬字。同年10月呈送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終審,2012年7月5日終審通過。在終審意見的基礎上,又經過兩輪的修改,將篇幅壓縮至160萬字,送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驗收通過。

在《戶縣誌》編纂中,各鄉鎮(旅遊區管委會)、縣級部門及駐戶各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各單位的資料員按照編輯人員的要求,克服困難,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蒐集資料,歸類整理,按時送往縣誌辦。特別是檔案局的管理人員給縣誌編纂提供方便,做到隨時查閱,抄寫複印,不厭其煩,提供可查閱檔案上萬卷。值得一提的是,上輪志書主編崔乃謙先生雖屆耄耋之年,仍關心縣誌編纂工作,撰寫數千言的建議書。真可謂教誨之諄諄,情意之殷殷!

地方誌是一門科學,編纂地方誌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新出版的《戶縣誌》難免有不足之處,甚至存在錯誤,敬請各界人士批評指正。

《戶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丁亞楠

西安市鄠邑區:重修《戶縣誌》編後記

西安市鄠邑區:重修《戶縣誌》編後記

西安市鄠邑區:重修《戶縣誌》編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