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能力通過經濟的韌性消化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

美國執意開打貿易戰的目的昭然若揭——試圖以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發展。雖然當前可以預見這是場持久戰,但是同樣可以預見的是,結局或許並不會如美國的意。

7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陳甬軍在參加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中美貿易爭端背後的較量”時表示,中國肯定會打贏,但這個打贏的含義不是把美國打敗,而是取得中國應有的地位。

中國有能力通過經濟的韌性消化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陳甬軍(夏賓/攝)

勝利終將屬於中國

在美國挑起的這場貿易戰中,中國一再保持冷靜與剋制,但這並不能讓美國停止反覆,冷靜思考。從今年3月,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到4月公佈涉及中國500億美元出口的301調查徵稅建議產品清單,再到威脅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美國的真實目的已經昭然若揭。

在陳甬軍看來,美國執意要打貿易戰的目的,就是看到了中國飛速發展,希望通過經濟的手段遏制中國發展。可以預見的是,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個長期的持久戰,但最後一定是以中國告勝為結局。“但這個打贏的含義不是把美國打敗,而是取得中國應有的地位。”

中國應對途徑多

貿易戰開打,中國出口會受到影響嗎?陳甬軍認為,中國經濟有韌性,市場很廣大。同時,經過調整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中國將會以新的姿態站上國際舞臺。

按照底線思維,他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做實做強“一帶一路”。可以把一部分重工產品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不僅可以改善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促進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同時也消化了中國國內的重工產品,中國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

第二,對國內企業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更新。這種更新並不是簡單複製原有的技術和設備,而是要乘此機會大規模釆用新的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中國經濟今後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第三,發展新型的易貨貿易。在特定的時間出現,貨幣並不僅僅用於結算,中國的新工產品到“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滿足其基礎設施的需求,中國也可以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目前已經有企業在做了,據透露,利潤很高。

第四,在受影響比較大的一些行業,比如輕工產品,或許可以將這些衣帽產品結合扶貧送到貧困農村,改善他們的生活,他們可以以農產品、或者修水利作為交換。“中國經濟有韌性,市場很廣大。過了這一段以後,我們再經過調整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會以新的姿態站在國際舞臺上,在新的發展階段,通過貿易戰打出了新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