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发丨天天炸毛的你怎么泡得上男神

人前,试问谁不是精致的猪猪女孩。

有呼吸感的头发,精致的妆容。一件经典款大衣搭配一双小短靴,哎呀我去,妥妥的街拍范儿。

在你看不见的时候,猪猪女孩的沙发和椅子上搭着满满的衣服;地上是杂乱无章的鞋子,想要集齐一双,可能要横跨整个房间;床底下还有上个月丢失的袜子;茶几上是前天的外卖盒子;不出门的话脸绝对不洗;脏衣服不攒满一桶,洗衣机绝对不转——这些,我是都不会告诉你的!!!

我想说的是,网上那句话有道理,如果一个姑娘单独见你的时候连头都不愿意洗,你可能连个备胎都不算!!!

相反,一个姑娘单独见你的时候如果头发打理的格外好,这个时候你就要警惕了,她八九不离十也许大概差不离是想!泡!你!请你提高警惕,保持戒备,见机行事,随时准备……缴械投降!!!

开什么玩笑,一个姑娘都拿做发型这种至高无上的礼仪待你了,你还想怎样?你知道她为了这个发型克服了多少困难吗???

要知道,她在家的时候可能是这样的……

没错,就是头发炸毛!!!没炸过的人永远不懂这种痛。别人是心血来潮想做个爆炸头,而我们的炸毛,尼玛藏都藏不住啊。除了纵横“黑怕”界的脏辫儿,没什么藏得住炸毛的锋芒。

那么,我们不由得要问出那个终极问题:为!什!么!

引起炸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不正确的习惯——头发未干便入睡

日常生活习惯是距离你最近的东西。如果要改变,毫无疑问要从习惯上抓起。

头发没有干便入睡,第二天早晨,头发很容易飞起来。这是因为头发在水分的作用下,内部逐渐产生了氢键,表现出短暂的定型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也就是重新洗一遍头发了,以消除氢键,抚平炸毛的头发,或者将头发润湿,梳理,也可以稍微缓解。

头发未干时入睡,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其他影响,相信你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总之建议,改掉这个习惯吧。

02. 头发受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精心呵护皮肤、会注重身体保养。然而头发往往会遭受花式伤害,头发的内心也是觉得见了鬼了:都是你的娃儿,咋就这么偏心。

对于头发的伤害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

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毛鳞片剥落,当毛鳞片剥落时,头发表面会出现裸露的化学键,它们是带负电的。同性相斥大家都明白,所以,头发之间产生了排斥力,从而难以打理,产生炸毛的现象。

环境因素——在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受损头发表面丧失了水分子的缓冲,电荷直接裸露,会加剧静电作用力,炸毛现象更加明显。

人为因素——毛鳞片对摩擦力的抵抗力较差,易受到刮、扯等物理伤害,使其受损脱落,另头发失去保护屏障。用力梳头,过度使用电吹风等,都会造成头发损伤。

此外,其对化学处理,即染发烫发更是十分敏感。染发、烫发的原理均是通过碱性环境,使毛鳞片张开,另染料或者烫发剂物质进入毛皮质层,改变颜色或者形状。

理论上,当毛鳞片所处的环境恢复正常时,它会闭合,继续执行自己的使命。然而,对于多次染发的人来说,毛鳞片多次开合,总会使一部分毛鳞片脱落,另头发丧失保护。

03. 天生的自然卷,易缠绕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直发,而有些人天生自来卷呢?

一般来说,正常的头皮毛囊是直的,毛囊口是圆形的,头发从毛囊中生长出来没有任何阻碍,因此长出来的头发就是直的;

但是有些人毛囊是弯曲的,毛囊口是椭圆形的,这时候头发生出前就会遭遇到不小的压力,在这样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头发就会变得弯弯曲曲,也就是自来卷了。

弯曲的头发之间更容易相互缠绕,摩擦,产生静电,出现炸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更建议使用一些停留型产品,将发丝之间隔开,减少摩擦。

解决方法:

■改变错误生活习惯,不要湿着头发睡觉。

■在日常洗护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用产品——滋养的洗发水和护发素。

比如沙宣的水润系列,潘婷的乳液修护系列,欧莱雅的多效修复系列,卡诗黛丝逸柔系列都是滋养效果比较明显的产品。

这些产品专门针对受损带负电的头发设计,含有一定量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相吸,填平毛鳞片剥落的空档,而且所含的顺滑成分可以均匀涂覆在头发表面,使头发恢复顺滑,光泽。

如果发质受损严重,建议可以搭配发膜使用。

■基础的洗护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停留型的护发精油,或者专用防毛躁喷雾,在干发上使用。

这可以为头发提供一层脂质保护膜,滋养、顺滑发丝,并且减少头发水分散失,阻止干燥脆弱的毛鳞片进一步剥落。而且,也阻隔了受损头发之间的静电作用,抚平蓬乱的头发,在提供长效的养护同时,也解决了燃眉之急。

即使头发没有炸毛的问题,使用这些产品,也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外界的伤害导致毛鳞片剥落。

小结

头发炸毛问题,可能是由于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头发受损、以及毛囊原因导致的先天自来卷。

解决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改掉不正确的习惯,不要湿着头发睡觉;

■用一些滋养型、停留型的洗发产品;

■根据个人情况,还可搭配发膜、和滋养停留型的护发精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