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這些護膚習慣,幫你有效吸收護膚品

之前文章我們提到過吸收,如果盲目疊加很多層產品並不能幫助吸收,錢可能都浪費掉了。

於是有同學說,那如果能幫助護膚品更好的吸收是不是相當於省錢了?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吸收麼?

可以算是變相省錢吧。促進護膚品吸收這事兒當然是有辦法的,不過大部分辦法廠商應該都替你辦了,比如劑型的選擇、助滲劑的使用等等。

不過還是有些地方你可以再加把勁兒的,今天我們就說說怎麼能幫助護膚品更好的吸收。

▍如果你只有10秒鐘

  1. 皮膚吸收整體效果一般,雖然可以提高,但是提高仍然有限;

  2. 確實有些小事兒是可以稍微促進吸收的,至少理論上,值得一試;

  3. 雖然角質層薄的時候吸收效果更好,但是不要過度去角質。

想要「吸收」不容易

說到皮膚外用成分的吸收問題,醫藥行業比護膚品行業熱心的多。畢竟無論是經表皮藥物輸送(TDD)還是表皮藥物輸送(DDD),至少理論上,好處都很明顯啊:

  • 避免了腸胃不適的可能性

  • 躲過了「首過效應」

  • 血藥濃度更平穩,幫助減緩副作用

  • 其他很多理由,就不寫了...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結果距離目標仍有一段差距。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有效成分的皮膚透過效率太低了。

醫藥行業如此,我自己並不覺得護膚品行業可以做到更好,不過護膚品行業的科技和產品也都跟進的非常快,這倒是真的。

▍有的成分是不需要被吸收的

說到護膚品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保溼、美白還是抗衰老,都可以分成兩類:

    • 在皮膚表面發揮作用的

    • 需要滲透進角質層內發揮作用的

      • 對,第一類是存在的,比如保溼封閉劑和防曬劑,所以不要追求所有的成分都能有吸收效果。

        從凡士林到各種防曬劑,它們都是靠停留在皮膚表面起作用的,有的成分可能廠商還會專門想辦法減少他們的滲透效果。

        對於這類成分,大家儘量均勻的讓他們平躺在皮膚表面就好了,沒有必要想著其他方法來加快吸收了。

        而對於需要滲透進角質層內發揮作用的(比如一些美白、抗老的成分),就涉及到「護膚品的透皮吸收」這件事,我們先從吸收途徑開始講。

        ▍護膚品透皮吸收的三種途徑

        皮膚吸收的途徑主要有 3 種:

          • 角質細胞內吸收

          • 角質細胞間吸收

            • 皮膚附屬器吸收

            前兩種有時候也合併稱為「角質層吸收」,一共佔到皮膚吸收的 90% 左右,絕大多數護膚品成分的吸收都是從這個途徑。

            而皮膚附屬器吸收因為只佔 10% 左右,屬於少數派,也被稱作「旁路」,主要是一些很難通過角質層屏障的大分子或離子型物質。

            哪些因素會影響護膚品的吸收

            ▍皮膚本身的狀態

            每個人皮膚本身的狀態對於吸收效果其實影響非常大,比較典型的因素如不同皮膚部位(角質層厚度)、皮膚屏障的完整性、角質層的含水量等都會有影響。

            身體不同部位的角質層厚度以及皮膚附屬器數量不同,一般來說,面部的吸收能力是比較好的,而眼周因為角質層更薄,理論上吸收效果可能會更好。

            皮膚屏障完整的吸收效果更不好,意料之中但還是點憂傷啊是不是,又健康又高吸收似乎很難啊。

            皮膚屏障完整性和透皮吸收效果的相關性是有研究的,多數都指向了反向相關:即皮膚屏障越完整,吸收效果越不好。畢竟皮膚的屏障保護功能還是首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外界物質更不容易通過。

            角質層含水量高的時候會增加皮膚的吸收率,比如洗澡之後。面膜也借用了這個好處,短期內使皮膚一直處於高水合的狀態,確實更容易讓功效成分吸收滲透。

            ▍有效成分的結構

            一般來說,脂溶性成分更容易被吸收,主要有兩種方式:

              • 脂溶性的成分,比如維生素 E

              • 脂溶性的載體,比如脂質體

                • 原因嘛,也挺好理解的。因為角質細胞間都是脂溶性成分填充的,相似相溶,脂溶性的成分自然是更容易滲透進入的。

                  ▍有效成分的濃度

                  因為護膚品成分中大多數都是靠滲透以及被動擴散的形式,所以主要還是符合菲克定律的。

                  簡單來說就是:濃度越高、滲透速度越快。

                  這也是一直在強調功效成分濃度的原因。有添加是一回事兒,添加了足夠濃度是另一回事兒。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濃度高的吸收效果會更好。

                  ▍劑型&助滲劑

                  因為皮膚屏障的保護功能太好,所以很多時候就要藉助產品劑型和助滲劑的幫助,來促進吸收的效果。

                  理想的劑型是油和水的乳化劑型,單純的油和單純的水都比較難吸收,所以如果選擇功效護膚品的話,乳、霜、膏是比較理想的劑型。

                  如果硬要給不同劑型的滲透效果排序的話,大概是這樣的:乳液 >> 凝膠/溶液 >> 懸浮液 >> 物理性混合物

                  這下子你知道為什麼我們一直說彩妝產品不容易被吸收了吧。大家化妝用的彩妝基本都是各種物理性混合物,主要是各種粉啦,這類是非常難被皮膚吸收的。

                  而助滲劑顧名思義,就是幫助增加滲透性的溶劑了,比如乙醇和丙二醇都有助滲劑的作用。但是助滲劑也可能產生刺激感,所以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友好。

                  你日常能做的幫助護膚品吸收的事兒

                  很多同學長舒一口氣:終於說到這個了,都划過去了又翻回來的...

                  其實在上面的影響因素裡都已經提到了,這裡針對日常比較好操作的部分,再總結一遍。

                  ▍選擇有效成分濃度更高的產品

                  大多數功效成分的滲透都是被動擴散或者滲透,根據菲克定律,產品的濃度就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了。

                  有些產品是會在產品上明確表明一些功效成分的含量的,這樣的話大家在適合自己的前提下選擇濃度更高的產品一般會更有幫助。

                  比如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牌子 The Ordinary 就會把功效成分的含量都一起標出來,充分滿足了很多追求高濃度又覺得修麗可太貴的成分黨的願望~

                  而多數產品並不會這麼標註,尤其是偏大牌的護膚品。這時候就要用到讀成分表的能力了,1% 以上的成分是要按順序標註的,所以如果功效成分在成分表中排位比較低,也是要注意的。

                  ▍功效成分在成分表中排位低一定不好嗎?

                  當然不是,不同的成分所需要的濃度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舉個例子:

                  幾個典型產品的主打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

                  煙酰胺一般 2%-3% 都是沒問題的,但基本不會在 5% 以上,所以如果煙酰胺在成分表裡非常靠後,基本是打醬油的。

                  水楊酸在化妝品中最高的添加量在 2%,也有的會少一些比如 1%,這時候它的排位可能很靠前,但也可能不太靠前。

                  A 醇的含量 0.5% 已經不算低了,加到 1% 的我還沒見過,很多都是 0.1%/0.25%,所以A 醇在成分表裡怎麼看都可能在最後面,但並不代表它沒有效果了。

                  所以最好先了解一下你想要的成分發揮作用的濃度是多少,之後就可以根據這個濃度,結合成分表,來判斷它在產品中的添加量夠不夠實在了。

                  ▍在皮膚水分含量高的時候使用

                  上面提到了,角質層水分含量高的時候滲透性更強,所以才會有這個說法。

                  至於怎麼提高角質層的含水量,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參考:

                    • 先用些化妝水

                    • 洗完澡再說

                      • 實在太懶洗洗臉也是可以的

                        • 敷面膜也用到了這個因素,讓皮膚在 15-30 分鐘內處於高水合的狀態,這樣面膜中的功效成分滲透效果也會更好一點。

                          ▍適度延長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

                          延長停留時間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1. 滲透也是需要時間的,不能立刻完成;

                          2. 很快進入後續步驟可能會把功效成分稀釋掉,前面說了,濃度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要塗完一層護膚品之後立刻就塗另一層,這不是為了減輕「皮膚負擔」,是為了吸收效果更好......

                          ▍那要停留多長時間?

                          沒有固定標準,但至少,留 3-5 分鐘吧。

                          皮膚外用藥治療中的「短時接觸療法(SCT)」,裡面一般是推薦使用後,根據皮膚的耐受情況在1-5分鐘後將藥品洗掉,可見這個時間已經可以有一定的吸收量了。

                          護膚品的滲透速度想必是會比藥品慢的多(畢竟功效成分本身、成分濃度和劑型等方面都有區別),我覺得 3-5 分鐘的間隔還是可以接受的。

                          ▍適度按摩促進吸收

                          首先要說一點...按壓按摩幫助吸收,並不是指的按壓可以把成分「按」進去,它和「按」圖釘還不太一樣...

                          適度按摩和按壓促進吸收主要是靠增加皮膚的滲透壓,把皮膚想象成一張膜,通過按摩和按壓,使得護膚品一層的滲透壓更大,進而導致功效成分更容易透過這層膜。

                          ▍定期去角質

                          角質層厚的話是會影響吸收效果的,但我覺得不用為了提高吸收效果而去頻繁去角質。去角質大多使用酸類產品,頻繁使用不一定是好主意。

                          建議大家還是根據自己日常的習慣來使用去角質產品,去角質的目的是去除多餘的沉積下來的廢舊角質,而不是為了讓角質層更薄。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