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进入深冬之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进入了孵空调或偎暖气的状态。——这会带来两个问题:皮肤周围温度的上蹿下跳,以及室内空气湿度急剧降低。


以前我在北京读书,有几次洗完衣服(手洗,衣服湿淋淋的)之后忘了晾干,第二天早上起来,那一盆衣服可怜巴巴地在盆里(在盆里,在盆里……)已经干透了,干透了,干透了……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实验室里的湿度计,已经在另外一个方向爆表了。——最低湿度显示是百分之十,指针就一直停在百分之十不动了,想往下走,可是已经被一根金属细杆挡住了。

在这样的季节里,皮肤当然会缺水,于是我们就用加湿器。加湿器还不够,就用喷雾。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喷雾的好处

喷雾这东西简单直白,快意恩仇地直接往皮肤上洒水滴。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在我们皮肤的最外层,是保护我们水分不流失的最坚固致密的角质层——很薄,但是很结实有韧性,水分很难从这一层角质层中跑到空气中去。

然而就算有这样的保护,我们还是受不了过分干燥的空气。

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要保持健康,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含水量的(10-20% 之间)。

——而一丁点儿水都没有的(空调或者暖气房的)室内空气,早就把皮肤角质层的水分抽得气若游丝,苟延残喘了。

这个时候往皮肤表面补充一点水分,当然皮肤角质层是很欢迎的。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所以我们往脸上喷洒时,我们的皮肤瞬间就觉得很轻松,原本紧绷的状态也就消失了,我们就觉得很爽。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潜在的问题

但是,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角质层很薄,而且所需要的水量也不高(<20%)。

会做算术的朋友都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乘法:一块总体积不大的土壤(你就想象成土壤),含水量还不高,所以总体的浇灌量就不需要太大,再多的水就会造成问题。

(抱歉,出生在农村,一些农村的例子老自动跳到脑子里来。)

基本上也就是滴灌就可以了。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可是,喷雾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大水漫灌——多余的水分皮肤并不能吸收。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多余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会慢慢挥发掉。

在这个挥发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多余的水分会在脸上流动,而这些水分是能够溶解掉皮肤中的一些成分的。

——这种溶解之后四处乱走的动作,会造成一些问题。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天然保湿因子

这个问题就是:天然保湿因子被挪动位置了。

我们的角质层之所以能阻止水分的快速挥发,是因为这家伙有三个重要的武器:砖墙结构(严丝合缝的角质细胞,和角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脂质),角质层表面的皮脂,以及天然保湿因子。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天然保湿因子是我们皮肤自己生产出来的,能够强烈绑定水分子不让他们跑掉的重要的化学品(我们自己身体生产出来的,也是化学品),比如甘油,氨基酸,吡络烷酮羧酸盐,尿素等等。

这些化学品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们有一个弱点,特别容易被大量的水分溶解。

假设我们反复向脸上喷涂喷雾,这些喷雾中的水分就会溶解掉一个部位的天然保湿因子,然后随着重力把这些天然保湿因子带到其他部位。

这样就会让脸的上半部分失去天然保湿因子的保护,脸的下半部分得到更多的天然保湿因子。

你会觉得额头和脸颊越来越干。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怎么选,怎么喷?

为了避免这种水珠带着我们宝贵的天然保湿因子到处乱转悠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更合理地选择我们的喷雾。

细腻的水珠,就不容易形成巨大的水滴,更不会形成“成股流下”的现象,呆在原地的小水滴慢慢挥发,就不会造成越喷越干的情况了。


那怎么判断水滴的大小呢?

喷喷就能知道啦!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一般高级香水的喷雾头都是选得很好的,因为必须让喷出来的“香水雾”在空中停留得比较久,好让你可以在里面徘徊盘桓,留香但是又不太冲。

——所以你可以用香水的喷雾作为 golden standard(金标准)来判断你的喷雾喷出来的水滴是否细腻。

我们实验室的 @Sajje 和 @Sunny 做了一些实验,比较了几款产品,列出来给大家作参考: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保湿丨产品用不对,皮肤更加干


其实这 3 款产品的水滴都比较细腻,但是喷射的范围各有不同。

蜜浓和依泉的喷雾散开面积更广一些,水雾不那么密集,在与面部接触后,可以减少成股滴下的可能性。

而喷射范围小的,相对来说水雾密集一些,同样的水量,更容易聚集到一起,成股流下。


小结



喷雾本身的配方差别不大,重点在于水滴的大小以及水雾散开程度。这关系到水雾是否容易聚集成股流下,从而带着天然保湿因子乱跑。

喷雾要好用,喷头必须有更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