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丨为什么非想着从清洁型产品中获得特殊的护肤效果?

之前写最靠谱的抗老成分——视黄醇时提到,市面上有不少品牌,一股脑的把它加到各种类型的产品里,但这样做要么增加皮肤受损的风险,要么并没有什么卵用——比如投资含有视黄醇的洗面奶就纯属浪费钱。

于是菇凉们就来后台提问了,功能性洗面奶现在好多啊,美白的、抗老的、祛痘的,到底哪些成分加入到洗面奶中是真正有意义的?

功能性洗面奶为什么会被质疑?

主要还是因为洗面奶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最多也就几分钟,功效性成分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冲洗下去了。


有些办法可以解决

护肤界的科学家也不是混饭吃的,总是要不断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经过对成分的升级和配方技巧,现在有一些成分可以更长久的停留在皮肤上起效。


讲真丨为什么非想着从清洁型产品中获得特殊的护肤效果?


比如用高分子聚合物、硅,或者磷脂密封包裹住某些活性成分,就能让它们在水洗后仍然可以沉积在皮肤表面,持续起效。同时,这种包裹的方式还有“保鲜”的作用,让活性成分不接触其它成分,也不接触水和空气,可以很好的保持其活性。

而有些功效性成分,在浓度靠谱的情况下,在短期就能起到一定效果。

如何识别这些黑科技产品


很多菇凉一定会问,我可不可以从成分表中把这些黑科技成分挑出来呢?特别遗憾地说“完全不行”,这也就是我总在说的——成分表看不出一个产品的全部,唯成分表派选不出好产品。

这些作为包裹材料的成分,通常也是多功能的,很可能因为其它目的被添加到产品里,出现在成分表中。

比如用来密封包裹活性成分的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用来增稠;硅可以用来制造顺滑的肤感……所以呢,你能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靠谱的品牌,或者一个靠谱的博主,他们能够告诉你产品是如何起效的。


以下这些功能性清洁产品,是靠谱的

祛痘、去角质


这应该是清洁类产品除了清洁之外,最靠谱的可能性了。

含有靠谱浓度的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AHA 的洗面奶都可以起到辅助祛痘和去角质的效果。有去角质作用的产品(比如果酸),也在某种意义上有去除暗沉的美白作用(针对那些已经生长到皮肤表层的黑色素)

抗头屑


讲真丨为什么非想着从清洁型产品中获得特殊的护肤效果?


去屑洗发水中的有效成分为煤焦油( Coal tar)、酮康唑( ketaconazole),水杨酸( sal acid)、硫化硒(selenium sulfide)、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 )等活性物质,在漂洗后,它们依旧能停留在头皮上持续发挥作用。

抗微生物

有一些抗菌的洗涤产品,它们可以在接触皮肤的短时间内就有效杀死细菌,因此即使在冲洗后并没有停留在皮肤表面,它们仍然是有效的。还有一些抗菌药成分,像 benzalkonium chloride,也是如此。

油类保湿

相对来说,油脂是更容易沉积在皮肤上的,很多添加了荷荷巴油、阿甘油、向日葵籽油等植物油成分的清洁产品,都可以做到冲洗后依然在皮肤表面有残留沉积,以达到持久保湿的目的。

维生素 C


很多童鞋都关心那些抗衰老洗面奶,但特别遗憾,目前只有 VC 被认为可以通过密封包裹技术,多在皮肤表面停留一会儿,其他的与抗衰老有关的成分,那些视黄醇啊,VE 啊,烟酰胺啊,胜肽啊,统统都不行。

除此之外的各种花哨功能的清洁类产品,什么生发洗发水啊、抗氧化洗面奶啊、抗糖化卸妆水啊......都扔了吧。


功效性清洁产品的优点

和所有的二合一、三合一、N 合一产品一样,这种在清洁之外还兼顾其它功效的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你可以在洗脸的同时去角质、祛痘、保湿、去头屑……有些时候还可以增强清洁产品的本质功能,比如加入了去角质成分的洗面奶,会让清洁进行的更彻底。


讲真丨为什么非想着从清洁型产品中获得特殊的护肤效果?


缺点也有目共睹

然而,和所有的 N 合一产品一样,功效性清洁产品的弊端也是很明显。


  • 效力减弱。

    有些时候,N 合一这样的产品,往往会让各个方面的效果都达不到最优。尤其是附加的功效,虽然在配方技术的支持下,有些仍然可以起效,但同等浓度下,往往效力要比乳液精华等持续停留在脸上的产品要弱。

  • 增加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难度。

    原因很简单,你会更加纠结,不知道哪个产品是蹭热点,哪个才是用了黑科技的好货。

  • 价格更贵。

    为什么品牌努力地想把所有种类的产品都加上诸如美白抗老之类的功效性标签?因为可以卖的更贵嘛。


来句人话

清洁类产品是可以提供一些活性成分和清洁外的护肤功效的,但性能不会那么强劲。如果不是遇到了使用感特别合心意的产品,还是要多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非要选择从清洁型产品中获得那些特殊的护肤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