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只是個患者 不是「藥俠」

陸勇的被捕與獲釋引發了諸多對於高價“救命藥”與因病致貧的討論,“藥俠”的標籤被附著在陸勇身上。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只是個患者 不是“藥俠”

陸勇

由徐崢主演、甯浩監製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這部現實主義電影取材於2015年的真實事件——陸勇事件。在公映前的點映式中,影片口碑爆棚。

然而,現實中陸勇的故事並不比電影遜色。陸勇曾是江蘇無錫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2002年8月被確診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型期間,他需要花高價購買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來延續生命。

2004年6月,陸勇得知印度仿製“格列衛”抗癌藥,開始服用,並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隨後,很多病友讓陸勇幫忙購買此藥。

2014年,為方便給印度匯款,陸勇從網上買了3張信用卡,並將其中一張卡交給印度公司作為收款賬戶,另外兩張因無法激活,被他丟棄。

因為在網上買卡,讓警方注意到了陸勇。2013年11月23日,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執行取保候審。2014年7月,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隨後陸勇取保候審。

2015年1月10日晚,陸勇在機場再次被警方控制。而後,檢察院認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

陸勇的被捕與獲釋引發了諸多對於高價“救命藥”與因病致貧的討論,“藥俠”的標籤被附著在陸勇身上,他一度被慢粒白血病病友視為救命恩人。

陸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自己並沒有犯罪,也不是“藥俠”,他只是一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談疾病與療效

新京報:能否談談你的患病經歷以及生病前與後的變化?

陸勇:我是2002年的8月8號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到現在已經16年了,其間經歷了很多波折,現在病情還算穩定,只是每天還是要吃藥,也需要承受一定的副作用。但是比起失去生命來講的話,這點副作用不算什麼。

新京報:如何想到去印度購買仿製藥?

陸勇:醫學界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辦法,首先是考慮移植。因為當時找到合適的供者,一直在等。

後來有醫生推薦了靶向藥“格列衛”,說對以後的移植有幫助。當時就從日本買了一盒,價格是23500元,也是在這個藥的包裝上知道印度的仿製藥,後來,我去印度買了藥。由於到2005年才找到供者,所以我從2002年到2004年一直在服用這個藥,兩年下來,各種費用加起來接近70萬。

新京報:為什麼仿製藥會比國內便宜?

陸勇:印度對仿製藥有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我問過他們一個藥的研發以及生產註冊的費用,他說基本上在100萬到150萬人民幣左右。我發現他們跟中國比起來,工廠的規模都比較小,不太注重場地很豪華的辦公室空間,所以他們的利用率很高,完全是出於實用來進行設計的。我上次去看過的藥廠員工七八十人,一年生產的規模大概在2億人民幣左右。而且人工費也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