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編者按:塗傳耀先生(1941.1.25——2015.6.5)是我國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創作了眾多優秀並流傳於世的笛子作品。在塗先生去世三週年之際,我們特意整理了一期塗先生生平以及作品欣賞,以作紀念。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傳耀先生(1941.1.25——2015.6.5),祖籍江西豐城,中共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常務理事,江西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演奏員,我國著名的竹笛演奏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長期擔任江西省歌舞劇院“尖子”演奏員,1985年被文化部評為江西省民族器樂唯一的一位“尖子”演奏員。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傳耀先生舞臺風采

塗傳耀先生一生耕耘笛子音樂事業,為中國竹笛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從演奏到創作,從教學到社會音樂活動,留下了不少影響深遠、傳誦廣泛的竹笛作品,門生桃李遍及海內外。1984年成立江西民族管絃樂學會,2009年成立江西省民族器樂研究會,擔任會長。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傳耀先生參加江西省文化廳慰問演出

塗傳耀先生天性聰穎,八歲開始向民間藝人學習吹奏笛子,從此迷戀痴狂,終身為此追求不懈。11歲即登臺演出,嶄露頭角,並獲江西省中小學文藝匯演一等獎。1959年開始在江西省農墾文工團擔任笛子獨奏員,任樂隊隊長,曾赴全國各大城市、部隊、鄉村、工礦等地巡迴演出。後師從於馮子存、趙松庭兩位竹笛大師,演奏水平大大提升。1969年調入江西歌舞團,在江西歌舞團長期擔任獨奏。

《南詞》塗傳耀演奏

塗傳耀先生六十多年來刻苦鑽研竹笛技巧和音樂理論,不斷求索創新,使其音樂功底更加堅實、深厚,演奏技藝愈發嫻熟、精湛。塗傳耀先生善於廣納博採,吸收各大家長處,全面掌握了竹笛的演奏技巧。並在舞臺實踐中不斷思考,變法求新,取得了豐富的舞臺演奏經驗。幾十年來,在積極進行舞臺演出的同時,還創作了大量笛子獨奏曲和民族器樂合奏曲,受到廣泛讚譽。在江西省和全國的各種文藝會演或比賽中,獲獎無數。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青年時代的塗傳耀與笛子宗師馮子存先生合影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青年時代的塗傳耀與笛子宗師趙松庭先生合影

以下凡獲優秀節目獎、優秀曲目獎、演奏獎等均屬當時笛子演奏和創作方面最高獎項:

1956年參加“江西省中小學生文藝會演”獲演奏一等獎;

1959年參加“江西省農林墾殖系統文藝會演”,獲優秀獨奏獎和優秀舞蹈音樂創作獎;

1964年參加江西省文藝會演,演奏外創曲目《小八路勇闖封鎖線》和自創曲目《鬧春耕》,分別獲優秀獨奏節目和優秀創作曲目獎;

1975年參加全國文藝會演,演奏《共產黨毛主席恩比天高》、《鄱陽漁歌》、《送糧路上》等曲目,被評為優秀演奏獎,並參加了北京國慶遊園文藝演出,在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並拍成電視片向全國播放;

1979年與1980年,曾先後兩次在“江西音樂周”演出中,演奏與人合作的曲目《布穀鳥飛來了》、《春到井岡》,均被評為優秀節目,獲演奏獎和創作獎;

1983年,在“江西省首屆民族器樂作品評選”中,由其創作的《南詞》《牛歌》兩首曲目獲優秀作品獎;

1984年,在“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評選”中,《南詞》獲三等獎;同年,在江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35週年文藝作品評選”中,《南詞》再獲榮譽獎,《牛歌》一曲再獲一等獎,1985年,在首屆“江西音樂節”中,塗傳耀先生獲最佳演奏獎;

1987年5月,由其創作改編並主持排練演奏的江西絲竹曲《山坡羊》,參加上海“首屆海內外江南絲竹音樂創作演奏比賽”,獲創作三等獎和集體三等獎,從而,填補了江西曆來無絲竹樂的空白;

1988年8月,由其創作並演奏的《冷月》,在“江西省貴冶杯民族器樂作品比賽”中,獲作品一等獎和演奏一等獎;同年,《冷月》還在在“全國第六屆音樂作品評獎”中,獲作品三等獎;

1991年,在“江西省音樂舞蹈藝術節”中,由其創作、演奏的樂曲《四步頭》,獲演奏一等獎;

1992年,《冷月》再獲首屆江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0年9月,文化部指派其出訪非洲六國,擔任笛子獨奏,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並受到文化部的嘉獎。

2005年5月,應邀在臺北市舉行笛子獨奏音樂會,受到臺灣音樂界人士高度讚賞。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青年時代的塗傳耀先生

塗傳耀先生在其六十多年的藝術職業生涯中,可謂盛譽有加、好評如潮;碩果累累,熠熠生輝。其演奏,早期受馮子存北派風格之薰陶,中期走趙松庭南北合流的路子,後期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將傳統的“吐庫”、“達嘎”等吐音技法改造為“嘟咕”技法,並獨創“倒掛月牙形”吹奏口形等技法,使吐音更為靈活、清晰、有力,氣派更為圓滿、飽滿、自如,是繼趙松庭移植的“循環換氣法”之後,在笛子演奏技藝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西安日報》曾以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刊登署名文章,盛讚其笛子演奏作品“象潺潺溪流,有微風吹起的漣漪,有遇到回漩而濺起的小沫,但不論怎樣彎彎曲曲,總是那樣清澈、透明,向著它要流去的方向”。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隨著其演奏技巧及創作水平的不斷髮展、提高,好評尤多。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傳耀先生吹奏尺八

1982年,江西《心聲歌刊》以《笛子演奏家塗傳耀》為題,對其作了專題介紹;文中讚揚其笛子演奏,“技巧嫻熟,得心應手。喜怒哀樂尺寸掌握適當,象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無論是節奏、樂感、音準,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由其創作、演奏的《南詞》,意境深遠,高雅古樸,清新利落,剛柔相濟,細膩輕僑,起伏轉折,一氣呵成,形成了濃郁的贛劇鄉土色彩”。“由其吹奏的吐音,就如珍珠落入玉盤,華而不亂,富有彈性”;“由其吹奏的碎吐,宛如絃樂的碎弓,均勻清晰,自然流暢”;“由其吹奏的疊音,鏗鏘有力,富有糯性”;“由其吹奏的循環換氣特長音,連綿不斷,無縫無痕”。與此同時,《南昌晚報》也對其創作、演奏的笛子獨奏曲《鄱陽漁歌》作了專題評價;江西電臺以《笛子演奏家塗傳耀和他創作並演奏的樂曲》為題,對他作了長達一小時的專題介紹。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青年時代的塗傳耀先生在舞臺上演奏

1986年10月,赴南斯拉夫演出時,外國友人盛讚他是“優秀的演奏家”,簡直把一管笛子“吹活了”。其創作的笛子曲《鄱陽漁歌》《南詞》被中國唱片上海公司編入《中國竹笛大全有聲帶》中,《南詞》《冷月》被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入《中國竹笛名曲集》中,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其笛子獨奏曲《南詞》,江西《心聲歌刊》發表了其作品《春綠贛江》。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先生劇照

塗傳耀先生除長期從事笛子演奏工作之外,自1960年開始,還一直兼任笛子教學工作。在六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不僅累積了極其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針對各種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文化水準的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經他授課培養的學生,分別被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以及省內外其他藝術院校錄取。與此同時,塗傳耀先生還為江西各大院校培養了許多主修竹笛的大學生。他的學生或在參加“全國青年民族器樂獨奏、重奏比賽”中獲獎,或在藝術團出訪國外時擔任笛子獨奏,不少學生現在已是各藝術院團的頂樑柱。

鄱陽笛韻,冷月簫聲——塗傳耀先生笛子作品欣賞

塗傳耀先生在舞臺上演奏

塗傳耀先生為傳承和弘揚竹笛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高超的演奏技藝,以及恰到好處、獨具魅力的藝術處理和韻味濃郁、音色純正、完美迷人的出色演奏,博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並得到眾多前來江西視察文藝工作的中央領導和著名專家的高度評價,有的專家稱其演奏為“魔笛”,甚至將其與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南豐蜜桔相提並論,並稱為江西三寶中之一“寶”。

圖片由塗傳耀家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