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男子胸前突然長出會動的「黑痣」,醫生竟取出活蜱蟲……

1家3人被蜱蟲咬傷2人喪命

52歲的李先生是江蘇人,近一個月來,家中76歲的岳母和53歲的小舅子都因蜱蟲叮咬導致臟器衰竭去世。

李先生說,6月9號送岳母下葬時被蜱蟲叮咬、6月12號出現發熱、乏力等症狀,6月15號入住鼓樓醫院住院治療,並出現多日昏迷。在醫護人員半個多月的全力搶救和精心護理下,他才脫離了危險,康復出院。

醫師說,被蜱蟲叮咬後,最短在2-3天后發病,也有在1個月左右發病的。一旦發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為發熱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復期三個主要過程。大多數病人會表現為急性發熱,體溫一般在38℃以上,伴有畏寒、食慾不振、乏力、肌肉痠痛,早期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傾向,少數患者病情危重,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該病病死率達12.7-32.6%,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大多數患者經早期、及時、積極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

應 對

高發季如何預防蜱蟲咬傷?

原來,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湖北男子胸前突然長出會動的“黑痣”,醫生竟取出活蜱蟲……

醫生建議,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必須在野外作業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

值得指出的是,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患者的尿液、糞便、唾液中檢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密切接觸患者血液、排洩物、分泌物等可導致感染。患者家屬要注意自我保護,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或嘔吐物等。

來源:湖北經視《經視直播》、江蘇公共新聞、東方衛報(njdfwb)丨編輯:趙瑾丨主編:毛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