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導讀:重組失利,復牌跌停,這樣的戲碼在資本市場司空見慣。但是,終止重組後,多達連續8個一字跌停的事情倒是有些不常見,尤其是

8個跌停之後還看不到止跌跡象

近日,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就上演了連續8個跌停的一幕,它就是新日恆力。在股價8跌停的背後,新日恆力到底還有多少雷?而等待新日恆力的,又會是怎樣的結局?

寧夏新日恆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日恆力”)主營業務包括鋼絲、鋼絲繩、鋼鉸線等鋼絲及其製品的生產和銷售,是中國最大的鋼絲、鋼絲繩製造企業之一。公司始建於1958年,於1998年5月29日成功登陸上交所。

但是,受經濟環境變化、行業持續低迷、市場競爭激烈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經營業績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新日恆力從曾經光環加身的行業龍頭跌落神壇。

2003年,新日恆力首次陷入虧損,當年淨利潤為-0.28億元,同比大降207.93%。從此以後,新日恆力就進入了虧損與微利的循環當中。2003年至今,新日恆力累計13年扣非淨利潤為負,累計虧損額超過7億元。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新日恆力近年來扣非淨利潤走勢

經營業績不理想,導致新日恆力的財務負擔與日俱增。上市至今,新日恆力募資金額合計120.55億元,其中直接股權融資僅9.81億元,其餘的110.74億元全部都是通過銀行借款間接融資,在融資總額中佔比高達91.86%,可以說新日恆力完全是靠銀行借款維持到今天。

主營業務日漸疲軟,業績難看的新日恆力開始謀求業務轉型。2015年,新日恆力豪擲15.66億元,資產溢價21倍,從許曉椿等股東手中買入博雅幹細胞80%股權,借道進軍大健康產業。

乘著併購東風,新日恆力股價一路上揚。2015年7月至12月,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新日恆力股價從5元上漲到30元,暴漲了6倍,期間甚至連拉9個一字漲停板,獲得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新日恆力併購博雅幹細胞期間股價走勢

值得一提的是,新日恆力購買博雅幹細胞的15.66億元全部以現金支付。對於依靠銀行借款維持經營的新日恆力而言,這絕對是一筆鉅額投資。

為降低投資風險,新日恆力與博雅幹細胞簽訂了未來3年的業績承諾及補償協議。博雅幹細胞原控制人許曉椿承諾2015年至2018年淨利潤不低於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1.4億元,否則按約定進行補償。正是這一紙協議,為接下來的故事走向埋下伏筆。

2015年,博雅幹細胞實現歸母淨利潤2616.47萬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2599.62萬元,與承諾業績相差400.38萬元。這意味著許曉椿要對新日恆力進行業績補償。

2016年4月25日,許曉椿按照雙方協議約定,將未完成的業績承諾款400.38萬元匯入博雅幹細胞的銀行賬戶。併購首年業績不達標一事,就這樣翻篇兒了。

2016年博雅幹細胞業績依舊不如人意,當年實現業績2800餘萬元,實現利潤不及承諾的80%。隨後,新日恆力要求許曉椿補償業績承諾的差額2.58億元,還對博雅幹細胞進行了價值重估。

但是這一次,許曉椿反水了。2017年6月8日,許曉椿對新日恆力表示,不同意進行業績補償,選擇對博雅幹細胞80%股權進行回購。從此,新日恆力與博雅幹細胞的“美滿聯姻”出現裂痕。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博雅幹細胞原控制人許曉椿

出人意料的是,接下來劇情再次反轉,許曉椿最終徹底爽約,既不回購股權,也不進行業績補償。

2017年9月,被逼無奈的新日恆力將許曉椿訴至寧夏高級人民法院,向許曉椿索要業績補償2.58億元。官司一起,許曉椿與新日恆力徹底決裂。

你不仁,我不義!接下來博雅幹細胞也拿起法律武器,向上海仲裁委員會申請,要求新日恆力歸還所借本金、利息等共計超過8500萬元。至此,新日恆力與博雅幹細胞完全站到了對立面。

2017年12月,新日恆力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博雅幹細胞進行2017年度審計,事先對許曉椿等公司高管進行了郵件通知。但是,現場審計當天,許曉椿避而不見,博雅幹細胞方面以未接到領導通知為由拒不配合。

新日恆力徹底失去對博雅幹細胞的控制權,雙方公開反目,外界一片譁然。新日恆力還因此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

最後,經過多方協商,2018年1月9日,許曉椿放棄對博雅幹細胞80%股權的優先回購權,新日恆力控股股東上海中能擬接盤,這場鬧劇算是暫告一個段落了。

失去對博雅幹細胞的控制權,對新日恆力打擊不小。但是,新日恆力的主業已經衰退,找不到新的業績增長點,公司經營難有大起色。痛定思痛後,新日恆力開始嘗試新一輪跨界併購。

併購需要資金支持,資金面明顯吃緊的新日恆力開始“賣子求生”。2017年6月,新日恆力將原有主業金屬製品業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以10.09億元的交易價格轉讓給控股股東上海中能的全資子公司中能恆力。

拿到錢的新日恆力馬上開啟新一輪併購,2017年上半年,新日恆力出資0.91億元收購三實租賃51%股權,佈局多元金融業務。

與此同時,新日恆力還有一個大動作。2017年4月,新日恆力以自籌資金2980萬元購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擁有的月桂二酸規模化生產中月桂二酸菌種、發酵、提取和精製等涉及的全套相關技術,並決定

投資18.72億元設立子公司建設5萬噸/年月桂二酸項目

接下來,新日恆力又將目標瞄準新能源汽車。2018年2月,新日恆力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蔣偉明、杭州武林置業等合計持有的中航新能源51%的股權。

2018年4月份,新日恆力公告稱,因未能與蔣偉明、杭州武林置業等交易對手方就重組標的的評估方法、交易價格等方面達成一致,公司將不再繼續推進收購中航新能源51%股權的事項,這場重組走到終點。

但是,新日恆力跨界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已起,收購中航新能源折戟並未讓新日恆力一蹶不振,反而快速調整節奏,調轉矛頭朝另一目標邁進。

2018年5月,新日恆力擬以7.93億元併購皇城相府集團持有的宇航汽車90%股權。在近8億元的併購資金中,2.1億元來自於公司自有資金,增資擴股的6億元則來自大股東借款

值得注意的是,宇航汽車自2017年1月至今一直處於停產狀態,並且其收入中有大部分來源於國家和山西省政府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實施財政補貼的收入,而政府未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又存在不確定性。

近8億元的收購款只是冰山一角,新日恆力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一份投資協議。新日恆力將在山西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其中,計劃一期建設國內領先的年產1萬臺新能源客車、10萬臺新能源專用車(含輕型客車)生產線,打造山西省新能源汽車示範生產基地;二期建設新能源乘用車生產線,形成年產10萬臺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能力。

新日恆力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的計劃投資額為10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的計劃投資額為60億元。外界對新日恆力項目一期60億資金的籌集表示懷疑,上交所對此也高度關注。

5月29日,上交所向新日恆力下發問詢函,對此次收購可行性和標的資產盈利能力提出質疑。6月13日,上交所二度問詢,要求新日恆力就收購事項作出詳細說明。

新日恆力回覆稱,60億元的項目資金來自多個方面。首先,宇航汽車增資6億元之後,運營資金需要4億元左右,剩餘2億元投入項目投資。其次,向大股東上海中能再次借款10億元。此外,根據協議該項目將得到當地政府4億元左右的補貼以及20億元的配套產業基金

說白了,新日恆力根本沒錢,項目一期60億資金主要依靠控股股東借款和當地政府補貼。新日恆力收購宇航汽車一事,無異於“空手套白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6月27日,新日恆力發佈公告稱,若未來政府補貼存在退坡的情況,則標的資產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能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故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說白了,新日恆力看上的並不是宇航汽車,

而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高昂補貼

受終止重組利空衝擊,新日恆力股價自7月5日復牌跌停,券商預判其接下來會有6個跌停。但是,接下來新日恆力連續8個交易日一字跌停,完全超出券商預期。公司股價從停牌日的16.67元一路下跌至7.11元,股價早已腰斬。目前來看,新日恆力股價斷崖式下跌行情仍在持續,何時見底仍是未知數。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時間再往前推一年,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新日恆力股價走勢好像一根長長的“拉鍊”,而這種走勢是莊股最明顯的特徵之一。新日恆力8連跌很可能是莊家拋盤導致。而根據莊股特點推測,一旦莊家開始拋盤,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往往導致股價無限期下跌,至於底部在哪裡,完全看運氣。

更糟糕的是,在新日恆力前十大流通股東當中,信託持股佔據7席,合計持有67,753,657股股票,在總流通股中佔比為9.72%。尤其雲南國際信託,旗下信託資管計劃在前十大流通股中佔據3席。

8天8跌停,子公司失控,這家公司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雷?

今年以來,A股多家上市公司股價連續跌停,2018年6月19日至21日,千股跌停慘象持續出現,背後都有信託股東的影子。隨著金融去槓桿力度不斷加大,一些信託機構紛紛清理股票配資、降低槓桿,並帶來連鎖反應,曾經的財富加速器變成了股市絞肉機。

在新日恆力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當中,信託持股佔比較高,這就好像一顆定時炸彈,為公司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如今,新日恆力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一字跌停,機構拋盤很可能引發踩踏事故,股價最後會跌成什麼熊樣,很可能超出外界想象。

前些年,在國家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企業遍地生花,但這些新能源車企大多依靠政府補貼度日,甚至為了業績好看大肆騙補,簡直可以用“遍地騙補”來形容。這自然也讓原本不是這行的人嗅到了機會,作者原創文章《比亞迪“斷奶”》對“騙補”一事就做了充分揭露。

在主業一塌糊塗之後,新日恆力瞄準與原本主業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能源汽車,不得不令人懷疑是盯上了補貼。這幾個月,新能源退補消息鋪天蓋地,也得到了證實,

眼見無利可圖,新日恆力才放棄重組。

多次跨界併購都出師不利,公司的原有主業又被出售,留下的業務已經形同雞肋,恐怕新日恆力接下來的日子更難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