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颱風的胚胎時期,颱風還沒有很強的時候,是否能用一個飛彈爆炸產生的氣流驅散颱風?

HuanFulan


導彈萬能論?題主是赫魯曉夫的徒弟嗎?颱風“胚胎期”是氣旋,您打算用哪款導彈爆炸驅散氣流?估計只能是當量在300萬噸上下的核彈來勝任了。接下來會遇到2個問題:

1.數量不夠,一年中太平洋上會形成多少個氣旋?給題主一張熱帶氣旋的生成圖

估計這一年打散所有的氣旋,導彈就已經不夠用吧。明年呢?後年呢?

2.氣旋初期面積比核彈大多了。

一般說來當我們觀測到氣旋的時候它已經是直徑上千公里的“大圈”,氣旋初生時的面積十分巨大,生成條件是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在地球自轉時緩慢形成。如果吹散這些形成的氣壓水氣是可能的。但是,核武器,遺留的核汙染怎麼辦?連續轟擊夏季太平洋的後果就是-----真的出現《環2》的怪獸登陸海岸!

一個氣旋初生階段比一個國家還大,核彈基本沒啥威力破壞。

颱風帶來的內陸降雨失衡將是全球災難。沒有颱風登陸的內地大部分地區將沒有重要的雨水,河流將枯竭。

地球最重要的熱平衡系統被題主打破,太平洋上的熱帶陽光無法被海水吸收,極地沒有熱量到來,估計會開啟“冰河期”。

綜上,人類在地球的行星級能量風暴下只有挨著的“份兒”。對了,上世紀1940-1970年自認為無所不能的美國人試過消散颶風(他們那叫颶風)。

1947年-----“捲雲計劃”:原本打算通過驅散風眼結果導致颶風變向,衝向從未去過的路徑登陸美國,造成比以往更大的災難。

1963年-----“狂飆計劃”:學習過新理論(角動量守恆定律,颱風很牛的理論,現今預報臺風路徑的經典理論)的美國人再次出擊!結果導致颱風風眼擴大了6-7倍,減弱後再次加強。

1969年-----“黛比計劃”:颶風j減弱30%後再次恢復。終於發現理論“壁眼置換”(好邪惡的叫法)終結了這個傻子行為。

題主省省心吧,人類目前還在地球村居住,等什麼時候走出地球,才能實現改造地球。


軍武數據庫


套用一句古詩:抽刀斷水水更流!

削鐵如泥的寶刀能夠切斷水流嗎?不能。那麼強悍的導彈能夠消滅颱風嗎?答案也是:不能!即使是萌芽期的颱風也不能。

第8號颱風“瑪莉亞”的胚胎期

我們來看臺風的成因。

颱風形成於熱帶地區的海面上,當那裡洋麵溫度超過26~27℃以上,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冷凝形成雲,在海面留下一個低氣壓區。

空氣從周圍的高氣壓區流向中心低氣壓區,形成大風。風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開始逆時針旋轉,形成空氣漩渦,就形成熱帶氣旋。熱帶氣旋能量不斷加大,強度逐漸提高,最後中心風力達到12級以上時,便形成了颱風。

也就是說颱風的胚胎期是一個空氣強對流的熱帶氣旋,其能量來源是海面的熱能。只要海面溫度不降低,海洋便會為熱帶氣旋提供源源不斷的水蒸氣,風力也會越來越強。

而導彈能對熱帶氣旋做什麼呢?什麼也做不了。它就像一隻鐵拳,打在一團棉花上,能量被吸收的無影無蹤。

導彈爆炸衝擊波只能壓縮周圍半徑幾百米內的空氣,而高溫、高壓使更多的海水蒸發,衝擊波過後中心氣壓變得更低。這不但無法切斷熱帶氣旋的能量來源,反而為其提供了新能量,甚至加速颱風的形成。

爆炸產生的衝擊波

只要熱帶氣旋的能量來源不被切斷,就無法改變颱風形成的路徑。另外,一箇中等強度颱風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TNT炸藥的總和。即使是胚胎期的熱帶氣旋其半徑也達到幾十到上百公里,能量同樣巨大,又豈是幾枚導彈就可以影響的?跟撓癢癢一樣啊。

而切斷能量來源的關鍵點是什麼呢?是海水溫度!如果熱帶海面氣溫下降,海水蒸發減弱,上升氣流減小,那熱帶氣旋就像無根之水,慢慢減弱直至消散,也就不會形成颱風了。

所以,如果無法影響熱帶海面溫度,就無法影響颱風形成,即使用核導彈也不行。可人類目前的科技,哪裡能達到影響地球大氣環流的程度呢?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還是非常的渺小,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