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在一本大名鼎鼎的研究人類群體意識的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有這麼一段話。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理和理性,而是盲目,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的極端的感情”。

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5年。

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也就在近日,馮提莫也就之前沸沸揚揚的會計門做了回應。就在此回應中,我們可以從馮提莫的應答中大概得知當時的一些情況,而這些情況也是完完全全公開給媒體和活躍在互聯網上的各位。包括明確了1.會積極配合退還相關款項。

2.和會計絕無男女關係。我們理所應當的支持言論自由,我們其實也理所應當的對自己的所有言論負責。有些時候,作為互聯網這個大平臺上的一員,我們自己的力量,大到令人可怕。

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就連當年,作為受害者的阿嬌,也在“豔照門”事件之後,遭受了多少來自不相干人士的謾罵和詆譭。每一個人似乎只需要在鍵盤上輕輕敲打幾下,就可以完成對一個人的宣判。

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電競圈就廠長clearLove,其實作為電競運動員,菜就是原罪這個道理大家其實還是有點苛刻。我們也許不知道對於一個團隊,對於一個俱樂部來講,一個老運動的重要性在哪,我們可能也不知道,有時候,賽場上瞬息萬變的戰局,作為觀眾,作為上帝視角的我們,和作為選手視角的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2008年劉翔北京奧運會受傷退賽。一個頂級運動員,冒著生命危險,揹負著全中國的希望,為國努力。似乎拿不到冠軍就是犯罪一般。而後誰又能理解這種壓力?

從提莫事件看網絡暴力,網絡之上每一次敲擊都是審判

從“成都被打女司機”事件可以一窺群體行為的社會心理特點,從起初網友怒斥打人者,到風向突變、集體訓斥女司機,直至網民人肉搜索出女司機個人隱私並公佈於眾,女司機不情願地發表道歉聲明,部分網民對女司機又抱有同情心理,等等這一個過程也可以發現,大多數群眾,在受環境鼓動的情形下。第一,衝動與多變。第二,易受暗示和輕信。第三,情緒的誇張與單純。第四,偏執與專橫。

開放的互聯網平臺就像一個放大鏡一般,每個人的每個行為都會成千上萬倍地被放大,而這放大的過程當中又會不斷影響他人。從而形成蝴蝶效應一般的效果。這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用它來維護正義,我們也可以用他來擾亂秩序。不要聽風就是雨,每個人都應該,在互聯網上為自己的行為,投上一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