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前幾天一位熟識的保潔阿姨突然打來電話,說辭職了,問我這邊有沒有別的客戶可以介紹。“錢少點兒沒關係,隨和就行。”

我和她打了近十年交道,知道她絕不是一個嬌氣的阿姨,而且幹活幹得極細極認真。仔細聊了聊,才知道那家人一進門就對她各種刁難,再三申明這裡貴重不許碰、那裡價值連城不許擦。主要是那種嗤之以鼻的語氣令她難以接受——“這杯子打碎一隻你白乾一年都賠不起。”

我安慰她,這世界上什麼人都有,不要往心裡去。她嘆口氣:我也許是沒見過什麼世面,但真見不得他們糟蹋花,那麼一大盆一大盆的君子蘭,就擺在陽臺上曬,眼看葉子都黃了,我挪到陰涼處翻盆,還被說磨洋工不幹正事……這要是我的家,真是,唉……

她是真的被傷了自尊,也是真的心疼那些花。

和她第一次見面時,我剛剛弄好人生第一套房子不久。她收費不便宜,不過剛進門我就被她的架勢鎮住了:大大小小的工具裝滿了一個小型行李箱,進屋先詢問哪些是需要重點或小心清理的地方,並記在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等到收拾完畢,效果簡直令人感動——連窗臺死角都用特製的縫隙刷清掃了乾淨,更別說水龍頭擦出剛買回來的閃亮效果、浴室鏡面一個指紋都沒有。

後來,我成了她的固定客戶。相處熟了,越來越覺得投緣——她實在是我遇到的人中,頂熱愛生活的一個。她也喜歡養花種草,家裡空間不大但卻處處有綠意,一片生機。最妙的是,沒有好看的花器,她就用廢舊的抽屜、椰子殼做花盆,連我打算丟棄的海螺殼也被她撿去栽了花;她最擅長收拾屋子,乾淨整潔自不必說,財力十分有限,還能做到舒心悅目是厲害之處……看得出來,她非常熱愛生活,比很多人懂得如何過好日子。她的生活裡不是沒有困窘,不是沒有艱難,只不過,都被她用“熱愛”消化了。

林語堂說: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這個阿姨,也總讓我想起年少時,摯愛的作家三毛和她的那一篇《白手成家》。

在三毛漫長的改造之前,她位於撒哈拉沙漠的那個家感覺比北京各種租金奇貴卻一股子黴味的廉租屋,還要糟糕——

沒有書報,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吃飯坐在地上,睡覺換一個房間再躺在地上的床墊。

牆在中午是燙手的,在夜間是冰涼的。電,運氣好時會來,大半是沒有電。

黃昏來了,我就望著那個四方的大洞,看灰沙靜悄悄的像粉一樣撒下來。夜來了,我點上白蠟燭,看它的眼淚淌成什麼形象。

即使如此,不願將就生活的三毛也並沒有氣餒,永遠記得她說“撒哈拉沙漠是這麼美麗,可在這兒生活卻要付出無比的毅力來適應!我沒有因此討厭沙漠,我只是在習慣它的過程裡受到了小小的挫折。”

然後,她開始了艱苦又充滿創意的垃圾改造之旅——

舊的汽車外胎,清洗乾淨平放在席子上,裡面填上一個紅布坐墊,像一個鳥巢,誰來了也搶著坐。

深綠色的大水瓶,上面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那感覺有一種強烈痛苦的詩意。

桌子用白布鋪上,上面放了母親寄來的細竹廉卷。等棉紙燈罩低低的掛著,林懷民那張黑底白字的“靈門舞集”四個龍飛鳳舞的中國書法貼在牆上時,我們這個家,開始有了說不出的氣氛和情調。

這樣的家,對於撒哈拉里的沙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但這裡,就是三毛內心的堡壘和王國,也是年少的我,曾一心向往的桃花源。從此我就心心念念地、想住進那座在撒哈拉沙漠中孤獨美麗的小白屋,坐一坐那個別緻的輪胎沙發,看一看她從墳地老人那裡買來的石像。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如果我們把生活的不幸福只是怪罪於沒錢,那永遠不會進步。

你感覺不幸福,或許只是缺乏一點對生活的好奇心——當你在井底時,它是天心皎潔的白月光;當你在泥潭中時,它是盛開在深林下的紅薔薇。只有好奇心,才會帶你走出困頓和無趣。

我很慶幸,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懂得了這個道理。

永遠記得大學剛畢業時,我和表姐合租在一套毛坯房裡。冰冷的水泥地,掉渣的白灰牆,我獨自擁有一間臥室,家徒四壁,12平米。

但從搬進去的第一天直到我搬走離開,我從未停止過對自己那間小臥室的佈置。就像《白手成家》那樣,我去舊傢俱市場淘了一套桌椅,找了一個修舊傢俱的木匠重新打磨、換了復古的把手、刷了漂亮的彩色漆——完全就像當年時尚雜誌裡介紹的那種北歐傢俱;買了幾塊地毯,大大小小地拼在一起,也學了三毛,直接放了幾個厚的彩色墊子在地上當沙發;在下班回家的地鐵站用三輪車推著花草售賣的小販那裡,陸陸續續買了十幾盆小綠植,高高低低地放在窗臺;每三個月,用從工資裡省下來的“家居佈置費”,去時髦的家居大賣場,買一盞燈籠落地燈、買一套高支棉床品、買一排木質CD架……一點一點,白手成家。

從未覺得在大城市一個人活得苦,因為我從來不忘給自己一點甜。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十幾年間,從12平米的廉租屋到500平的花園別墅,我的家,平米數在變,於城市中的位置在變,但其中的“內容”始終如一——細節、趣味、以及,我永無止境的好奇心。

一個人住12平的時候,很多想要的東西無力購買,更多美好的東西還未曾見識到,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士氣。我保持看書看雜誌,歐陽應霽那一套《回家真好》、《兩個人住》……系列家居圖書,我翻來覆去看了十好幾遍。在什麼都買不起的時候,我卻已經熟知了這世上各種各樣的漂亮傢俱。

很多年以後,從城市出租屋搬進自己精心裝修好的一個又一個家中,逐漸添置了渴盼過的一切傢俱,才突然明白,當年所向往的,不僅僅是文字所描摹的浪漫和任性,還有那一段充滿創意與情調的過程——把生活從枯燥艱難中拯救出來,看著它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倒映出我們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意趣。

品位也好、生活也好,和買不買得起關係不大,只和“願不願學習”、“敢不敢嘗試”密切正相關。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以及,坦白說,現在對好品味、好生活的領悟,成本早已不像曾經那麼高了。只要你願意,無論是住12平還是500平,都能過得舒服、體面。

這一切要感謝互聯網時代的便利性,以及,越來越多有想法的人、有堅持的品牌,正在努力打破舊時代舊商業對審美的壟斷。

比如,造作——這個從一誕生,我就一直在買、在推薦的中國設計家居品牌,就是中國互聯網創業時代最貼近人心的一個開創者。在造作出現之前,任何跟“國際化”、“知名設計師”一沾邊的傢俱,就意味著進口、高價、難以負擔。

而造作從一開始乾的事,就是調動全球的設計師資源把家居潮流和美好傢俱以可負擔的價格普及給我們所有人。設計師家居,再不是“有錢以後”才能享受的特權。

這三年,如果你一直在看我的文章。那麼,8點椅、COFA、鵝卵石沙發、茶花套碗……你應早就捻熟於心,甚至都親自購買了吧?這三年,我換過兩次房子,仍然在不斷回購幾百塊的8點椅、一百來塊的圓率花瓶——好用,好看,又便宜,它們出現在任何房子裡,都是合理的、適宜的。

乃至於我每次推薦造作的家居都非常心安——它的設計和品質不會讓人失望,而它的售價與網上購買的便利程度,使我們每個人都能輕鬆獲得。而沒有什麼比親自驗證後的認同,更讓我這樣的推薦者自豪。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一轉眼,造作都三年了。這三年裡,它除了源源不斷地推出新設計、新產品,如今也下了很多力氣幫助對家居完全沒有概念的入門者。比如,造作現在還提供四個現成的全屋設計方案,如果你對你空空蕩蕩的家一籌莫展,可以上造作網站,根據你房屋的面積、你的預算,找到對應的整體佈置方案。然後,一鍵下單, 先解決燃眉之急,再慢慢學習。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當然,我個人還是更喜歡自己發揮創意東拼西湊的搭配,每年這個時候,造作週年慶的全線大促銷,也是入手新傢俱的最好時機。

這十多年,我從未放棄的愛好就是折騰家裝,哪怕只是新買幾個沙發抱枕、換一下餐椅的顏色搭配,我便會覺得:生活總是新的,這感覺太好了!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沒錯,從12平的廉租屋,到500平的大房子,促使我進步的,是慾望,更是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對好生活的不斷學習。

在地板已經老舊的出租房裡,一張造作的羊毛手織地毯就能重新升起家的溫度;在獨自聽風聽雨的夜裡,哪怕只是半截燃過的薰香,也能氤氳出一個溫暖的夢。

北上廣並不比別的地方更寒冷,那些幽怨和失落來自形容枯槁的心底,就算背起行囊逃走了,換個物價輕鬆、節奏緩慢的地方,一樣會焦慮,一樣會慌張,什麼都不會改變。

在你對生活失望之前,首先你得明白想過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

想住大房子、想買得起一切,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堂堂正正拿出來說的慾望。但從一無所有走到今天,我從未因為物質的匱乏就任意放低對自我的尊重、對未來的信念。所謂“苦中作樂”,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知道做人有一些體面絕不可捨棄,以及,那些美好無用的存在,正是生活中的光與鹽。

我拒絕用收入和身份定義自己,我的寫作也只為同類——無論你此刻生活在哪裡、住多大的房子,我們並無區別。

我們都是一樣,有一顆好奇又堅韌的心。於是才在不同的時空裡,使用同樣的好物、感受同樣的喜悅,嚮往同樣的美好。

所以,敬你一杯,同好。請繼續好好過、好好活。

從一個人住12平到一個人住500平,生活的區別只是錢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