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問中國芯:爲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晶片

奮起直追,阿里、百度、格力、雲知聲、出門問問、思必馳、Rokid、深鑑科技……相繼公佈了造芯計劃,芯片行業儼然已成一片紅海。

7月11日,尋找中國創客向芯片學界、業界大佬發出十問。

這些自研芯片水平如何?AI 芯片是否虛火太盛?人工智能真的是中國芯片彎道超車的機會嗎?國產芯片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中國能不能做出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不再被核心技術“卡脖子”?

在“AI 降臨”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夏季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倪光南、雲天勵飛創始人陳寧、芯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中天微CEO戚肖寧、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地平線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事業部總經理張永謙、聯想集團副總裁兼聯想創投合夥人宋春雨、Rokid平臺研發負責人朱斌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要點速覽:

  1. 芯片是個慢行業,發展起來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
  2. 芯片不同方面發展水平不同,在 CPU 方面,中國幾乎沒有可能趕超Intel。
  3. 初創公司可能要面臨做出芯片但找不到買家的情況。芯片行業,品牌很重要。新生的力量要證明自己比較難。
  4. 大基金1000多億人民幣的規模對於芯片行業來說並不夠。整個中國在集成電路方面的投資還不如 Intel 一年,大基金現在的規模還需要繼續加大。
  5. 過去有“芯片民工”這個說法,是說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師去做了芯片,結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價,競爭又極其激烈。所以過去很多人不願意做芯片,轉行加入互聯網公司做編程。
  6. AI芯片各國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是中國的機會。
  7. AI芯片其實是軟件定義硬件,同時跟大數據緊密結合,中國大數據是最不缺的,機會很大。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談現狀

AI芯片領域,和巨頭基本同一起跑線

1、業內有觀點認為,AI 芯片是“偽概念”,你怎麼看?

張永謙:我覺得目前市場上面90%,甚至95%都是偽AI芯片公司。傳統的芯片廠商說自己可以支持AI,這沒問題;但在基於深度學習網絡下的具體表現,目前看並不樂觀。

AI芯片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首先,你必須有一個很強大的深度學習團隊,去研究具體落地解決的問題,然後還要有一套適合的算法架構等等,目前看真正意義上能做到的公司還很少。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地平線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事業部總經理張永謙

VS

朱斌:我認為不是偽概念,不論是AI芯片還是傳統芯片,都是需求導向,除科研機構外,企業都是先提出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後,才會開始設計相關概念的芯片,AI芯片也是如此。

2、AI 芯片是否虛火太盛?

戚肖寧:我覺得有這樣的傾向。中興事件以後,馬雲就曾預言:再過幾個月,國內就會有很多公司跳出來做芯片了。但任何時代都有泡沫,現在大家都發力去做芯片也是好事,商業規則和市場會對這些公司進行約束,大浪淘沙後,真正技術過硬的公司會活下來。Business is business(商業會迴歸本質)。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中天微CEO戚肖寧

張永謙:是,現在國內號稱在做或者已經出來AI芯片的,國內大小有幾十家,但是超過九成的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I芯片,因為有不少芯片只是可以跑一個AI算法,或者在芯片裡面做一些基礎的深度學習運算的支撐。

VS

陳寧:我倒希望芯片的熱度能更高一些,有更多人力和資本去推動這個行業。過去這半年給中國提了個醒:除了互聯網應用,我們也應該更多關注底層技術。過去有“芯片民工”這個說法,是說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師去做了芯片,結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價,競爭又極其激烈。

所以過去很多人不願意做芯片,轉行加入互聯網公司做編程。而在歐洲、美國、以色列等國家,先進的芯片技術是無數專家學者坐了幾十年的冷板凳做出來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去構建一個軟環境,讓更多從事底層技術研究的學者們能夠靜下心來“坐冷板凳”。

3、目前,我國各種自研芯片跟巨頭相比,差距如何?

陳寧:跟芯片相關的產業主要有設計、生產(如中芯國際)、封裝測試三個環節。從這三個環節來看,國內都還是處於追趕的狀態,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差距。我認為AI時代是中國發展芯片產業一個比較好的契機。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雲天勵飛創始人陳寧

倪光南:中國芯片在設計方面比較不錯,短板主要集中在製造方面,包括製造工藝、材料、裝備、測試、封裝等產業鏈各環節。舉個例子,中國做集成電路製造最大的公司是中芯國際公司,但中芯國際在世界上只能排到第五名。

而且據我估計,這個公司用的裝備只有不到20%是國產的。芯片項目週期長、投入大,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把中國的芯片產業搞上去,需要花一二十年的時間、至少幾千億人民幣。我也在此呼籲投資界能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把資金都投入到短期見效的項目上去。

戚肖寧:各個不同領域的芯片有所不同。比如服務器方面,中國沒有自己的CPU,跟 Intel差距相當大,現在追趕上還比較困難。但這不光是中國的差距,而是全世界跟intel的差距,甚至Intel自己內部想研發一個新的架構也失敗了。

這是因為Intel 的 CPU 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態,全球很多系統都是基於這款 CPU 開發的。比如微軟就跟英特爾綁定,成就了“Wintel”(微軟和英特爾)帝國。

而在 IoT 方面,還沒有一家建立起護城河,中國跟其他各國處於同一起跑線。

硬件跟軟件不一樣,依賴經驗,芯片的發展是有過程的。Intel 已經有五十年曆史了,NVIDIA(英偉達)也有二十五年曆史了,他們在早期的時候也很艱難。

張永謙:在AI芯片領域,國產芯片和傳統國際巨頭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而且中國有大數據優勢,起步很好。

通用芯片的話,坦白說中國整體差距相對比較大,儘管國內有幾家發展不錯的企業,但是總體規模小,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中所佔比例小,影響力還是少。

宋春雨:在自動駕駛領域,現在沒有一顆芯片是我們自主生產的,而自動駕駛是未來的大趨勢,這個新領域中創業公司會跟巨頭有同等的機會。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聯想集團副總裁兼聯想創投合夥人宋春雨

4、自研高端芯片對中國市場的意義有哪些?

陳寧:兩方面。一方面,從國家信息安全角度,必須加大投入去做自主可控的底層技術研發。另一方面,芯片是一個世界格局的產業鏈,世界各國各有分工,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把芯片從 CPU 的研發、到操作系統產業鏈條的構建、到芯片的設計、到底層的生產封裝、測試甚至設備工藝的研究,全部做到自給自足。而隨著中國加大投入芯片產業,中國自主可控的話語權應該越來越重,跟各國相互制衡。

談困境

人才、資金、完整生態鏈都需要重視

5、自主研發這些AI芯片高端芯片,卡脖子的地方會在哪裡?

朱斌: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起步較晚,想要趕上別人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第二,專業人才較少,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對芯片作為基礎學科人才的培養,這足以影響未來的尖端科技;第三,在工藝上面,企業要懂得堅持,芯片是一個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成效的領域,不能太著急。

6、自研芯片能否獲得市場信任?為什麼?

戚肖寧:對於初創公司來講,有可能出現做出芯片但找不到買家的情況。芯片行業,品牌很重要,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這種對可靠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下游買方傾向於選擇老品牌。

新生的力量要證明自己比較難,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都是坎兒。但也不是沒有機會,他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芯片做出來。投入使用才能迭代,迭代才能改進。

7、為什麼“大基金”做了很多年,國產芯片在國際依然處於弱勢?

戚肖寧:大基金做的時間還不是很長,芯片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需要定力。而且國人都以為中國不差錢,但其實大基金1000多億人民幣的規模對於芯片行業來說並不夠。

張永謙:半導體行業是高門檻的產業鏈,而這個鏈條上面每一個環節卻都非常重要,想要發展好需要很高的協同效應,而目前國內芯片市場的產業生態並不完整,主要集中在設計層面,很多方面還是依賴於進口。

宋春雨:我認為想要趕超巨頭,公司和國家應該重視芯片核心團隊的人才,比如政府要有芯片人才回家計劃。在芯片行業,沒有15年經驗、沒有流過幾個片,是做不出來的。

談機遇

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市場和大數據資源

8、你認為“中國芯”在哪個垂直細分領域機會更大?

戚肖寧:IoT就是中國的大機遇。中國在應用方面的創新很多,物聯網時代,中國依然能夠享受人口紅利。

張永謙:如果把芯片分為數字類和模擬類的話,目前來看,我認為跟數字類相結合的芯片可能有更多機會,出結果的速度也會快一點。因為數字類芯片更多是靠邏輯,我們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方面優勢明顯。

宋春雨:我認為有三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以前是亞終端,因為智能終端會有很強大的人工智能需求,所以會誕生強大的人工智能需求和芯片公司;二是5G,它有原來沒有的場景,比如工業,低延時、高帶寬的場景,5G作為基礎設施會帶來很多新場景;三是萬物互聯物聯網時代的機會,比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交通基礎設施和車輛之間的互動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場景和新需求。

9、AI 芯片是否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

戚肖寧:馬雲說過,直道都跑不贏別人,怎麼能保證彎道可以超車?芯片沒有捷徑可走。AI 芯片領域並不是彎道的問題,大家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差距沒有 CPU、GPU 那麼大,中國是有機會的。我們有希望推動下一個二十年。

吳慧雄: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市場,而芯片企業想要突圍在於如何幫市場解決問題。我們有市場、有資本、有人才,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時間,不僅要長期聚焦,也要一點點進步,不能冒進,不要指望一夜之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遲早會有非常大的成就。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

朱斌: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隨著人工智能逐漸進入和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於人工智能的產品也就變得五花八門,而芯片企業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跟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真的足夠大。

10問中國芯:為什麼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Rokid平臺研發負責人朱斌

張永謙:AI芯片其實是軟件定義硬件,同時跟大數據緊密結合,中國大數據是最不缺的,機會很大。

10、中國還要多久出現趕超英偉達等巨頭的芯片公司?

張永謙:最大的市場在這,最大的數據的產生地也也在這裡,人才、資本都有,國家極其重視。具體多久我不好說,但我覺得應該很快。

戚肖寧:要看具體的方面。在 CPU 領域,中國包括世界其他國家的公司,基本沒有可能趕超 Int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