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体育大生意第1500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张冰

体育大生意记者

30天时间,64场比赛,在莫斯科的大雨中,高卢雄鸡如愿在20年后第二次捧起大力神杯,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就此和球迷们说了再见。法国队——这支以两年前欧洲杯亚军为班底打造的冠军之师可谓顺风顺水、如愿加冕:全队身价32强最高、本届世界杯6胜1平保持不败、在7场比赛中,他们被对方领先的时间甚至加起来都不到十分钟。

但你是否发现,相较于对往届世界杯冠军铺天盖地的赞美之词,对于法国,人们讨论更多的是华帝到底要赔多少钱、法国队内怎么这么多黑人,姆巴佩到底会不会留在大巴黎……反而他们决赛的对手——克罗地亚,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之内,赢得了全世界的欢呼与掌声。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战争的淬火

事实上,对于只有420万人口的克罗地亚来说,能闯进世界杯决赛已经创造了他们的最好成绩,毕竟在20多年前,也就是莫德里奇、拉基蒂奇年幼的时候,他们的国家仍然是一片生灵涂炭之地……

克罗地亚本是南斯拉夫联盟中的一员,但由于和周边的塞尔维亚、波黑信仰不同,克罗地亚在1991年率先决定从南斯拉夫中独立,这也就给这片著名的“巴尔干火药桶”带来了又一场连年的战争。

这支克罗地亚国家队中的绝大部分球员都经历了那场战争:1985年,卢卡·莫德里奇出生在萨顿奥布罗瓦茨。1991年内战开始时,他的父亲加入了克罗地亚军队。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也在掀起革命,他们杀死了莫德里奇的祖父老卢卡,并在莫德里奇一家逃离后烧毁了他们的房子。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小时候的莫德里奇

莫德里奇的父母只能选择带着全家人逃难,最终在扎达尔市定居下来,在这里最大的酒店之一科洛瓦尔酒店中找到了避难所。在困难的条件下,莫德里奇开始踢球,尽管只有木质的护腿板和又小又漏气的足球,尽管大多数时候是在酒店前的停车场上。而那块莫德里奇的“训练场”,也会成为榴弹落下的地方。

作为克罗地亚的另一位中场核心,拉基蒂奇的命运比莫德里奇要好上一些,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父母便因为逃避战争举家迁往瑞士,小拉基蒂奇也在瑞士度过了平静的童年,但在父母的叮嘱之下,他一直都记得,那个叫做“克罗地亚”的地方才是他真正的家乡。

带着克罗地亚人特有的足球天赋,拉基蒂奇很快在瑞士的足球青训营中崭露头角、直到他已经可以踢成年队的比赛,一个巨大的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到底是继续为瑞士效力,还是回归克罗地亚?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小时候的拉基蒂奇

一番思索之后,他做出了决定。他对父亲说:“我会继续为瑞士踢球”。父亲说:“好的”。他又笑着改口说,“不,我会为克罗地亚踢球”。父亲哭了起来……

这支队伍的其他球员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曼朱基奇随家人来到了一个叫做迪钦根的德国小镇;洛夫伦随家人迁往德国慕尼黑;乔尔卢卡离开了家乡戴尔文塔,迁到了相对安全一些的萨格勒布;科瓦契奇则是在奥地利的林茨出生的。

在战争中,足球成为那一代克罗地亚人宣泄痛苦的工具。至于那场战争对于这批球员后来的影响,莫德里奇毫无疑问是最有发言权的人——“那场战争让我更强大了——我不想让它永远伴随着我,但我也不想忘记它。”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被质疑的天才

前南斯拉夫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谚语:“想让南斯拉夫人拿世界冠军吗?那就随便给他们一个球吧。”这句话虽有夸张成分,但南斯拉夫人拥有着在几大球类运动中的绝顶天赋确是不争的事实。

从足球界的斯托伊科维奇、米哈伊洛维奇、博班、苏克;到篮球界的库科奇、 迪瓦茨、斯托贾科维奇;甚至连网球这样被欧洲人尊为高雅的运动项目中,南斯拉夫的地盘也涌现了伊万诺维奇、扬科维奇、德约科维奇等一大批网坛巨星。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苏克是克罗地亚足球的旗帜性人物

作为前南斯拉夫地区中的重要代表,克罗地亚人毫无疑问也继承了这样的遗产。尽管以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为代表的这批球员并没在国内经历过优质的青训,但他们凭借着优秀的天赋和对足球的一腔热血,依然成为了足球场上最顶尖的那批球员。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有着强壮的身体、欧洲拉丁派细腻的脚下技术,还拥有良好战术组织纪律、悦目悦目的打法,从风格上和以捷克、罗马尼亚为代表的东欧速度力量派有着很大区别。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奈博伊沙·科哈罗维奇曾用这样一段话来总结他们的足球:“我们享受生活和娱乐,在过程中即兴发挥,愉悦我们自己。我们从不把体育运动看作是一种成就、一种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比起北欧足球,我们的足球运动更贴近拉丁美洲的足球。”

但正如一句歌中所唱到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由于足协的贪腐,在过去的这几年中,克罗地亚人民对他们的国家队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支持,甚至就在世界杯开幕一个月之前,克罗地亚球迷们的最大愿望还是这支国家队输得越惨越好。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莫德里奇在马米奇案中出庭

实际上,球迷和民众憎恨克罗地亚足球也并非没有道理。前萨格勒布迪纳摩教练马米奇在一年前刚刚被法院判欺诈罪入狱6年,当时牵涉其中的莫德里奇,涉嫌做假证险些入狱,魔笛因此成为国家罪人。

马米奇是克罗地亚足球界不折不扣的大佬级人物,他垄断了克罗地亚球员资源,还被球迷控诉操纵联赛,指挥裁判等等。如今克罗地亚足协掌门人,曾经的国家英雄,苏克也被批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认为克罗地亚足协深陷腐败,不交钱的球员去不了国家队。

克罗地亚的球迷也不是省油的灯,此前在欧洲杯及世界杯多场预选赛上,克罗地亚球迷都高喊纳粹口号,聚众斗殴闹事,宣扬种族主义。2016年欧洲杯与捷克的比赛中,克罗地亚将点燃的焰火投掷在场地中,遭到欧足联的重罚。事后不少球迷直言,闹事的目的就是希望国家队快点被淘汰。

饱受质疑的青训、风雨飘摇的足协、整天盼着足协解散的球迷……也许你我对于这样的足球环境颇为熟悉,但不同的是,距离我们8000公里之外的克罗地亚,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成为了世界杯的亚军。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进攻 进攻 再进攻

尽管拥有莫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奇等一众在五大联赛豪门效力的顶级球星,但如果在一个月之前有人告诉你克罗地亚可以闯进世界杯决赛,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只是个笑话。这,同样是世界杯的魅力所在。在这七战封王的残酷战场,实力、运气、拼搏,缺了其一,恐怕你的球队就要早早打道回府。值得庆幸的是,克罗地亚表现得都还不错。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球员庆祝闯进决赛

小组赛首轮,曼朱基奇的冲顶射门球打在尼日利亚球员腿上发生反弹,为球队先拔头筹。第二轮对阵阿根廷,比赛陷入僵局之际,阿根廷门将卡巴列罗送出了一份大礼,随后阿根廷人心态失衡败北。

淘汰赛对阵丹麦,莫德里奇120分钟前射丢点球,但到了点球大战中,丹麦人立刻投桃报李,三次射丢点球送格子军团前进。与东道主之战,同样是120分苦战后进入点球决战,第四回合魔笛的射门被阿金费耶夫扑出后挡在门柱上,又弹入球门……

如果这些瞬间更多佐证了克罗地亚的好运,那么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各项数据统计,克罗地亚这群老将所体现出的拼劲会更加令我们肃然起敬:在克罗地亚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克罗地亚队中场大将布罗佐维奇跑动距离达到了惊人的16339米,创造了本届世界杯球员单场跑动距离的最高纪录,佩里西奇的单场78次冲刺也是本届杯赛之最。

作为球队中场核心,莫德里奇的总跑动距离则在世界杯决赛前就达到了39.1英里(约为63公里),在所有世界杯参赛球员中排名第一。很难想象,这是一名33岁老将的跑动数据。进可上阵杀敌,退可运筹帷幄,最终,他也凭借这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世界杯金球奖。也许这份拼劲正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信念,在全队上下,克罗地亚每次比赛前提及最多的就是:我们必须取胜,我们必须要前进。

为什么人人都爱克罗地亚?

莫德里奇拿到世界杯金球奖,走入众神殿

而到了决赛,面对实力更加强劲的法兰西联军,格子军团依然坚定了进攻的信念。但看着法国仅仅一脚射门却2-1领先的戏剧性局面,似乎就隐约预示了,幸运女神这次并没有打算站在克罗地亚这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克罗地亚的疯狂攻势,也就没有法国的防守反击,让球迷们津津乐道的、几十年来都难得一见的大比分决赛,也就更加不会诞生。

终于,随着姆巴佩的一脚劲射,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最终归属尘埃落定。法国这个带着终极好运、又有着绝对实力的巨人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但同样值得敬佩的当然还有这支跑不死、拼到底的克罗地亚,是他们给这功利又冷漠的足球世界带来了久违的激情。这,也正是我们热爱这支克罗地亚的原因。

赛后,伴着莫斯科的大雨,克罗地亚队员们的脸上看不到失落的眼泪。相信把时钟拨回两小时,他们依然会按照初始的战术战斗到底。因为那时,他们曾这样把国歌唱响:“克罗地亚人爱他的祖国。当阳光亲吻他的沃土,当狂风吹刮他的橡树,当天堂召走他的所爱,他的心仍为克罗地亚打着节拍!”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