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inotuyou


曾有經濟學家認為,波蘭是25年來世界經濟的唯一真正奇蹟。之所以有此論斷,是因為波蘭在轉型後,迅速完成企業私有化,在此過程中對企業進行整合,加上相對靈活的金融政策,使得企業可以在投融資過程中提高競爭力。1991年下半年,波蘭經濟迅速開始回升,在東歐地區僅次於前東德。

更重要的是,在轉型過程中,由於民主化程度較高,社會監督到位,波蘭的權力尋租現象不但遠遠少於俄羅斯,比近鄰捷克和匈牙利都要少。

關於這些,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讀秦暉的《十年滄桑》一書。

二十多年來,波蘭經濟有過高增長,也有過低谷,但整體而言相當平穩,早已邁入發達國家序列。它與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共同組成維榭格拉德集團,四國其實均已成為發達國家,其中以波蘭實力最強。

當然,波蘭雖然已經邁入發達國家序列,但在歐盟內部,人均水準依然排不上號,只能排在中下游。我曾對波蘭東西南北中的區域發展有直觀認識,感覺大城市古樸典雅,同時也相當繁榮,但自駕途中經過中部一些鄉村時,就感覺有些凋敝,當然,這也只是相對而言。從區域來說,北部靠海,經濟相對發達,首都華沙經濟圈也相當可觀,南部以克拉科夫為核心,西部靠近德國,各有發展。東部接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帶則相對較弱。

從基礎建設來說,波蘭的高速公路相當出色,強於捷克和匈牙利。加上工農業相對發達,道路相當繁忙,可見活力。

不過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波蘭的物價。雖然加入歐盟,但波蘭仍未加入歐元區,這就使得其物價在歐盟內部排在極後的位置。在波蘭最重要的旅遊城市託倫市中心吃飯,三個人在餐廳裡吃正餐,居然僅花了100元人民幣。進入超市,果醬、芝士等歐洲人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都極低,比如一瓶果醬多在10元人民幣出頭。以我個人所見,波蘭的物價遠遠低於近鄰德國,更是連法國和奧地利的一半都不到,比捷克和匈牙利還要更低。以波蘭人的人均收入水平,這個物價真是羨煞我等。

總體來說,波蘭經濟在這二十多年裡平穩發展,經濟轉型成功完成,躋身發達國家。但物價指數很低,配合歐洲特有的古樸和慢節奏,已是相當宜居。


葉克飛


隨著波蘭經濟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移到這片“淨土”。近日,《紐約時報》的文章這樣評論道,波蘭已經毋庸置疑的成為了東歐經濟的領導者,同時也是蘇聯解體後經濟成功轉型的教科書般的典範。

當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經濟受到俄羅斯與烏克蘭政變影響變得不忍直視,匈牙利還掙扎與經濟危機的沼澤中時,波蘭已經慢慢的成長為這片東部土地的霸主。《紐約時報》同時也列舉出了一系列數據,比如波蘭家庭的負債率為僅為60%,西班牙140%,英國150%,德國也高達93%;而且在2003年之後的十年裡,波蘭的出口率翻了4倍;從2008年至今,波蘭的GDP上漲了25%,這在被經融危機席捲後的卷歐洲是獨樹一幟的。萊赫瓦文薩在採訪中也對波蘭經濟的發展感到驚歎,當我們還在於共產主義作鬥爭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波蘭能在歐洲取得如今這樣一個地位。

《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文章中寫道,走在波蘭的大街小巷,建設中的樓房隨處可見,穿梭於各大商場的人們也絡繹不絕。很多人認為波蘭只會生產加工食品,其實不是,縱觀維斯瓦河河畔,像宜家、大眾這樣的世界頂級品牌工廠也不在少數。亞馬遜總裁Kerry Person說道,在波茲南開設物流中心,是基於對波蘭經濟的信任,而且,在別的國家同樣資金的投入肯定不會帶來如此驚人的效果。不僅如此,波蘭的本土品牌也開始漸漸走向國外,比如Grupa Azoty(歐洲第二大肥料生產商)已經在海外投資了自己的工廠,但在5年之前,沒有人相信波蘭品牌能都做到這一點。

《紐約時報》就波蘭人的愛國以及不屈服的精神也進行了高度評價,眾所周知,波蘭是世界蘋果第一齣口國,俄羅斯是波蘭蘋果最重要的出口國之一,但是隨著歐盟以及俄羅斯矛盾的不斷升級,俄羅斯已經停止從波蘭進口蘋果,但是這並沒有阻礙波蘭經濟的發展,反而在國內掀起了“吃蘋果,喝蘋果酒”的愛國熱潮(小編認為,如果能再唱《小蘋果》想必是極好的)。

波蘭經濟的迅速發展也提高了其在歐盟中的地位,同時隨著前總理Donald Tusk出任歐盟理事會主席,波蘭也將順勢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波蘭想趕上西歐國家的水平,則必須至少要保持每年2%的增長速度,以及加強推廣波蘭品牌在世界的知名度。


波蘭壯闊


波蘭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很不錯,是一個自由且充滿競爭力的經濟體。自從波蘭2004年加入歐盟開始,其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4%,是歐洲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現如今,波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了1萬美元。波蘭發展的秘訣就是通過降低賦稅和創造自由化市場環境來驅動經濟發展。

波蘭一直對稅收有著嚴格的管控。企業的稅收是19%,在歐洲各國中企業稅是較低的水平。個人所得稅被限制在了32%,也是歐盟國家中相對比較低的定位。而且波蘭政府沒有通過借貸來維持自己的經濟運轉。該國的憲法規定國家債務佔GDP總量不能超過60%。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嚴格的管理保證了波蘭經濟的平穩有序發展。而且波蘭的老百姓也普遍非常節儉,不會鋪張浪費。他們家庭總債務只有GDP的37%。而同為歐盟國家的英國卻達到了130%以上。國民的消費觀差異可見一斑。所以波蘭舉國上下都是節約、內斂的消費觀也促成了其經濟秩序良好、平穩發展的局面。

同時,波蘭政府通過創造自由化市場環境來振興經濟。政府把工業從公有制改為了私有制,整個市場呈現出自由且充滿競爭力的景象,一舉打破了改革前的企業僱員“鐵飯碗”的格局,激活每個企業的競爭意識,讓企業的發展充滿了活力。


家族企業雜誌


波蘭的經濟被認為是後共產主義國家中較有彈性的國家之一,是歐盟內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國內市場強勁,私人債務少,貨幣靈活,而且不依賴單一的出口部門,波蘭是唯一避免了2000年代後期經濟衰退的歐洲經濟體。 自共和政府倒臺以來,波蘭奉行開放經濟的政策。這是從中央計劃經濟向主要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轉型的一個例子。該國最成功的出口包括機械,傢俱,食品,服裝,鞋子和化妝品。波蘭最大的貿易伙伴是德國。

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和建立新企業的自由主義法律使得私營部門得以發展。此外,一些消費維權組織在該國活躍起來。 自1990年以來,煤炭,鋼鐵,鐵路運輸和能源等“敏感部門”的重組和私有化一直在持續。最大的私有化是2000年國有電信公司Telekomunikacja Polska向法國電信公司出售,30% 波蘭最大的銀行PKO Bank Polski在2004年在波蘭股票市場的股份。

波蘭銀行業是中歐和東歐地區最大的銀行部門,每十萬個成年人擁有32.3個分行。銀行是該國金融市場中規模最大,發展最為成熟的部門。他們受波蘭金融監管局監管。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對幾家銀行進行了私有化,對其餘部分進行了資本重組,並進行了法律改革,使該部門更具競爭力。這吸引了大量的戰略性外國投資者(ICFI)。波蘭的銀行業約有5家國家銀行,由近600家合作銀行和18家外資銀行組成的網絡。此外,外資控股近40家商業銀行,佔銀行資本的68%。

波蘭農業部門擁有大量私人農場,有可能成為歐盟食品的主要生產國。國外最大的貨幣制造商包括煙燻鮮魚,精美巧克力,奶製品,肉類和特種麵包,匯率有利於出口增長。2011年食品出口達620億茲羅提,比2010年增長17%。醫療保健,教育,養老金制度和國家管理等結構性改革導致財政壓力大於預期。華沙在外國投資領導中歐。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波蘭PPS人均GDP在2017年達到歐盟平均水平的70%,高於2004年加入歐盟前一年的50%。

自從歐盟開始勞動力市場以來,波蘭經歷了230多萬人的大規模移民,主要是由於海外工資的提高以及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之後失業率的上升。移民增加了留在波蘭的工人的平均工資,特別是中等技能的工人。

在波蘭生產的產品包括:電子產品,巴士和電車(Solaris,Solbus),直升機和飛機(PZLŚwidnik,PZL Mielec),火車(Pesa SA),船舶(格但斯克船廠,什切青船廠,格丁尼亞波蘭海軍造船廠) 軍事裝備(FB“Łucznik”Radom,Bumar-ŁabędySA),藥品(Polpharma,Polfa),食品(Tymbark,Hortex,E.Wedel),衣服(LLP),玻璃,陶器(Bolesławiec),化工產品等。


財經早餐


謝邀。波蘭位於中歐的東北部,是中歐地區規模最大的經濟體及消費市場。1989年東歐劇變後,“休克療法”曾導致波蘭經濟一度下滑。1992年止跌回升,成為中東歐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到2009年之前一直保持每年5%的GDP增長率。國內消費、投資以及歐盟援助共同拉動經濟的發展,人均GDP雖不及歐盟平均水平,但也接近發展較好的波羅的海三國。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波蘭經濟明顯下滑,但仍好於歐盟多數國家,是歐盟內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2010年,經濟繼續增長,增幅為3.8%,居歐盟前列。2011年,經濟增長4%,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55%,遠低於歐盟88%的平均水平。

聯合國貿發會議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在2011-2013年全球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中,波蘭位居第六。根據聯合國社會發展指標,波蘭位居世界第三十九位,為世界高度發達國家。

在歐盟陷入主權債務危機之際,波蘭卻保持了數年的較高經濟增速,成為歐洲的新亮點。作為歐盟第六大經濟體,波蘭現在成為中東歐地區的經濟領頭羊。但是與此同時,波蘭也要應對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經濟通縮以及國內各界對退休制度改革的分歧考驗等。

去年底,波蘭諮詢公司Gerda Broker公佈報告,總結2016年波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指出,2016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降至2.5%,主要是由於投資減緩及歐盟基金使用停滯造成的。2016年前三季度,波蘭非金融企業銷售額達到1.9萬億茲羅提(1茲羅提=1.84人民幣),同比增加540億茲羅提,其中近52%的收入由工業部門創造;平均工資水平同比提高4.1%,達到4055茲羅提。11月份失業率為8.2%,是25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結束了自2014年7月開始的通縮階段。

以上內容來源於中國國際貿促會及商務部駐波蘭經商參處。


非白非黑


波蘭製造業曾一路下滑。譬如曾霸佔歐美大塊市場的銳斯塔重機瀕臨破產,後被柳州重機收購,現在在歐美的銷售遠超歷史最好時期。現在波蘭有兩共識:一,企業賣給中國人必定能起死回生,二,學會漢語中文就能有高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