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線七連陰終結,貪婪的時刻到了嗎?

紅刊財經 張俊鳴

上週A股終於出現企穩跡象,上證指數成功終結周線七連陰,大小指數同步上漲,出現久違的普漲走勢。面臨股指跌深反彈,“抄大底”的聲音又開始出現,是不是A股又一個值得投資者貪婪的時刻來臨?筆者認為,極端看多或看空、動輒滿倉或空倉的做法均不可取。面對低估值的A股,我們既要看到其在底部區域的長線投資價值,又不可盲目期待股指“V”型反轉,更要對個股分化和績差股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預期。

周線七連陰終結,貪婪的時刻到了嗎?

從長線的角度來看,目前上證指數2800點左右的位置算不上高,除了市盈率在全球主要股市範圍內僅比港股略高之外,破淨股數量接近歷史最高,也是見底的徵兆之一;而從千點臺階的角度來看,2005年上證指數徹底告別1000點,2014年徹底告別2000點,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告別3000點也是遲早的事情。距離2007年上證指數首次上摸3000點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之久,從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角度來看,上證指數在未來數年告別3000點,開啟下一個千點整數關的征程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也正因為如此,外資機構無視指數短期漲跌持續穩定買入,近期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動作不斷,顯示目前已經有相當一批公司的內在價值獲得機構投資者和產業資本的認可。尤其是近期平安資管斥資137億元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二大股東,參考其在2015年買入碧桂園H股的經驗,華夏幸福為代表的績優低估值地產股的投資價值有望被挖掘,併產生外溢效應,引導市場對A股投資價值的思考和參與。

儘管A股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並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但投資者對行情運行的長期性和築底過程的複雜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行情的展開是需要資金實打實買出來的,而目前市場正缺少大規模快速進場的增量資金,這從上週反彈過程中成交始終無法有效放大,甚至一度出現價漲量縮可以看出。雖然外資的進場持續不斷,但總量相對A股總市值依然有限,還遠未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而從最新公佈的6月末貨幣供應量的數據來看,當月廣義貨幣M2的增速僅有8%再創新低,影響市場的資金面還未完全緩解。即使目前從“去槓桿”逐步向“穩槓桿”過渡,但出現以往“大水漫灌”的寬鬆場景可能性很小。在此情形下,指望市場短期之內快速大漲,以“V”型反轉收復失地並不可行,只能通過不斷在低位震盪以時間換空間,逐步完成籌碼的換手和沉澱,等待未來大規模增量資金進場之後的風口到來。

正是因為資金面遠未到寬鬆的境地,許多個股抵禦利空的能力還是比較弱,以大跌、閃崩來釋放風險的情況並不少見。而這些大跌個股在跌停打開恢復流動性之後,往往只是短期反彈,不改中期下行走勢,新低不斷。這也說明市場距離全面性大牛市還十分遙遠,在牛市中利空不跌,甚至低開成為主力吸籌良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資金整體並不十分充足的情況下,市場上的投資機會主要存在以下兩種,一是遊資快進快出的炒作,主要火力在次新股和部分超跌股;二是一些調整充分、估值偏低的白馬股,內在價值封殺了股價大幅下跌的空間,長線資金的注入讓底部不斷抬高。相比第一類,第二類的股票雖然速度慢了些,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則是“買得安心、拿著放心”。

目前,第二類股在市場上仍屬於少數,甚至不如股價震盪上行、一路創新高的個股數量來得多。但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基本面優秀的白馬股安全係數高,補跌可能性小,具備較好的短中長期投資價值。因此,對於倉位較低的投資者來說,這些低位提前大盤和所屬板塊見底,股價逐步盤出底部甚至進入上升通道的白馬股,值得仔細觀察。筆者列入觀察的品種有:大秦鐵路(601006)、華能國際(600011)、華電國際(600027)、張裕A(000869)、中國電影(600977)、開灤股份(600997)等。

而對於倉位較重的投資者來說,如果持有的公司基本面不佳且下跌趨勢明顯,那麼接下來的反彈將是調倉換股的機會。對於大部分績差股來說,估值、市值都較高,還需要通過下跌來釋放風險,目前不僅不是貪婪買入的時候,反而是需要恐懼隨時準備退出。股指的企穩,是低估值個股逐步走穩和績差股短期反彈逃命的機會,其中的機會和風險,哪些值得貪婪、哪些值得恐懼,需要投資者仔細甄別。吃不準的話,選擇低估值的指數型基金,或緊隨外資佈局的MSCI基金分批買入都是不錯的方法。只要堅持低位低估值,價值投資總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