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潑墨都回到「當下」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智吉(佘文濤)

ZHIJI(SHE WENTAO)

佘文濤(智吉)

1971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現生活工作於北京。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秘書長,北京無上堂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藝術總監。

參展項目:

《自由的尺度——中國當代水墨走向歐洲》 2018 意大利卡薩雷斯博物館

《書齋追古·中國生活藝術展》 2017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一花一畫》 2017 北京半木空間

《一念·藝術展》 2016 北京時代美術館

《禪者之家·中國生活藝術展》 2016 無錫靈山

《傳承·站出來——當代中國的生活哲學展》 2016 意大利米蘭

《北京國際設計周》 2015 北京

《回·雲中滇歌生活藝術展》 2015 北京時代美術館

《在此·中國生活藝術展》 2014 中國國家大劇院

《在此·中國生活藝術展》 2014 南京博物院

作品收藏機構:

中國國家大劇院

每一次都是“當下”

——佘文濤訪談

庫藝術=庫:您的作品主要採取“潑墨”的形式,這似乎摒棄了中國水墨的傳統用筆,為何如此選擇?

佘文濤=佘:筆和宣紙是最敏感的材質,柔軟的毛筆會隨著你內心的感覺而變動,所以更重要的是“意”。對於“意”的表達,不論用毛筆或是潑墨,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潑墨有時會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這也是一種難度,我在每一遍的疊加下,讓畫面最終重歸於完整與和諧,這個過程很有意思。畫畫過程跟我們的生活一樣,不可能把未來的事都設定好,而是在碰到每一件事時,想辦法把它做圓滿,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潑墨的過程跟我的生活是一個整體。

庫:您也談到對“意”的表達,不論用毛筆或是潑墨,其本質都是相通的。您如何看待意象?以及視覺與內心之間的關係?

佘:中國書畫傳統更注重意象,這與西方抽象不同。這種意象感,是藝術家在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中,印在自己腦海或感受在心裡的形意。這種“象”帶著每個藝術家不同的“意”,即是氣質和心性。創作中,這種“象”會不經意地出現,這源自潛意識的深處。潑墨時我不要求自己去迎合現代流行的一些評價標準,而只是順應自己的內心,自然地進行表現。

視覺看到的所有事物和景象,激發了藝術家內心的某種情感,他把內在的感覺在畫面上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水墨畫主張對“性靈”的抒發,在某種內心狀態下,你對畫面的一些選擇和建構,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中國藝術最終是用“筆情墨意”來呈現不同的內心境界。

庫:抽象表現主義深受“東方禪宗”的影響,而您作品中也帶有抽象表現主義的“身體性”、“偶然性”和“潛意識”。請談談您的作品與禪宗之間的關係?

佘:禪修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覺藝術和禪修有很多共通之處。在創作中,我一般不先預設如何去畫、去表達,而是讓大腦保持與紙一樣的空白狀態,先隨意地潑出一些痕跡來作為開始,然後再多遍疊加來完成。但每一次疊加時的狀態都要保持新鮮感與當下性。

禪宗講究頓悟,我們面對世間萬物時,往往會帶著成見去看事物,這很容易讓人產生執著,所以要先學會放下,不帶有任何目的性地去創作。畫畫的過程也可以是不斷破除意識中對事物的二元對立性,回到每一個“當下”的感覺。

庫:現在大家都在談水墨及東方美學,比如無為、氣韻等;但有一個問題是——東方美學很容易被庸俗化和裝飾化。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佘:庸俗化的主要原因是,作品背後沒有美學思想與精神內涵;而對於作品是否裝飾化,我覺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作品是否來源於藝術家內心的真實流露和表達。

庫:您如何看待藝品、人品和生活境界之間的關係?

畫品是人品的真實呈現。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而修行的過程,就是每天去發現自己的缺點部分,然後把它當成一個新的努力方向,並由此趨向心性的完善。每個階段的作品,都會自然流露和表達出藝術家在那個階段的整體修養。畫畫最重要的還是“真實”,有時你感覺自己在畫某張畫時心境是浮躁的,但其實它也是那時所流露出的“真實”的一部分,而當你最後把這張畫調到和諧、舒服了,這就是通過繪畫來修心的過程。

(橫向閱讀)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天機 300x100cm (十連幅)

宣紙水墨、幹藤、丙烯 2017

對畫畫寫寫的自述

畫畫,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自幼保有的強烈興趣。

小學三年級,因為一上英語課,就把書中的圖畫人物添畫盔甲,並“持槍佩劍騎在馬上”而荒廢了學習,以致現在出國一言不通。

考美專的面試時,主考官問我最喜歡什麼畫種,我隨口而出:“國畫”。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龍鳳和祥 202x196cm 宣紙水墨 2016

做室內設計快二十年了,因為對建築空間以及生活藝術的理解,感覺“水墨畫”這個詞更適合當代的語境。對於中國書畫史上的眾多佳作常常用心去品讀,而對於當代眾多的水墨試驗作品也沒有什麼違和感。

我並不是一個個性強烈、愛憎分明的人。

每天,我一邊寫字一邊潑畫,感覺這樣的狀態很適合自己。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和氣 193x504cm 宣紙水墨 2015

寫字,更多的是對線條的感覺,毛筆與紙的摩擦聲,鬆脫的用筆過程感覺好像沒有筆的存在,寫字過程的凝神、寧靜更是我喜歡寫字的原因,相信這對自我心性的培養是很有用的。喜歡弘一法師寫字的慢與文義的宗教情感,也喜歡金農在刻意與自在之間的把握。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與什麼因緣讓我選定了以潑墨為自己藝術實踐的主要方向。但水與墨碰撞後產生的肌理與韻味是在很多年前就喜歡的,當然知道如一味追求偶然的筆墨趣味是一件沒有難度的事。幾年前與一位專攻抽象繪畫的老師一段時間的朝夕相處,打開了繪畫的另一片視野,於是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德國的自由繪畫常常品讀。畫面的不確定性、對觀者完全倘開的狀態、以及由二維平面所展開的三維空間幻覺進入了我的意識。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殘荷 100x100cm 宣紙水墨 2015

我開始了潑畫的日子,因為潑的動作以及畫作掛於空內空間時的尺度要求,我逐漸以大畫幅為主。一張畫,每每分多次完成,因為每一遍的水量都很大,經常要半日或整日之後才幹,我潑一遍後就可以寫寫字做做設計。幹後,前一次所顯現的平面痕跡就象是給我提了一個問題,而怎樣回答問題的方式可能會導致走向不同的視覺結果。

這個過程很有趣,每一次的回答(潑畫)其實都是最為當下的直覺和反應,需要果斷處理與冒險精神,我想多年辦公司闖蕩設計行業的過程,這兩點精神都是具有一些的。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一念 175.8x142.7cm 宣紙水墨 2016

漸漸地,發現這種感覺與禪宗的日常修行有點相似,而每次以禪坐後的精神狀態進行潑畫也發現常有意外收穫,我想這可能是“無意識”的潛在力量吧。

有很多時候,感覺很難畫或快畫壞時堅持了下去,反而成為了一張相對較好的畫;當然有些畫潑一遍之後感覺就好了,也就各自順其自然吧。

喜歡蓄一盆寫字後的洗筆水作為宿墨來用,因為留在宣紙上的痕跡感會更強,而幹後的墨色也有一種灰度,感覺有點古意。一直喜歡黃賓虹與李可染的山水畫,很多時候,我把他們的用墨規律拆開後再運用。而潑畫時堅持不用筆而要潑出筆意,也是為自己設定一點難度。

喜歡純用水和墨組成畫面,古人說得好:“墨分五色”,而“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雖然畫面上沒有具體的形象參照,但最後畫面的效果中常不自覺地有殘荷枯樹蒼石等等的意象呈現出來。我想這離不開幾十年來兩眼對世間萬物與大自然萬象的注視與鍾愛吧。

近來開始嘗試把枯藤與水墨畫結合在一起來創作,只是希望畫面可以從三維空間的呈現導向自然與內心的和諧與驚喜。

堅信“書以人名(弘一法師)”、“藝術為人生”的信條,每天的寫寫畫畫只是生活的樂趣,同時也時時觀察到自己內心的狀態,不斷地進行自我審察與自我調整。

修心是生命的意義,所有藝術與設計與生活文化都只是載體,讓我們的神識在某一刻達至彼岸的方式。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荷塘 461x172cm 宣紙、枯藤、水墨 2017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臺地區同步發售

自由的尺度|智吉:每一次泼墨都回到“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