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以正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不會讓你被他人指責自私,更不會讓你失去重要的人。

01

《歌手2018》開播的當晚,張韶涵著一襲白裙,唱著那首融合“超現實”與“民謠”元素的《夢裡花》,不少觀眾感慨:“她回來了,還是曾經的聲音。”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張韶涵是被原生家庭坑得最慘的明星,沒有之一。

二十幾歲的她,長相甜美,歌聲動人,三年連發五張專輯,還參演了偶像劇《天國的嫁衣》,並在另一部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中飾演女主,迅速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當紅明星。

然而不幸的是,張韶涵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

15歲時,她的父親在加拿大的生意失敗,還患了心臟病,身為長女,她被迫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

從那時起,張韶涵除了上學之外,還要打零工賺外快,洗車、送便當、洗碗等都做過。

張韶涵成名後,一直用自己的收入供養父母弟妹,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2009年,張韶涵心臟病復發,在美國做心臟手術的時候,她媽媽不僅不對女兒的身體表示關心,還怕女兒死在手術檯,自己沒有錢養老,乾脆把張韶涵卡里的所有錢都轉走。

為了私吞財產,張韶涵的母親還在媒體面前說張韶涵蠱惑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不贍養父母,為了錢不顧親情。

在張韶涵財產被“洗劫”一空之後,她媽媽還開口就要張韶涵每個月多給她100萬的零花錢。

“家醜門”讓張韶涵的形象徹底毀了,也毀了她如日中天的事業。

張韶涵的問題,就是典型的“中國式關係”問題:父母子女之間邊界不清

張韶涵雖然已經成年,但還是像孩子一樣和父母處於“你我不分”的共生期,認為自己和父母弟妹是親密的一體。

她將工作收入都交給家人,造成家人越來越貪婪,最後以斷絕關係悲劇收場。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02

青年作家蔣方舟和徐靜蕾一同做客談話節目《圓桌派》,節目中的徐靜蕾自信滿滿、觀點明確,甚至有點對抗感。

而蔣方舟則小心謹慎,謙卑地迎合著每個人的觀點,照顧每個人的面子,觀察每個人的情緒。

節目播出後,很多人都看出了蔣方舟的不自在,委曲求全。

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坦言,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

她在和人相處時,總是處事說話小心翼翼,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不能表現出任何傷害性和攻擊性。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提出一種生存姿態,叫做“討好型生存姿態”。

討好是一種以犧牲自我價值,否定自尊的方式來滿足別人的生存姿態。

我們身邊其實處處可見這樣討好型人格的人。

同事婭婭每次在工作會議時,有自己的想法總是不敢說出來。

別的同事說出來的想法即使她不贊同也不敢說出不同的意見,總是違心地去附和別人,怕別人不高興。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尊重她的想法,開會時都會把她當做“小透明”,自然,升職加薪也與她無緣。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問題也是缺乏邊界意識,他們最需要做的是與周邊的人和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將自己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放逐”出來,設立邊界。

設立邊界,不是自私,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獨立性。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03

婆媳問題也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難題。

曉曉前段時間剛剛離婚,原因就是婆婆對他們小兩口生活無孔不入的干涉。

曉曉的老公大志是獨生子,上大學和工作都在父母身邊,一直享受著媽媽全方位的照顧。

婚前,大志從來沒有洗過一次襪子,也從來沒有削過一次蘋果皮,工資卡也是交給媽媽全權保管。

婚後,雖然曉曉和大志買了房子單獨住,可是婆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兒子媳婦的家裡,包攬了買菜做飯洗衣拖地等家務活的同時,也要控制他們小家庭的社交娛樂和消費。

曉曉說,早飯只想吃麵包煎蛋牛奶的她,卻不得不每天面對婆婆精心做的一碗牛肉麵。

商場買了幾件衣服,回家之前還得找地方把吊牌全都剪了,怕婆婆看到價格嘮叨個沒完。

晚上小兩口想出去唱個歌看個電影,婆婆一連串的電話催他們回家吃飯。

面對種種不適,大志總是讓曉曉忍一忍,讓一讓,他的口頭禪就是:那是我媽,有什麼辦法。

一個週末,曉曉和大志賴在床上睡懶覺,婆婆直接拿鑰匙進了他們家,並且推開他們的臥室門要摘窗簾拿去洗,完全無視只穿著小睡裙的兒媳婦。

曉曉說,她突然睜開眼睛,看到婆婆站在她的床頭,她就知道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下去了。

婆媳關係問題的核心在於:

婆婆和成年的兒子仍然是一個共生體,彼此深度依賴,沒有界限

很多母親在孩子成年後,仍然打著“愛”的旗號,肆意侵犯孩子的生活。

而從小被母親侵犯和掌控習慣了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和母親建立起心理界限,很難對母親說“不”。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04

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干涉你的婚姻,干涉你的工作。

朋友用“講義氣”的藉口,三番五次找你借錢。

七大姑八大姨“關心你”,一見面就問你工資多少,啥時候結婚,啥時候生二胎。

在中國式人際關係中,這些都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困境。

“不”字說不出口,很難拒絕別人,怕一旦拒絕了,不順從別人的意思,對方會說自己自私,於是,一次次地妥協、忍讓。

在這樣妥協的過程中,自己感到內心很痛苦。

這些其實都是人際界限不清的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需要設立清晰的自我心理界限。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

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裡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