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人愁》應不應該被懟,你是在聽歌還是聽「和弦」?

歌者的自白


《離人愁》能火起來,完全基於"底子"好;但卻讓真正做原創音樂的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是傷透了心。

"底子"好

為什麼"底子"好,《山外小樓夜聽雨》《煙花易冷》《紅塵客棧》《清明雨上》大家可以聽聽這幾首歌曲再去對比《離人愁》。

再有中國風一直受聽眾追捧,演唱還融入了戲劇唱腔,《離人愁》能火得突然,有點意外,但也"情理之中"。

摸不著頭腦,傷透了心

可能很多怎麼也沒想到,《離人愁》的創作者是不懂樂理知識,連最基本的和絃都不懂,那他怎麼"創作"出這首那麼火的《離人愁》呢?

還有就是,竟然會很多人支持李袁傑,支持者還說"管他會不會樂理知識,抄襲又怎樣?歌曲旋律好聽我就樂意喜歡!"之類的話語。

這些話語無疑很大打擊了認真做原創音樂的人,打擊做原創音樂的積極性,傷透了他們的心。

想不到我們的聽眾已經去到如此的審美水平了。李宗盛說過:聽眾是無辜的,你喂聽眾豬飼料,那麼觀眾就會變成豬。如果從事音樂創作的人,本身水平不高,那就將會把聽眾引向更低的審美水平。看看支持李袁傑的聽眾說的話,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聽眾開始走向什麼水平了。

水平高,自然可持續產出優秀音樂作品

像周杰倫,他能寫紅《東風破》,就能寫紅《發如雪》《千里之外》《菊花臺》《青花瓷》,能寫紅《安靜》《開不了口》就能寫紅《七里香》《夜曲》《最長的電影》《彩虹》

像林俊杰,能寫紅《江南》,就能寫紅《曹操》《學不會》《她說》《可惜沒如果》

還有王力宏,陶喆,吳青峰,新生代的李榮浩鄧紫棋等。

純演唱的歌手,張學友,陳奕迅,張惠妹等!

純寫詞的,林夕,黃偉文,方文山。

純作曲的伍樂城,雷頌德,陳小霞,陳輝陽等

正因為他們本身就有很高的專業領域水平,所以能持續產出優秀的傳唱度高的音樂。

是否故意抄襲?

我覺得不一定是故意的,有可能聽歌聽得多了,聽得非常熟練,哼唱創作旋律的時候,會不自覺哼偏去了自己常聽的歌曲。李袁傑說他很喜歡中國風,而《離人愁》的幾首旋律相似的歌曲全都是中國風。

如果李袁傑不需要紮實的樂理知識也能持續產出傳唱度高的音樂,那麼他就用實際行動打臉所有人,整個流行音樂樂壇。如果只紅一首歌,就再也沒作品了,請在自身找問題。


高考攝影詩詞


這個事情應該從幾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不懂樂理就不能寫歌?的確,有些人天生樂感很好,能夠通過和絃走向,創作出不錯的旋律,再加上詞,也有可能成為一首好作品。就好比布魯斯,起源於美國黑人,那些黑人其實不懂樂理,但是搞出來布魯斯這種風格。那麼就代表不需要樂理嘛?其實後來通過人們對其旋律分析,布魯斯音樂裡面大量屬7和絃,造成了這樣的風格。包括樂理中,哪些和絃給人積極向上,哪些和絃給人陰鬱,哪些和絃給人緊張,這些都是有理論基礎的,和絃是一首歌的框架,所以旋律的組合不是簡單的一個4536251或者156341這樣套模板,就好聽了,如果懂樂理,完全可以做一些變化,來突出一些東西,比如用大三和絃替換成小三和絃,用sus4來替換大三和絃等,這樣做出來的音樂才會有多樣性。

第二,華晨宇考李袁傑的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李袁傑自稱原創音樂人。這是什麼概念呢?我用我的專業來打個比方。我會寫python代碼,於是我說我是程序員,但是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問你,給你一個數組讓你排序,我說,python裡面sorted函數搞定!面試官於是露出鄙夷的眼神。那,說明什麼呢?一些包裝好的東西能讓你掌握某個行業的一些技能,但是並不代表你就是這個行業的這類人。因為傳統的程序員,必須知道算法,知道算法複雜度。同樣,原創音樂人,這個“音樂人”的定義,除了套用旋律模板,也要懂得樂理,否則,你讓他不用變調夾,彈Eb調,他就不會了,因為他連和絃級數都不懂,怎麼推算和絃呢?另外他怎麼去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情緒呢?怎麼能說自己是一個音樂人呢?

第三,大眾審美vs學院派。大眾審美就一定是標準嗎?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金字塔。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市井氣和貴族氣,前者受歡迎程度會比後者高,因為受教育和欣賞能力的問題,所以往往越是通俗的東西越是讓大多數人接受。所以不管在哪裡都是有鄙視鏈的,做古典音樂的鄙視做搖滾的,做搖滾的鄙視做流行的,做流行的鄙視做民謠的,以上所有的都鄙視做嘻哈的...當然這不完全對但是也有一定道理。所以這次明日之子的標準,就是學院派的標準了,節目應該是要尋找音樂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而不是模板套的好的人。

再用一個例子,做網站前端的ui工程師,很多情況會套用模板,樣子也很漂亮,速度也很快。但是真正的能成為設計師的,應該是設計出那些模板的人。同樣,4536251這個和絃應該是很多前人總結出來的,那麼作為“原創”音樂人,脫離這個和絃,即興一段別的,應該不是很難吧?


色影師D


我覺得《離人愁》的存在就是對所有正在做原創音樂的音樂人的一種打臉,如果你們真的能給點兒力多寫出幾首好聽的歌作品,哪裡有李袁傑這樣偷竊改編者蹦躂的份,你們口口聲聲說要為華語流行樂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現在新生代聽到的歌還是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潘瑋柏,這是九零後的配置啊朋友們,又過了十多年,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優秀的音樂人出現嗎?



不好意思,好像真的沒有幾個,從大家一波又一波的懷舊就能感覺得到,相比於之前的老歌,現在的歌耐聽的真的太少了,很多音樂人個個專業出身學了幾十年,一首歌爆了就吃個三年五年十年,後面出來的都是複製品,根本沒法聽,在噴別人時,能不能想想自己的專業,同樣每天是24個小時,人家努力拼歌,你們在幹嘛?不會感覺丟人嗎?

成天指責說這個抄襲,說那個抄襲,音樂裡面一共也就七個全音五個半音,常用到的和絃也就那麼二十來個,每年產出的歌成千上萬,雷同一點不也是很正常嗎?我們當然不能否認有些人是像素級抄襲,但靈感這東西誰說的準呢,有些好聽的歌的旋律還是做夢夢到的,你說人家抄襲了幾首歌,作為一般聽歌的人,如果不是對被抄的幾首歌無比熟悉,有幾個人能聽得出來?



人家的確是抄襲了,也很坦然的承認了,但作為聽眾我覺得旋律是好聽的啊,抄襲不抄襲的,你還能打他不成?人家被抄襲的原創者都沒激動,你們倒是一個比一個蹦的高,我鄙視李袁傑的為人,但我更是恨鐵不成鋼,這些真正的原創音樂人,你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好好認清現狀,把罵人和蹦躂的力氣省下來,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音樂上,這種拼接而成的渣渣音樂就流傳不起來了。


炭燒的菠蘿


所有人都在討論音樂是應該走心,還是應該走腎~

在我看來音樂只有兩種形態:

創新和模仿



顯然大眾接觸的音樂風格都在模仿的體系裡面。所以我們討論的問題是,模仿的太像了,還是模仿的聽不出來像哪首作品~

當抱著這種心態去評欣音樂作品時,相信大家就會有一個客觀認知。

調性音樂,特別是五聲音階加三度疊置三和絃這一種體系,肯定屬於模仿前人的範疇,哪怕你用五聲性四度疊紙和絃或者高疊和絃來豐富這首離人愁~僅僅也是模仿一百多年前的和聲功能體系。

當大家的耳朵從橫向旋律上的聽覺習慣,開始往縱向音色音效轉變的時候,就是一些所謂的原創“音樂人”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

大家可能不知道,所謂的國風,目前被日本體系的音樂影響融合的比較大,原滋原味的國風可能要聽聽趙季平,譚盾的音樂才行~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特別是民族樂器,都是獨奏性旋律性樂器,導致了當國風在編曲時缺乏低音bass樂器的支撐,所以在編曲時,我們耳朵能捕捉到高聲部的蕭,笛等;中聲部的古箏,二胡等;背景pad音色的編鐘和打擊樂裡的中國鼓(張藝謀很喜歡中國鼓~),唯獨聽聽低音區~下次就是電貝司或者低音提琴這種西洋樂器。



所以現在國風首先是融合的多元化的~其次風格是模仿前人的,在這樣的創作設計和創作風格下,我們其實不應該討論抄襲的多少。應該在玩轉以前的音樂風格里,去尋找誰模仿的最不像,誰與當代流行音樂風格融合的最好,誰更有自己的味道~這首“離人愁”,顯然缺乏音樂素養的積澱,導致了“抄襲”的過於明顯。 所以在這件事上,我是百分之百支持華晨宇,就因為他說了一句話:你這樣做,會讓聽眾覺得這就是對的。

這會嚴重影響藝術質量,我這裡只說質量。畢竟價值,要看市場,現在和將來。

謝謝~

我的主頁小視頻最後一個是我寫的“古風”片段,有興趣的老鐵可以聽聽


國民浩哥2333


首先,你的問題有個很大的問題,聽和絃不能代表一個選項,應該問的是我們是聽好聽的歌還是聽有內涵有專業性的歌,和絃不是聽的,是創作好歌曲有深度的歌曲有內涵有創意有思想有感情的歌曲的組成基礎,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基礎,就不會創新和絃,就更不會創作出好的作品。

然後,我們很現在的人們都太浮躁了,對於音樂,太過於迷戀快餐音樂,喜歡聽朗朗上口通順流暢的工廠歌曲,用的和旋爛大街,這樣我們就永遠沒有創新的歌真正的好歌曲,很少有人能深入瞭解有態度有想法的音樂。

最後說說短視頻,快餐一般,十五秒,快速瀏覽,不講究深度不講究內涵,只抓眼球,浮於表面,不願意深入瞭解,不願意走進事物本身,完全依賴眼球,不排除短視頻的創新,但是極少量的創新在短視頻裡被大量的模仿大量的複製,喜好跟風、創意跟風,就連流行也更風,都說明大家不願意去再創作,喜歡複製,而且是複製短短的15秒就夠了,快餐文化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浮躁的社會。。。

綜上,這是社會的產物,但是是不良的產物,我們需要真正有態度有思想的歌,能在某種程度上撞擊我們自己的心靈的東西,我們需要感觸,我們不是動物,不是滿足於外在感官就夠了的生物,我們是有靈魂的人。。。好聽不是唯一標準,更不能作為永恆標準,好聽只是基於我們以前聽過的歌而言,只講究好聽,是永遠不會進步的。。。。


RJ838


看評論沒幾個明白人,還是我來吧。

音樂創作屬於藝術,和其他技術性職業不太一樣,音樂創作有他基本的創作原理和演奏技術,但不懂原理,一個門外漢不代表就創作不出一首好的作品,就像一個門外漢不代表就寫不出好劇本,一個瞎子拿著幾種顏色在畫布上亂塗也許會塗抹出一幅讓人感覺不錯的畫來。這就是藝術的特點,所以不要站在專業的角度否定別人的創作,你搞的是音樂,不是火箭。過去江湖賣藝的不見得都知道什麼是和旋。所以要認清自己的職業特點和本質。

先不說是不是拼湊,即使是拼湊的,你也不能說是抄襲,不是所有音樂放在一起都能拼湊,如果能產生很好的作品,拼湊也是一種再創作,問題就是讓你去拼,你能不能搞出好的東西,這才是關鍵,奉勸一些跟藝術有關的職業裡的大師專家們,在你的行業裡不要站在專業的角度去百分百的否定別人的東西,大多時候也許你是對的,但也容易打臉,記住,你不是搞火箭的,不是搞飛機的。


歸隱的人狼


說那麼多可問題還是抄襲。

用it就是相當於你直接用別人的代碼然後說自己打出來

前段設計更是拿來就用。

自我標榜為自我設計。

說真的這就是拿刀捅未來。

原創歌曲變成拿來歌曲有誰覺得這種事到了後面是個光彩的事?

不說拿來也可以,天賦和專業是一回事。如果是誰莫扎特或者貝多芬的天賦,你自成專業都不是問題。可關鍵就是你天賦沒到這地步,那就安心專業向吧

至於說歌好聽,沒錯啊,歌是好聽啊,看流量就知道大家都好這一口。

可問題是好這一口也不能變成殺雞取卵的事情吧?一群人都認為這樣可以玩的開火的快,於是一群人跟風,結果到了後面所謂原創全是抄襲,你真心覺得這是件好事?

別到時候路難走,怪其他人走歪!

當年國內盜版遊戲橫行,逼死國內一大部分原創遊戲公司,到如今,這條路一開,逼死原創音樂。你覺得到最後我們哪一個會開心。

別覺得這事用音樂火講道理就行。

人要堂堂正正的做

路要光明正大的走

關注腳下,也得抽空抬個頭看一下路吧?

別走歪,既然走在路上,總得讓人看清楚

我們想聽好歌

但更想聽乾淨的歌

而所謂原創,不就是想讓大家瞭解自己的才華,聽到足夠好的歌曲嗎?


凜時荒


你可別糾結這了,他懂不懂樂理我不在乎,我唯一在乎的是他這首所謂的“原創”離人愁,抄襲了山外小樓夜聽雨、煙花易冷等歌曲。

有些奇葩說“他抄襲關我們什麼事?只要歌好聽抄襲又怎麼了?”“抄襲怎麼了?抄襲人家不也火了,你們就是嫉妒”

當我在酷狗評論區看見這樣的評論時,我心裡很疑惑,一首歌已經被挖出抄襲實錘的時候,為什麼會有一些人以如此清奇的腦回路來洗白呢?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抄襲的,但我覺得抄襲的不管是小說、電視劇、音樂、還是文章都是一文不值。

我說他們三觀有問題的時候,有個人diss我“尼瑪現在人動不動扯三觀,好像自己是個什麼高貴樣,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說人家”





我只想說,我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我不知道,但是你一定在道德最低點。

當抄襲這件事出來後,lyj不懂樂理是否影響他創作的事情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壓根就不是他創作的,而是別人的作品被他拿來東拼西湊才有了這首離人愁。

不懂樂理不代表應該被diss,但是抄襲絕對不能被原諒,所以,我覺得華晨宇懟得好。


流年承安


離人愁這首歌出來也有差不多四五個月了 我就想問問很大一部分人 這歌沒被華晨宇懟之前 你們怎麼不說作者不懂樂理 作者是音樂裁縫 這歌抄襲 你們剛開始聽的時候 怎麼就沒有發現這些東西呢 這件事情我覺得噁心的不是作者 而是那些聽到啥就評論啥的跟風者


kcolin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音樂是有兩種認知的,一種是非專業者,一種是專業者。對於非專業者來說,只會關心歌好不好聽,別的不會去管。對於專業者來說,一首歌的好壞取決於旋律,曲式,和聲,節奏,樂曲風格等多方面因素去評定的。

拿我自身經歷來說下,大學我是鋼琴專業的,作曲知道點,但不是太懂。我有一個朋友是學作曲的,沒認識他之前我認為作曲就是自己腦袋裡突然哼出來一段旋律,寫上就行了,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後來我的朋友告訴我作曲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個規律是需要去學習才能掌握的,並不是哼出來一段寫一段這麼簡單,他為了學作曲和聲相關的書籍都有5本,和聲簡單點說就是對旋律的編配,這東西就相當於音樂中的高數。你有靈感可以寫出來一句音樂,但是要想寫出完整的歌曲這是不可能的。

回到問題當中來,李袁傑自稱是音樂原創人,音樂原創就是說自己是個作曲的,周杰倫,陶喆,王力宏這些都是音樂原創人,但是作為音樂創作人連最基本的樂理都不知道這就說不過去了吧,難道你作曲靠運氣?其實,李袁傑不稱自己是原創人一點事沒有,但是你說自己是原創那就過分了,忽悠一下沒學過音樂的人可以,對於音樂專業的人來說這就是不可原諒的,所以才會有被懟事件發生。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可以完美的表示這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