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的認知誤區,你有必要知道!

誤區一:單靠自然通風來防治室內汙染

自然通風是家庭治理室內空氣汙染最常用和最經濟的方法。一方面,新鮮空氣的進入可將室內汙染物沖淡,只要通風率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可以顯著有效的減少室內空氣汙染的濃度。有利於室內汙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助於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儘早地釋放出來。

但由於苯、甲醛、氨、TVOC這些汙染物在室內基本上都分三種狀態存在:遊離狀態;吸附狀態;結合狀態。通風散發的是遊離在空氣中的汙染物,而吸附狀態和結合狀態的汙染物在傢俱及裝修材料中會慢慢揮發出來,比如甲醛的揮發期長達3-15年,通風法治理室內空汙的能力只有在通風時得以顯現,而現實中我們不可能時時都能開門窗通風換氣,比如沙塵、霧霾天氣,空氣中的PM2.5的含量過高的時候,就不能開窗。因為這個時候開窗會讓空氣中的漂浮物進入室內,從而影響房間內的空氣質量。而且甲醛還有可能和霧霾發生反應生成新的汙染物。冬季和夏季受到天氣因素影響,通風的時間長和連續性都得不到保證,因此單靠自然通風無法做到時時都能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的認知誤區,你有必要知道!


誤區二、過分依賴綠植防治室內空汙。

有些人在居室中擺上幾盆綠植:一、能點綴居室環境讓人身心愉快,二、綠植對室內空氣汙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例如:吊蘭、蘆薈等.

但由於綠植一方面只有在有陽光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光和作用,吸收廢氣交換氧氣,另一方面植物的呼吸能力通常是微克(百萬分之一克)級別,吸附緩慢且少量。因此,不要指望依靠綠植來拯救超標的室內空氣,綠植只可作為治理室內空汙的輔助手段

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的認知誤區,你有必要知道!


誤區三、用空氣清新劑把異味掩蓋住就行

空氣清新劑和香水等只能對汙染物的異味起掩蓋的作用,實際上原有的有害汙染物還存在於室內,繼續影響和危害著身體的健康,同時劣質的空氣清新劑還是會成為室內空氣汙染的來源,加重汙染的程度。

誤區四、只重視甲醛,不重視其它有害氣體

 國家頒佈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明文規定了幾種必須檢測的有毒、有害氣體。它們是:苯、甲醛、氨、TVOC等,其中苯、TVOC等都是已確定的高致癌的物質。實際上若從汙染物的毒理危害性來說後兩者更為嚴重。

誤區五、 憑氣味來判斷是否有汙染

裝修產生的汙染源中,甲醛和氨是具有明顯的刺鼻異味,而笨系物具有一定的芳香味,而氡是無味的氣體。

甲醛是一種無色的刺激性有害物質,在室內甲醛濃度超標不嚴重或沒有超標3倍以上時,人的鼻子是很難聞到的,要是能直接感受或者聞到強烈的刺鼻味,那就說明室內甲醛汙染已經很嚴重了。最安全的做法是進行專業檢測。

誤區六、先裝修、後治理

不少的家庭在裝修前不考慮有毒有害氣體的汙染問題,等裝修後再想辦法治理,裝修後,含有毒有害氣體的材料在室內散發氣體的時間大約為3~15年,到目前為止,十分有效的快速徹底的治理辦法,還沒有看到。所以最好的方案是在裝修前就提出室內環境質量指標,並在選材、用材時嚴格把關,以保證裝修後的室內環境汙染程度降到最輕的程度。

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的認知誤區,你有必要知道!


誤區七、裝修時全用環保材料就沒汙染了

  這種概念表面上行的通,但在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環保材料是指有毒物質釋放量低於國家標準的合格材料,在新裝修房間內,單個材料雖能達到國家規定安全標準,但在有限空間內,地板、塗料、牆紙、家居等多種材料的汙染源加一起,甲醛超標可能性就大了,這是裝修汙染的“疊加效應”。

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的認知誤區,你有必要知道!


誤區八:活性炭能分解甲醛

很多人用活性炭來物理吸附室內空氣汙染物,目前採用活性炭原理的淨化器也非常多。活性炭確實可以吸附室內空氣汙染物,但不能分解,吸附飽和,就會喪失吸附室內空氣汙染物的功能。因此,活性炭要定期更換,特別是高溫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