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貨幣化是急剎還是減速,三四線房價還能否繼續狂歡?

近段時間,關於“棚改暫停”、“棚改貨幣化一刀切叫停”的聲音不絕於耳。

7月12日,住建部對此定調:

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各地要切實評估論證財政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不層層下指標、不盲目舉債鋪攤子。

對於這番一分為二的話,輿論出現兩種不同的解讀。

一種觀點認為,棚改貨幣化雖然沒被一刀切叫停,但未來勢必大幅收緊。以前是鼓勵貨幣化安置,現在則明確房價持續上漲的城市,不能再搞貨幣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貨幣化只會存留於少數城市。

另一種觀點認為,棚改要繼續,棚改貨幣化也要繼續,印鈔的步伐不會止步,三四線的房價又會繼續狂歡。

其實,弄清這一切,關鍵要讀懂“不搞一刀切”的言外之意。

1

棚改貨幣化收沒收緊?

答案是肯定的,棚改貨幣化確實收緊了。

前幾年,棚改貨幣化得到政策的直接鼓勵,從2014年到2017年,棚改貨幣化的比例從9%躍升到50%以上。棚改貨幣化為市場提供了天量的流動性,從而刺激起三四線房價的不斷暴漲。

棚改貨幣化是急剎還是減速,三四線房價還能否繼續狂歡?

現在的政策口徑是,只有庫存仍舊高企的城市,才能進行棚改貨幣化。其他城市,都要回歸到實物安置的道路上來。

數據顯示,經過漲價去庫存和棚改貨幣化,全國樓市的庫存已經下降到6年之前的水平。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也不再存在高庫存的困擾。

棚改貨幣化是急剎還是減速,三四線房價還能否繼續狂歡?

就此而言,去庫存政策完全可以全面退出,而棚改貨幣化也完全應該收緊。

同時,地方債務將成為評估的重點。

要知道,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經濟基本面並不怎麼好,有部分城市財政已經捉襟見肘,連公務員工資發放都成了問題,這種背景下,再大肆舉債進行棚改,則會帶來巨大的地方債務風險。

防風險的必要性,要遠遠大於棚改政策本身。這種局面下,財政壓力過大的城市,想要繼續借助棚改貨幣化來支撐樓市,可能性也不會太大了。

事實上,國開行的棚改貸款審批權限早已收歸總行。這意味著,未來對於棚改貸款的審核只會越來越嚴,通過國開行對地方棚改貨幣化進行控制,也就有了可能性。

2

棚改貨幣化留了後門

再說第二個結論,棚改貨幣化雖然收緊了,但仍留下後門。

相比於傳言聲稱的“棚改貨幣化要一刀切叫停”,這次的政策只是分類施策。這意味著,在現階段下,棚改貨幣化仍舊是支撐地方政府樓市去庫存乃至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無論是上層還是地方,都不敢一刀切進行“休克療法”。

一方面,棚改貨幣化在推高房價的同時,也進一步推高地價,從而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地方政府靠著賣地財政,支撐起償還棚改貸款和行政支出。雖然這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到最後地方政府的天量債務必然沒人埋單,但在當下,讓地方政府放棄這塊肥肉,可能性大嗎?

棚改貨幣化是急剎還是減速,三四線房價還能否繼續狂歡?

另一方面,要不要繼續搞棚改貨幣化的關鍵,在於地方樓市庫存是否充足。先不說樓市庫存的判斷權掌握在誰的手裡,這幾年,三四線城市通過棚改貨幣化,在消耗既有庫存的同時,又製造出巨量的新庫存。

原來的庫存靠著拆遷戶埋單,新的庫存如果沒人接盤,未來又會進一步推高庫存。地方想要以此作為條件,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也未必沒有可能。

要知道,任何缺乏有效監督的分類施策,都可能為地方政府投機制造空間。

更關鍵的是,目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都異常複雜,地方政府對棚改貨幣化的依賴,只會更強,而很難減弱。

3

棚改何時退出?

棚改本來就不會被叫停。

正如我們多次所說的,棚改沒有任何問題,這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有問題的是棚改貨幣化,是以PSL貸款為支撐的定向放水。如今要限制的也是棚改貨幣化,而不是棚改本身。

即便如此,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也不會狂歡太久,棚改貨幣化不是永遠的救命靈藥。

按照既定規劃,2020年就是棚改的正式收官之年。屆時全國各地的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地方政府再也沒了以此刺激樓市和經濟的藉口。

棚改貨幣化是急剎還是減速,三四線房價還能否繼續狂歡?

一旦沒了棚改的由頭,三四線城市都必須直面自己的經濟基本面。

等到潮退之時,到底誰在裸泳,還是會一清二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