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之差致华为落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在上个周末,一段两年前的5G编码投票往事忽然被刷屏。伴随着“因为联想站队高通,最终导致华为以微弱差距输了!”“中美为5G打得头破血流,联想却投靠了美帝?!”等文章的出现,这段往事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不断发酵,演变成了一个舆情热点,联想也因此被扣上了“美帝良心”的高帽。


联想冤吗?当然!

在众多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信息极为重要,也就是联想一票之差致使华为落败。而在联想与华为发表的声明中,明确否认了这一点。直白一点说也就是,联想的投票权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值钱。

笔者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后,试着还原这场投票事件。据了解,5G投票事件涉及的标准制定共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案采用,第二个层次是长码和短码的方案采用。专业人士称,这几个方案的确定并不简单,需要经过两次会议中的三轮投票,所有成员彼此博弈妥协,才能得出最终结果。

让时间回到2016年。为了确定最终结果,当年8月、10月和11月相继举行了三次3GPP会议,主要是针对5G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信道编码的技术标准选择。其中,信道编码分为数据编码和控制编码,而数据编码又分为长码和短码。主流的两大编码标准LDPC(高通主导)、Polar(华为主导)。

好了,我们争议的重点来了。数据编码的“长码”投票中,联想和摩托罗拉的确投票给了LDPC,这是基于LDPC在性能上有技术优势的考虑。

此外各厂商的投票权是以权重划分,并非是一个厂商一票。所以,即便没有联想与摩托罗拉,其支持者也有包括爱立信、索尼、夏普、诺基亚、三星、英特尔、高通、富士通,都是权重比联想高得多的大厂。反观站队“唯Polar”作为数据编码的,仅仅只有主导者华为及海思。也就是说,就算联想及摩托罗拉移动想要站队华为,也无法改变最终结果。

随后,在数据编码的“短码”投票中,联想与摩托罗拉投票给Polar,但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厂商权重的因素),最终Polar还是输给了LDPC。

最后,也就是曾让中国人民沸腾的控制编码投票,联想同样投票支持了华为主导的Polar码。当然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Polar的技术优势,加上中国厂商的集体努力,自然是成功了。

一票之差致华为落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发现,联想并非谣言中所说的“一票之差致使华为落败”。而5G作为未来10年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其意义远不是一句民族自豪感便能左右的,中国企业站队其他厂商,也是基于技术、商业前景以及用户利益的需求。

而在5G需要大合作的背景之下,华为与联想却被别有用心的人离间,可见其用心之险恶。惟愿期盼5G时代早日来临的我们,勿让“民族自豪感”成为一场民粹主义狂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