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不是張嘴就來的

父母為兒女操勞一生,傾其所有,他們從沒有要求兒女,如晉朝,心地善良的王祥。父親續娶,他成了沒媽的小草。有了後母,就有了後父。但他並怨恨,反而在寒冷的冬天,赤身臥在冰凍三尺的湖面上,為喜歡吃鯉魚的繼母求魚。王祥臥冰求鯉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他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父母,寧願自己不吃,也不願子女身體受傷有損,他們會心疼會不安。兒女的平安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事。兒女的平安,就是最大的孝。

一位重病將不久於世的父親,彌留之際突然說想吃一碗麵片湯,裡面要多放些香菜。兒子不禁訝異了,從他記事起,父親就從不吃香菜的。兒子以為聽錯了,便俯身問道:“爸爸,您不是不愛吃香菜的嗎?”父親點點頭,又搖搖頭,慈愛的久久的望著兒子,微弱的說道:“我兒,你不是不愛吃嘛---”

在父母的心中,兒女喜好的味道,就是全家人的味道,並深深烙在他們的記憶裡,刻在他們日常的生活中。

我們三皇五帝的虞舜,父親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父親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讚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父母從不奢求兒女大富大貴,只求兄友弟恭,姐妹和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孝順,不是張嘴就來的

幸福的一家人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和薄姬的兒子,被封為代王,後被擁立登上皇位。母以子貴,薄太后自然有很多宮女服侍,但漢文帝一如既往的孝順母親!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漢文帝除了在朝堂處理國家大事,每天都是守在母親身邊,親自看護,日夜不停,實在困了就在母親的病床旁邊打個盹。每當宮女煎好藥,他一定先嚐嘗,然後才親自細心的喂藥給母親!

貴為天子,日理萬機,漢文帝仍親嘗湯藥,侍奉母親,一國之楷模,方有史書上濃墨重彩的“文景之治”,流芳後世天下。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這美麗的詩句,出自宋朝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他從小就是一個孝子,長大以後做了大官,還是親自服侍父母,極盡誠孝之心,每天都親自為父母洗刷他們便溺的馬桶,從來沒有一次讓別人代勞過。

一個不把父母放在眼裡的人,誰敢與之為友?誰敢委以重任?與其抱怨生活事業不順,到處求神拜佛,不如早點回家孝敬父母——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這一番話,出自孔子的弟子閔子騫。他早年喪母,父親續娶,後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後母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偏愛,對閔子騫卻非常不好。常常把他當做傭人呼來喚去。好的東西都是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給閔子騫的都是最差的。冬天來了,後母用上好的棉絮給自己的兩個孩子做了棉衣,給閔子騫的衣服裡面用的是不保暖的蘆花。閔子騫卻還是對父母孝順有加,沒有怨恨。有一天父親讓閔子騫一起推車出去辦事,他的衣服單薄無法禦寒,渾身凍的打顫,父親查看以後,方知後母刻薄,心中大怒,立即回家要趕走後母。

閔子騫此時不但沒有傾訴以前後母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反而為後母求情,他說,母親所在,只我一個兒子受點冷,若是父親把母親趕走了,那三個兒子都得受寒冷的苦了。

他的話,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讓人聽來如此的淒涼,如此的懇切,又如此的悲愍。縱然鐵石心腸的後母,也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後悔和慚愧,從此以後,對閔子騫也如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正所謂,好心感動天和地!

孝順,不是張嘴就來的

漢文帝親嘗湯藥侍母

為人子女,但凡有一點良心,也絕不會對父母拳腳相加,和禽獸一般無二。父母是因為年老體弱打不動你了?不是的,他們不忍心還手,是因為打在兒女之身,疼在他們之心啊!他們選擇原諒,不是害怕兒女不贍養,而是心疼子女受懲罰。切莫,子欲養則親不待——當你想要奉養父母時,他們已經等不及離開人世了。

韓伯俞,每當在他犯錯的時候,母親就拿柺杖打他,嚴厲的教導他。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很驚訝,問他為什麼哭?他回答:“從小到大,母親打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覺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麼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說明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奉養母親的時間越來越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他,就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作者,唐朝大文學家韓愈。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今天我們孝順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啊。與其在父母的陵前痛哭,不如早點在父母面前盡孝。

如漢朝的黃香,母親早逝,雖然只有九歲,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他都拿扇子給父親扇涼,晚上為父親把床上的枕、席也扇涼,驅趕蚊蟲;冬季寒冷時,他替父親把被窩暖熱。黃香成年後知識淵博,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受到人們的讚揚和愛戴。扇枕溫衾,為克盡孝道之典。

孝順,不是張嘴就來的

黃香為父扇席

亦如,東晉司空郗愔之子郗超,在生前,撕毀了桓溫寫給父親的信,並代父親回寫了一封,自稱身患重病,不能忍受世間的繁雜事務,希望得到一塊閒地,來頤養天年的信。郗超既讓對父親掌握兵權十分忌恨的桓溫,喜出望外,放鬆了警惕,又保全了父親和家人安安危。

郗超病重將死之時,收拾了一箱書信文札,囑咐家人說:“我父親若悲哀太過,就把這些拿給他看。”郗超死後,他的父親郗愔哀痛得無法自制,家人就開箱給他看兒子的遺物,結果裡面東西讓郗愔立即止住了悲哀。郗超死後還能用辦法制止父親的哀痛,這真是很聰明很孝順的呀。

所以,孝順不是一張嘴就來了,閉嘴就沒有了。孝順是要付出的,孝順是要感父母生養之恩的!

父母沒有要求我們,如明永樂大帝朱棣,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斥巨資建造了大報恩寺;也沒有要求我們,如清乾隆皇帝,為了紀念母親,而鑄造黃金塔以存放母親的髮辮。

我們哪怕每天拿出十分鐘,聽聽父母的嘮叨。哪怕一個星期親手給父母做一頓飯。哪怕每天拿出二分鐘,給時刻惦記你的父母,打個電話——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