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尼日利亚华人“四大家族”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讯)除南非外,尼日利亚是目前拥有华人制造业最多的非洲国家。而“查董李陈”被称为是尼日利亚的华人“四大家族”,当头的是尼日利亚董氏集团主席董瑞萼,他同时也是西非华联总会会长、西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揭秘尼日利亚华人“四大家族”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20世纪60年代,一些解放前或解放初期从上海迁至香港的企业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陆续来到尼日利亚开办工厂,影响较大的有查、董、李、陈四大家族,即1964年查济民先生创办的查氏集团;1967年董纪勋先生创办的董氏集团;1964年李关弟先生创办的李氏集团和已故陈兆民先生1963年创办的华亨集团。此外,还有朱耀宗、张恩浩、杨晓初等的钢铁企业,胡介国的建筑、餐饮集团和雷声铿的塑料集团等。目前这些老侨企业的管理者多为创业者的第二代,中国员工以大陆人为主。

尼日利亚董氏集团

董氏集团以搪瓷生意起家。据介绍,世界上最大的搪瓷市场在非洲,非洲最大的搪瓷市场在尼日利亚。一开始,董氏集团在香港做搪瓷生产和出口,但海运费用居高不下,且尼日利亚是英属殖民地,英国人垄断着搪瓷进出口市场。于是董氏家族决定直接在尼日利亚设厂。

现任尼日利亚董氏集团主席董瑞萼的堂伯父董之英最早来到尼日利亚。他于1959年创办了尼日利亚第一家搪瓷厂,成为第一位在尼日利亚私人投资的中国人。

60年代,董瑞萼的父亲、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董纪勋也来尼日利亚办了工厂。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如今的董氏集团从生产搪瓷发展成拥有钢铁、陶瓷、塑料、木材等多个工厂的大型家族企业。此外,集团还在拉各斯拥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因为管理有方,董瑞萼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董氏集团的掌门人。  目前,董氏集团总共雇用了1.5万多名当地工人,这还不包括经销商和带动的物流等行业。

尼日利亚李氏集团

香港李氏集团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华人集团之一,在尼日利亚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该集团在非洲等地拥有多达七十多家工厂(公司),涵盖塑料、制鞋、炼钢、制水、塑料编织袋、水泥、油漆、化妆品、皮革、废料处理、汽修、印刷、摩托车装配、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等行业。产品同时出口至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集团在尼日利亚拥有近54家工厂,包括:拖鞋厂、塑料厂、炼钢厂、运输公司、水泥厂、电厂、印刷厂、化工厂、油漆厂、面包厂、皮革厂等等。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三个地区,北部--KANO 、东部--PORT HARCOURT、西部--LAGOS以及GHANA、ABIDLAN等州。鞋厂占据非洲塑料拖鞋销售70%和尼日利亚80%的市场份额,被誉为非洲的“拖鞋大王”。

李氏集团规模巨大,在尼日利亚和非洲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尼日利亚政府关系良好。

尼日利亚陈氏集团(华亨集团)

华亨集团于上世纪60年代来尼日利亚经营,最初以搪瓷生产为主,后逐渐拓展到纸箱包装、瓦楞铁、电缆等领域,产品畅销尼日利亚和周边国家。

华亨集团是在尼日利亚成立注册的一家大型华人企业,创建于1963年,从创办第一家搪瓷厂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营发展,至今已成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尼日利亚顶级华人企业集团之一。华亨集团在尼日利亚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搪瓷制品(普通和高级搪瓷)、瓦楞纸箱和纸盒、电线电缆(电力、建筑及通讯电缆)和建筑材料(镀锌瓦楞铁等)等。

尼日利亚査氏集团

査氏集团于1964年来到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南部和北部均有大型厂区,主要生产优质纺织品,拥有尼日利亚最大的纺织厂——尼日利亚联合纺织厂,目前雇用当地员工4000余人。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分析,以“查董李陈”华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尼日利亚老一代华侨多年来在尼日利亚辛勤创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与尼日利亚主流社会和民众结下深厚友谊,为尼日利亚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尼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使尼日利亚成为了目前除南非以外拥有华人制造业最多的非洲国家。(编选: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微信ID:afrindex 网址:news.afrindex.com)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