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產業「東莞板塊」崛起,衛生部門鼓勵企業提供第三方服務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歐雅琴)隨著醫療器械產業中“東莞板塊”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東莞醫療企業渴望通過技術標準的制定、成為第三方服務的提供者,參與到全市的醫療體制改革中。7月13日下午,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局長葉向陽率隊到松山湖社衛中心、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進行調研。對企業家們的積極建言,葉向陽回應,東莞將出臺引導政策,倡導醫療行業優先使用國產設備,並鼓勵本土企業參與到“健康東莞”的建設中。

醫療器械行業湧現多家“倍增”企業

醫療器械、藥品和醫療服務並稱為醫療行業的三駕馬車。近年來,醫療器械行業正迎來罕見的政策密集“推進期”。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268億元,同比增長6.18%,預計到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接近5000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莞的在醫療器械行業湧現了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加上深圳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在這幾年也逐步向東莞轉移,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組成了醫療器械行業的東莞版圖,並主要積聚在松山湖高新產業園區。

記者瞭解到,從2016年年底成立以來,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已經擁有了超過200家會員單位,包括了廣東省質量信用A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家,“倍增計劃”企業1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0家。今年,協會將助推會員企業發展,成就多個“倍增”企業,還希望與政府更加緊密合作,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葉向陽帶領調研組走訪了廣東優尼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奧木華、蘭衛醫學檢驗等企業。每到一處,調研組都認真聽取了企業在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的工作彙報,並對企業存在的困難,立即安排相關負責人對接落實。

“國貨”將有更多登臺PK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國產醫療設備產業的逐漸發展成熟,推動國產醫療器械的臨床應用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在議案、提案中屢屢提及的熱點話題。今年來,國家衛健委在給與這一行業政策扶持的同時,也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和管理條例,提高國產設備使用率。

“進口設備一直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也伴隨著很多醫生的職業生涯,使用進口設備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這應該是國內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廣東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斌在調研座談會上提出,目前,國產醫療設備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臨床應用場景,希望東莞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能夠給予國產醫療設備更多信任和機會。此外,由於協會對技術很熟悉,也可以成立專家委員會,為政府購買服務進行指導。

葉向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說,接下來,衛生主管部門將出臺引導政策,來鼓勵國產的醫療設備在全市醫療行業使用。而相關科室負責人也介紹,將以醫院協會牽頭,加強對設備等醫院後勤發展的探索。

“對於東莞的公共衛生項目,第三方實驗室將能體現更大作用”,葉向陽說,東莞審批通過的第一家第三方實驗室比國家相關文件的出臺還早,接下來,公立醫院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檢驗機構,可以提升醫院運營效率,並提高醫療設備的集中使用率,“例如區域性的病理、檢驗、影像、消毒中心,能從醫院剝離出來的,我們儘量剝離。”

鼓勵企業參與慢病早期干預項目

在東莞,慢性病患者眾多,這不僅是社區衛生機構作為“健康守門人”的目標人群之一,也是醫療器械行業今後研發和市場的主要方向。在松山湖,就有不少企業將糖尿病治療技術作為主業。

在東莞,10個人裡可能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根據疾控部門發佈的數據,東莞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其中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在18~49歲年齡段處於較低水平,50歲以後年齡段患病率快速升高。在松山湖社衛中心,這裡建設的醫聯體遠程協診室、預防接種門診、全科診室等科室,服務的重要人群之一就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

“通過開展早期干預項目,能極大降低重點人群的發病率,防患於未然”,葉向陽舉例說,如在肺炎方面,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接種疫苗能極大降低肺炎的發病率,這種“治未病”的方式可以通過醫保政策的支持來實現。而對於糖尿病這類發病率很高的慢性病,如果通過早期干預,“就像打疫苗一樣,能實現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利益”。他建議,這類的服務可以從社衛中心提供的公衛項目“打包”,推動常住人口購買服務包,降低發病率。

“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我們將鼓勵本土的醫療企業更多參與到衛生健康事業的改革中來”,葉向陽說,期待更多優質東莞企業的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