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飛過長空,不過是無數剎那的生滅

雄鷹飛過長空,不過是無數剎那的生滅

文:希阿榮博堪布

生活中的林林總總是空的,但不是你所理解的“不承認有現象”,佛法講的“空”不排斥現象,現象本身就是空。

比如一堵牆,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從昨天到今天,它一直在那兒,看上去沒動也沒變。而實際上“牆” 只是一堆高速運動的粒子的代稱,在構成牆的任何粒子上,你都找不到牆。

再細看那一堆粒子,其中每一個粒子又是更細微的一堆粒子的代稱,以此類推,層層細分,極細微粒子瞬間出現瞬間消失,因而由無數細微粒子組成的“牆”也是在瞬間生滅。

前一剎那的“牆”當下就已經消失了,下一剎那的“牆”是由新的粒子組成的另一堵“牆”,而人們卻誤認為是同一堵牆從前一剎那延續到了後一剎那,從昨天延續到今天,到明天,沒動也沒變。

所謂粒子的運動,並不是同一個粒子由A點位移到B點,而是在A點的粒子出現、消失之瞬間,B點上另一個粒子出現並消失。

因此,當你看見雄鷹飛過長空,其實並沒有一隻鷹從東邊的天空飛到了西邊,有的只是無數剎那的“鷹”的現象,隨著因緣的變化而出現在不同的位置點上。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林林總總,包括我們自己。正如《楞嚴經》中所說:“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佛陀關於“空”的教法廣博深奧。僅僅是從理論上理解空性,就有幾十種不同的角度。這裡只是用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解釋了一點點空性的概念。

構成事物的基本粒子在佛法中稱為無分微塵,即不可再分的極微粒子,它在瞬間突然出現突然消失這一特點,近期才被科學實驗證明,而在佛法中卻是早有描述的了。

佛法還進一步講到如何從理論和個人體驗上證明所謂無分微塵是不存在的,它的方生方死,與它的運動和持續一樣,都不過是我們的非理作意。所以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

佛法不否認現象。只要你的非理作意在,你目前的現象界就會繼續。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

雄鷹飛過長空,不過是無數剎那的生滅

對許多人而言,佛法不僅意味著一種精神依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寬廣而有深度的視角,讓人能夠更透徹地瞭解自己、瞭解世界,而這份瞭解將最終帶來平靜和喜樂。《透過佛法看世界》彙集了關於佛法的180個問題,作者希阿榮博堪布一一予以回答,以通俗、睿智的文字幫助我們尋回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