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和張涵予演的宋江哪個更貼近原著?

翅膀332


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和2011年版相距13年,由於觀念的改變,在對宋江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有明顯的差異。

央視版受到傳統思想的限制,對於宋江這個人物明顯帶著批判的態度,因此李雪健版宋江形象猥瑣、笑裡藏刀、假仁假義,深黯厚黑學,處事圓滑又心狠手辣,完全是一個反面人物。

2011年版明顯將宋江當作一個正面形象來塑造,因此也找到形象氣質俱佳的張涵予來飾演這一人物。劇中也將其塑造成為一個有情有義又胸懷大志,始終將以身報國當作人生目標的草莽英雄來塑造。

要比較這兩個形象哪個更貼近原著,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原著作者對於宋江這個人物和梁山眾好漢的事蹟究竟是帶著一種什麼種的態度。按照一百回本《水滸傳》小說來看,前七十回寫宋江眾人梁山聚義,後三十回寫他們從受招安到徵遼和徵方臘的過程。

我們來反思一個問題,我國曆史上草莽流寇數不勝數,為什麼偏偏只有歷史上規模最多幾千人的宋江一份能被施耐庵看中,並寫成小說?不正是因為他們有接受張叔夜招安並參與征討江南方臘這一件光輝的事蹟嗎?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小說中實際上是完全把宋江和梁山眾好漢當作正面形象來塑造。從小說中大費筆墨對宋江的描寫也能夠看出作者對於宋江這個主角完全是肯定的態度。

就算是後來徵方臘一事,很多人都忽略了實際上是燕青和李逵二人最早得知朝庭徵方臘的計劃並向宋江彙報,而宋江和眾人商討之後決定向朝庭請戰,不是被奸臣所害,也不是宋江一個人的主意。因此小說中的宋江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張涵予版的宋江才更貼近於原著。


皮皮電影






答:金聖嘆評《水滸》,狂嘆一百零八好漢就有一百零八種面孔。

這個讚譽其實太過了。

一百零八好漢中,有很多是單純為了湊數而湊數的。

比如,我舉幾個存在感極低的:馬麟、孟康、侯健、陶宗旺、王定六、鬱保四。

這幾個,除了在書裡留了個名字,基本沒有誰會記得他們是在哪一回書出場,也說不清楚在他們身上發生過什麼事。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水滸》這部書的膜拜。

因為,儘管《水滸》對這些無關大旨的阿貓阿狗只是一筆帶過,但卻濃墨重彩地塑造出了許多光彩照人的英雄好漢形象。

如武松,如魯智深,如林沖,如楊志,如李逵,如宋江,如吳用。

拍電視劇也一樣,只要精心打造好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李逵、宋江、吳用等主要人物形象,就會成為優秀,乃至經典,那些龍套、那些路人甲乙丙丁的演出,並不會太多地影響到作品的得分,畢竟,觀眾的注意點在彼不在此。

從這一點上說,李雪健版《水滸》做得比張涵予版《水滸》好。

李雪健版《水滸》的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等等角色的表演,都非常到位,可謂形神兼具、栩栩如生,與原著裡寫的、讀者想象到的,都合節合拍、絲絲入扣。

相比之下,張涵予版《水滸》對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這幾個人物的塑造,只是徒有其形(陳龍飾演的武松,身板瘦弱,連形都不具),空乏其神。晉松飾演的魯智深,一天到晚只會打呵呵;胡東飾演的林沖,木訥、刻板,完全沒有書裡寫的沉猜、狠忍。

所以,放李雪健版《水滸》和張涵予版《水滸》一起比較,大家的印象裡,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李雪健版《水滸》要好。

這,也可能是一種情懷,一種新釀不敵陳酒的情懷。

但客觀地說,李雪健版《水滸》的好,只是好在開頭,好在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這幾個角色的塑造,後面大量角色的處理是失敗的,戲份也改得亂七八糟,說是糟蹋名著也不過分。

張涵予版《水滸》對原著的尊重和貼近到了什麼地步了呢?

象“李逵殺滄州小衙內”這種殘暴、血腥的情節,李雪健版《水滸》根本就不敢涉及,但張涵予版《水滸》照樣保留——雖說把故意斬殺改成了失手墜崖,但還是保留了。

除了故事情節與原著接近,張涵予版《水滸》裡宋江、吳用這兩個角色的表演和詮釋也非常出彩。

李宗瀚飾演的吳用,風神俊秀,氣度不凡,這時就不展開說了。

張涵予飾演的宋江,舉手抬足自帶豪傑氣,說話行事彰顯大哥範。

看到這樣的宋江,觀眾自然會信服這是一個領袖群倫、聚嘯山林的帶頭大哥!

反觀李雪健飾演的宋江,形象猥瑣,說話唯唯諾諾,半天放不出個屁,既象個老實巴交的鄉下漢,又象個苦大仇深又不敢申訴的軟腳蟹、鼻涕蟲——如果宋江真是這樣的宋江,很難理解他怎麼會獲得如此眾多江湖好漢的敬仰,根本解釋不了啊。

最後,我鄭重說一下,兩版的李逵都是敗筆。

張涵予版《水滸》的李逵,胖嘟嘟,圓滾滾,傻笑起來有兩個深深的酒渦!

李雪健版《水滸》的李逵,我查了一下,是一個叫趙小銳的人飾演的。

趙小銳五官長相雖然略顯粗獷,但人長得如同他的名字,又“小”又“銳”,腦袋特別小,適合演《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裡的“小頭爸爸”,和武松、魯智深等扮演者站一起,明顯小了一號,怎麼看怎麼不舒服。

長相就算了,這趙小銳的演技又特別浮誇。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李逵背母”那一場戲。

李逵母親口渴,李逵於是放下母親,自己去找水。

下面,我們來看趙小銳浮誇的表演——李逵到了山澗邊,雙手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好一陣狂送。自己喝足了,又彎下腰,雙手捧了澗水往回走,沒走幾步,水就從指間掌縫裡漏光了——鏡頭推近,先是手,然後是趙小銳的小腦袋,只見他甩了甩,嘆了一句,又重新回頭到澗邊捧水,如是者再三……

我咧個娘,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拍這種汙智商、汙眼睛,浪費影視內存的東西出來嘛。

還有,在梁山演武場上,李逵和士兵一起,象現在學校學生做課間操一樣,在練武,胯下偷偷掛了一個酒葫蘆,時不時掏出來偷喝兩口,做個鬼臉,真噁心到了我!

後面,“燕青打擂”段落裡,劇組又自作聰明安排了方臘陣營的龐萬春、龐秋霞兄弟前來打擂,還無中生有地設計了許多“李逵撩妹”的小細節,讓人不忍直視。


覃仕勇說史



宋江在一百單八將裡位列“天魁星”,在小說和電視劇裡是結構的“綱”、全部人物中的樞紐人物,通過這個人物帶出全篇主題的“文眼”。選擇李雪健演宋江,既是大眾視覺傳媒追求明星效應的主觀考慮,又是演員與角色吻合的客觀要求。

宋江是猥鄙小吏,其貌不揚,宋江又是亂世梟雄,統率群豪,深諳權術,李雪健舞臺和人生經驗豐富,類似鮑國安之於曹操,演起宋江來駕輕就熟。李雪健為宋公明設計的將軍肚、八字步,帶淚眼、賤兮兮,黑鐵臉、作威福,頗招來了一群無知者的詬病——這麼矮化宋江,做大哥怎麼能令人心服呢?恰恰的,宋江得人心就在於他有這些本事或特點。



將軍肚,將帥相也;八字步,文墨相也,兩者都是迥然於、高乎於梁山一眾大老粗的特徵;帶淚眼、賤兮兮,人性化、親和力、重人情的孟嘗與伯樂相也,不見他相送武松、山岡上久久不去的孤單身影?重感情、講義氣、通人情、懂社交,善於發現、賞識和籠絡人才,這是他在社會上能吃得開的資本,也是他使壯士歸心的頭號條件。

黑鐵臉、作威福,這更是鎮懾群雄、駕馭部眾的必要手腕。若無對李逵的又拉又嚇、又騙又哄,扶植起自己的嫡系——“家生的孩兒”,建立基本隊伍;若無對晁蓋全心全意奉承,在他死後又如喪考妣般“哭得發昏”;沒有對阮氏兄弟等桀驁不馴的石碣村山頭“最早造反”的首義頭領一再安撫和拉攏,沒有對大英雄大豪傑、以武功論的“水滸第一好漢”盧俊義一再遜讓,對李逵、武松、吳用等人遞來的椅子順水推舟,頭把交椅他能坐上嗎?能坐得穩嗎?又安能屈一大批強悍不羈的綠林豪客一切行動聽指揮呢?



五大主演中“宋江”李雪健不需多言,他一直是裝龍像龍、裝虎像虎,他在劇中但有上命就把屁股撅得老高。這一點總是被一些觀眾所詬病,認為這個宋江太窩囊,不像個大丈夫。其實李雪健的表演是不賴的,深合原著形象精髓!宋江這樣的小吏,如同劉邦,見多識廣,性情圓滑,有底層經驗,對江湖上的事情明明白白,對基層政府的運作清清楚楚,知道如何瞞上欺下,如何結交三教九流,他雖然有權謀,卻是一心要為梁山弟兄謀個出路。

宋江就是那樣一個人,李老師把他演活了,讓人一看就煩,說明他的出演是成功的.細看水滸,一群英雄好漢打下的基業,被宋江全部斷送了。108人的大聚義,正是幹事業的時候,可是宋江念念不忘的是招安,投降,毛主席評得好,一部水滸,好就好在投降.投降之後是打同樣的起義軍的方臘,最後多少英雄死在打方之陣。


而到了最後,明明已經看出朝廷和皇帝的不好,都已經毒酒到口了,還想著要把一個赤膽忠心的李逵也一起毒死,只不過是怕李為自己報仇,壞了一世什麼名。所以總的來說宋江是個讓人討厭讓人煩的人,如果把他演成個英雄豪傑或是什麼也不是的人,那就是演員的不成功,而李雪健的表演,刻畫出一個活脫脫的宋江,是極大的成功。


宋江始終認為佔山為王不是終生職業,這是他和晁蓋集團的本質分歧,也是他和鐵牛不可調和之矛盾。在皇上和高官面前唯唯諾諾,正見得他用心良苦,為了兄弟們的善終而不惜委屈自己。 原著中宋江就是那麼一個靠捨得仗義掏錢贏得江湖大名,而又死忠朝廷、最後執意把梁山隊伍帶上不歸路的黑矮漢子!鮑國安版和新版豪氣太重,更象是一個起於草莽間、日後必成大氣的劉裕式梟雄;網上有人評論得好:看完鮑版和新版,根本不會想到後來宋能玩了命的要招安!


李雪健的表演,張紹林的調度都很有分寸,不瘟不火,是將宋江形象具象化的極大成功。

  

在劇情結構上,電視劇以宋江為主線,基本展示了梁山起義從舉起到壯大、到毀滅的完整過程,“前宋江時期”、“宋江期”、“宋江後期”三大塊,眉目清晰;氣氛釀造上,導演手法樸素,表演平實,美工和道具重考證而富於質感,傳達出濃厚的宋代庶民與江湖社會生活氣息。這種氣氛適於表現宋代商品經濟較為活躍的時代條件下,下層平民的真實生活,也適當表現出了魚龍江湖的梁山好漢們蓬勃的朝氣。這是本片總體把握上的成功。

  


部分普通觀眾批評電視劇後半部宋江沒有人心,梁山群雄下場太慘,氣氛太悲鬱,導演對梁山太狠,這是沒有看到宋江驅眾兄弟入方臘戰爭虎口的痛苦和心疼,也沒有領會導演的警世苦心。

宋江最後喝了毒酒,心灰意冷傷心到了極點,還念念不忘手下的兄弟可能造反,於是乎把“鐵牛”——最愛自己最忠誠於自己的兄弟給一塊毒死了,讓他作了自己的殉葬。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他竟為了自己的聲譽不惜犧牲別人。也許有人說他是為了梁山好漢的名譽,可是想想自始至終做著“封妻廕子”、“流芳百世”美夢的不都是他一個人麼?其餘人不都是隻想嘯聚山林,快快活活麼?面對反對的呼聲,宋江只說這一句“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對比鮮明的是鐵牛知道真相之後流著淚說:“死也要作哥哥身邊的小鬼。”多麼質樸而單純的人啊!不知宋江的“義”字到哪裡去了?他只是把手下的兄弟當作自己的跳板。他無權決定別人的志向,別人的生死,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從自己的信仰出發所做的。


這是施耐庵專門設計出的細節,以此對宋江進行譏諷和貶斥。通觀全書,施耐庵盡是對宋江的讚美之詞,找不到一句明顯的貶斥之語,但作者非常客觀地把宋江的所作所為描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判別他人品的高下,這樣處理,其實施耐庵的褒貶已在其中了。作者對宋江的態度是:明褒暗貶。

影視劇的改編,不能夠只是迎合部分人的口味,換換形象和衣服,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人物的內涵,準確地表達出來,否則就是誤入歧途,越光鮮越虛假。張涵予說宋江不是虛偽之人,是原則上的錯誤!

記者:但這種“感情”又是招人罵的,你沒見觀眾

愈發地恨宋江,甚至連你都給捎上了。怒其不爭,哀其

不幸。

李雪健:老百姓恨宋江,這就對了!宋江這個人物

的“核”就是招安,招安在他看來就是忠孝。觀眾往往

拿現代人的觀念來要求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定人物,這樣

應該,那樣不應該,他怎麼不應該?宋江必須按照給他

規定的動作線走,要符合人物的思想邏輯、性格邏輯和

行為邏輯。你愣叫宋江不受招安,跟朝廷對抗到底,那

他就不是宋江了,最後要麼是讓朝廷給他滅了,要麼是

他把朝廷給滅了,自己再建立個朝廷,成了朱元璋、李

自成,那也就不是《水滸傳》了。我覺得《水滸傳》的

作者挺高的,高就高在招安上,揭露了封建社會農民起

義的不徹底性和歷史侷限性,寫了他們的悲劇。但同樣

是農民起義,同樣以失敗告終,陳勝、吳廣沒人罵,宋

江卻遭人恨;同樣是替朝廷做事,同樣是被奸臣所害,

岳飛被奉為民族英雄,宋江卻成了“狗熊”。原因在於

宋江犯了路線錯誤,受了招安;岳飛抗擊的是外來侵略

,宋江被招安後又去打內部的另一支農民起義軍,而最

終把自己的隊伍也葬送了。再有,岳飛在外敵面前橫刀

立馬,“渴飲匈奴血,飢餐胡虜肉”,老百姓崇尚這樣

的英雄;宋江謀略上不如吳用,武藝上不如其他所有的

梁山好漢,你說他仗義吧,又因為他的投降路線害了自

己的弟兄。所以,老百姓恨宋江是正常的,無動於衷是

不正常的。但是,只要宋江的思想脈絡交代清楚了,老

百姓通過看這部戲,能夠批判地理解和認識這個具有代

表性的人物,以及他的悲劇命運,我也算是沒白塑造。

李雪健演宋江是很投入的,一方面注重了宋江人生的心路歷程,把宋江內心深處的東西表現了出來,比如把宋江在江州的失意落魄,受招安時的矛盾焦灼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些比小說中的描寫更深刻;另一方面注重宋江多種性格因素的體現,如謙恭,圓滑,愚忠,關愛兄弟——宋江的舉止和眼神也多處生動傳神,把人物心中的矛盾,志向,焦灼和茫然詮釋的很準確。李雪健表演的宋江吏道純熟,諳於世道,宋江的圓滑不是表現在嘴臉上的,而是在忠厚的外表之後。


咸陽各界


縱然張涵予演技出色,但演起那宋江來,終究是不如李雪健老師來的傳神。

要想比較張涵予和李雪健塑造的宋江誰更貼近原著,那就先來看看原著中的宋江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水滸傳》中描寫宋江是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個小押司,“少時曾攻經史,長大亦有權謀”;江湖名喚及時雨,又叫呼保義,善於結交朋友,仗義疏財。

如此看來,宋江的形象應該是一個長得一般,雖然講義氣,有抱負,但一直苦於缺少上升的途徑,有一定才學。


如此看來,這宋江首先就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偉光正”的形象。

那張涵予的外形條件首先就輸了一陣,這張充滿著正義感的、稜角分明的臉,怎麼看也和宋江“小人物”的形象不搭。

而李雪健老師的外形形象倒是與小說中描寫的宋江比較相符。而在演技方面,雖然張涵予盡力的掩蓋自身的正面氣質,但仍然比不上李雪健老師那種傳神的演繹。

記得小時候看老版《水滸傳》,很多人吐槽李雪健老師演的宋江在接受詔安面見皇上的時候,跪下來屁股撅的特別高,非常滑稽醜陋。

然而這正是體現李雪健老師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的深厚功力。從這一方面來看,張涵予相比李雪健老師,還是缺少了一些更加傳神的,能體現人物核心氣質的細節塑造。

儘管新版《水滸傳》在情節上努力去還原了原著裡的更多內容,但無論是服化道,武術指導,還是演員的選擇上,老版《水滸傳》還是要比新版強太多。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涵予和李雪健之間的差距,或許就是新老兩版《水滸傳》之間的差距吧!(上面這幅字,是李雪健老師拍潯陽樓題反詩這場戲的時候直接現場寫上去的,沒有用替身)


壹條電影


執劍江湖,快意恩仇的是梁山好漢,但宋江除外,宋江本來就沒有這個想法,他上梁山才是眾人硬帶進去的,而不是熱情的投奔,宋江從骨子裡就沒有嘯聚山林的想法,他的志向一直都是封妻廕子。上梁山之初也是懷著殺人放火受招安的目的取得。

在宋朝,像宋江這樣起義的人非常多,因為在宋朝就是這個大方向,對民變以詔安為主,鎮壓為輔。這就使得很多人一開始就懷著將來受招安封官想法起義,宋江就是這樣的愛表人物之一。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宋江心裡想的什麼已經躍然紙上,想讓這樣的人執劍江湖,快意恩仇是不可能的,他的每一部都想著會不會影響將來受招安,不鬧朝廷不重視,鬧大了則不利於詔安。宋江必須掌握分寸,處處小心。

宋江絕不是什麼小人,為了江湖道義,暗通晁蓋,殺死閻婆惜。平日裡仗義疏財,結交廣泛,深的江湖人的敬仰。在梁山為眾兄弟謀一個出路應該是宋江真實的想法。畢竟佔山為王不是長久之計,除非你實力真的達到能夠改朝換代,但事實上差的太遠,這條路根本不在考慮之中,那麼要想有出路,只有招安一條路可以走。宋江可以說還是頭腦非常清醒地,他絕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簡單人物。在一些小說裡,迎合眾人口味可以大寫特寫江湖習氣,感覺很解氣,但名著就是名著,它有豐富的思想內涵,而且在邏輯上必須與現實合拍,否則就成了單純取悅讀者網絡小說了。這樣一群人聚在一起,不可能不考慮將來的出路,宋江的想法才是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該具有的。每日惦記著招安的人,他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外在表現呢?

宋江面臨著兩方面的壓力,手下弟兄並不是都有這樣的清醒認識,另一方面他必須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控制在朝廷願意接受他招安的範圍之內,把握這個度是很難的,必須每一步都謹小慎微。時時向朝廷傳遞對抗是被逼無奈,其實我對朝廷十分忠心的信息,而在傳遞這些信息時,又不得不考慮手下弟兄的感受,宋江就是處在這個矛盾中心的一個特殊人物,宋江不可能像其他弟兄那樣豪氣衝雲天,動不動就快意恩仇,打打殺殺,反倒是處處表現得謹慎,對朝廷派來的大元,表現的卑躬屈膝,唯恐真正惹惱了朝廷。《水滸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一大幫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士和一個非常理智,深謀遠慮的人物混在一起,讓人覺得十分突兀,甚至難以接受,這就是名著的的深度和廣度。也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也是名著所關注的點,如果《水滸傳》只表現一般神人,無拘無束,只管快意恩仇的大殺特殺,看上去會很解氣,但會成為一看而過,沒有任何痕跡的低級爛書,不可能成為名著。

全書的衝突點就在宋江所處位置的複雜上,是全部作品的眼,成功塑造宋江的形象是作品成功的關鍵。從這方面說,李雪健的宋江無論從形象上還是內心複雜程度的刻畫上,都非常符合這部作品所要表現的矛盾,李逵這個人物放在距離宋江最近的位置上,就是為了襯托宋江的想法和眾好漢之間的差距,李奎就是個為了突出宋江而設置的一個虛化背景。作者可謂用心良苦。

如果觀眾感受到了這個差距和矛盾,那就是演員和導演的成功,證明挖掘出了作品背後真正要表現出的含義。文似看山不喜平,必須有峰有谷。眾多好漢都非常相似,如果宋江也入了這一流,那麼這部作品就沒有了峰,將墜入俗流。

說了這些,誰優誰略,觀眾應該有了自己的判斷。


山野論史


其實李雪健和張涵予所飾演的宋江都很不不錯嗎,不過既然電視劇是基於小說而來,觀眾也就難免會將兩人所飾演的宋江來做一下對比,看哪個宋江更加貼近原著。

外貌

基於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人們在評判這部電視劇的好壞時,外貌是否與原著貼合是很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

《水滸傳》原著中對宋江的外貌是做了很細緻的描寫的。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

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

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

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

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士!

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

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在這段關於宋江的描述中,有一個詞很關鍵——面黑身矮,即宋江這個人不光長得黑,而且長得有點矮(當然沒有武大郎矮)。

但從這一點來說,張涵予飾演的宋江還原度是更高一些的。

對比一下,你會發現,雖然兩個人化完妝之後都挺黑,不過因為膚色優勢,張涵予版的宋江更貼近觀眾對於“面黑”的想象。

(相比之下,李雪健那個宋江只能算是面黃了)

再來說一下“身矮”,這個很簡單。

李雪健在百科中的身高是172cm,張涵予在百科中的身高是178cm,顯而易見,張涵予的身高是不足以服眾的,一點也不矮。

另外,留意之後的描寫——

“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


意思是說,宋江這個人的文字功底很厲害,精通為吏之道;而且喜歡舞槍弄棒的,有一身的武藝(學的武藝很多,但是未必精通)。

熟悉張涵予的人都知道,張涵予平時是有健身的習慣的,所以身材很棒(在《老炮兒》中有秀),這樣的身材是符合人們對於練武之人的想象的。

而李雪健老師由於身材並不是那麼健壯,所以從他塑造的宋江身上看不出一點習武之人的氣質。

所以從外形的還原度上來講,張涵予版的宋江除了身高的硬傷之外,其實是更勝一籌的。

氣質

在很多觀眾心中,宋江是非常講義氣、豪氣干雲的一個人。

不過,你看過《水滸傳》原著的話,就會發現宋江這個人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你看原著中關於他的描寫有這樣一段話:

“端的是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

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宋江不過是區區一個縣城小吏,他從哪裡來的錢揮金似土呢?而且“人問他求財物,亦不推脫”。你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只有一種可能,這錢不是宋江自己的,至於錢在哪裡來的暫且按下不表,但是能看出來宋江絕不是前面所講的一個縣城小吏這樣簡單的。

繼續說宋江這個人,講義氣、豪氣干雲其實不過是宋江最表層、最淺顯的一面,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偽裝。

宋江骨子裡其實是有陰鷙的一面的。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宋江並不是一上了梁山就做首領的。

因為宋江是後上梁山的,他沒有晁蓋去的早,但是他心裡是想做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的。

而且他還要遵從晁蓋遺言將主位讓與盧員外(盧俊義),不過眾人不伏,於是變用抓鬮的方法,宋江與盧俊義去攻打一個州府(東平府與東昌府)。宋江抓到的是東平府。

抓鬮之後,宋江和盧俊義分別清點人馬,準備攻城。

“ 當日設筵飲酒中間,宋江傳令,調撥人馬。宋江部下:林沖、花榮、劉唐、史進、徐寧、燕順、呂方、郭盛、韓滔、彭、孔明、孔亮、解珍、解寶、王矮虎、一丈青、張青、孫二孃、孫新、顧大嫂、石勇、鬱保四、王定六、段景住,大小頭領二十五員,馬步軍兵一萬;水軍頭領三員,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領水軍駕船接應。”

在攻城之前宋江曾經問到部下:『東平府太守程萬里和一個兵馬都監,乃是河東上黨郡人氏。此人姓董,名平,善使雙槍,人皆稱為「雙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雖然去打他城子,也和他通些禮數,差兩個人,一封戰書去那裡下。若肯歸降,免致動兵;若不聽從,那時大行殺戮,使人無怨。誰敢與我先去下書?』

話音剛落,鬱保四就站出來說他認識董平,願意去下戰書。

之後鬱保四下戰書時被董平毒打一頓,又有史紋龍站出來說:他認識東平府院子裡的一個娼妓,願意多帶些錢淺入城裡住在娼妓家中,到時候與宋江來個裡應外合。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宋江率先攻下東平府,如願坐上了梁山頭把交椅。

不知你發現問題沒有,宋江與盧俊義抓鬮,正巧他就抓到了東平府;正巧他所帶的部下就有人認識董平能下戰書,又有人能夠潛入城中與他裡應外合。

這世上的事哪來這麼多巧合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一切都是宋江早已算計好的。

你說這不是陰鷙是什麼?

張涵予本身是國內少有的具有硬漢氣質的演員,這種硬漢氣質也被他帶入所飾演的宋江這個角色中。

所以張涵予版的宋江給人的感覺豪氣沖天,但是原著中宋江內心陰險的一面並沒有完全表現出來。

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江就很好的將原著中這個人物老謀深算或者說是陰鷙的一面給展現了出來,這從電視劇中很多細節都能看出來,比如宋江每次給比他官大的人行李時都會將屁股撅的很高,可見宋江對於熟諳官場規則,內心又有對官場權利的極度渴望,這也為他以後極力主張接受朝廷詔安埋下了伏筆。

所以,要從對原著著中宋江這個人物的氣質還原程度來看的話,李雪健老師是要勝出一籌的。

不過,話說回來,李雪健和張涵予都是國內演技一流的好演員,兩人在塑造角色時都有自己的特質在裡面。

他們所塑造的宋江都可以說是他們演藝生涯中的一次高光時刻,非要分出個高下的話有什麼意義呢?

畢竟能讓我們認可的,還是他們的演技。


赤兔電影


我感覺張涵予演的宋江更貼近原著。十分取張涵予的七分,取李雪健的三分。如果誰演的宋江沒有使你生恨的感覺,那就是演砸了,演的是演員自己。張涵予演出了這種感覺。作者寫水滸,就是要以失敗來給後人一個教訓,這樣才更深刻。張涵予演技槓槓的 太強了 實在令人佩服誒⊙▽⊙看了李雪健的宋江,

殺死閻婆惜的時候,滿臉的心虛,滿臉的不知所措。上梁山根本就是情勢所逼。為什麼武松,魯智深這些英雄會臣服於文不成武就的宋江,難道就是因為宋江仗義疏財?仗義疏財宋江能比的上柴進?難道是孝道,孝道難道比的上黑旋風李逵?

張涵予的宋江給我的感覺很棒,那種氣場,演的也非常正義,一些劇情上的改動也讓我覺得招安可行性與必然性,不像老版宋江那般讓人看了就想罵,一副屈膝相,當然李雪健演技到位,就是給人感覺不好,張涵予的就沒有,正氣英雄。



啟蒙歷史觀


由於文學語言和影視語言的不同,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本身就是再創作的過程,有時候並不是一定要貼近原著就是評價角色成功與否的標準。

六小齡童和周星馳還有黃渤那一個更貼近原著呢?黃渤版在外形上更接近原著,至尊寶與宿命的對抗行為深得原著精髓,而六小齡童版則是去除了多重隱約之後的升級打怪的孫悟空,但是由於六小齡童版孫悟空角色性格有更多積極向上的一面,外形也最討喜,所以群眾基礎最為廣泛,老少皆宜。

再回來說宋江。一定對比的話,首先張涵予在外形是就不符合廣為流傳的宋江的形象。

如圖,這是“面黑身矮”的宋三郎麼,不是,這應該是豪情萬丈的宋大俠。英俊挺拔的儀表跟俊俏的浪子燕青站一起都毫不遜色。也是因為這高大帥氣的外表,深得觀眾喜愛。然而,如果屏幕上全是俊男靈女,自然也就失了人物的個性。

而李雪健版的宋江,也有不符合原著的一面,就是少了一份籠絡天下英雄的魄力和手腕。但這並非李雪健本意,從當年的金聖嘆,到98版水滸傳的導演和編劇,好像存了私心對宋江這個人物腹黑的一面都喜歡不起來,因此李雪健版宋江的角色性格並不討喜。

比如《水滸傳》原著中,宋江收復戴宗的那段對話,及有魄力,且看原文:

話說當時宋江別了差撥,出抄事房來,到點視廳上看時,見那節級掇條凳子坐在廳前,高聲喝道:“那個是新配到囚徒?”牌頭指著宋江道:“這個便是。”那節級便罵道:“你這黑矮殺才,倚仗誰的勢要,不送常例錢來與我?”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好小哉相!”兩邊看的人聽了,倒捏兩把汗。那人大怒,喝罵:“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顛倒說我小哉!那兜馱的,與我背起來,且打這廝一百訊棍!”兩邊營裡眾人都是和宋江好的,見說要打他,一鬨都走了,只剩得那節級和宋江。那人見眾人都散了,肚裡越怒,拿起訊棍,便奔來打宋江。宋江說道:“節級,你要打我,我得何罪?”那人大喝道:“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宋江道:“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那人怒道:“你說不該死,我要結果你也不難,只似打殺一個蒼蠅。”宋江冷笑道:“我因不送得常例錢便該死時,結識梁山泊吳學究的,卻該怎地?”那人聽了這話,慌忙丟了手中訊棍,便問道:“你說甚麼?”宋江又答道:“自說那結識軍師吳學究的,你問我怎的?”那人慌了手腳,拖住宋江問道:“你正是誰?那裡得這話來?”宋江笑道:“小可便是山東鄆城縣宋江。”那人聽了大驚,連忙作揖說道:“原來兄長正是及時雨宋公明。”宋江道:“何足掛齒!”那人便道:“兄長,此間不是說話處,未敢下拜。同往城裡敘懷,請兄長便行。”宋江道:“好,節級少待,容宋江鎖了房門便來。”

李雪健版電視劇中把這段抹去了,改成戴宗原本就是及時雨的粉絲,一見宋江就是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這樣就顯得宋江就少了一些籠絡人心的心機和手段,招安之後血染陳橋驛等一系列事件才顯得令人更加窩火。

綜上:一定要對比二人在角色塑造上的高下的話,個人傾向於李雪健版,電視劇的主要角色並不一定都要主角光環加身或者偉光正,當年98版播出的時候,有觀眾氣得砸掉電視,能把角色演繹得如此深刻便是成功。


原非伊


我只能說,李雪健老師是老戲骨。演技真的很贊,但演的是另一個宋江。工於心計,老奸巨猾,講的是手腕與權謀,缺少了宋江原有的英雄氣與梟雄感。

而張涵予確實更接近與原著宋江,不過也又少了李雪健版的一絲算計與權謀。也近些年很多文盲跟風噴子詆譭宋江,無端黑化宋江,硬生生的把施耐庵的棺材板給啟開了。

如果說接近,水滸的這一部英雄史詩,那麼十分取張涵予的七分,取李雪健的三分。有人說,水滸梁山就是個陰謀,那麼好,你得意淫功力真的很厲害,估計施耐庵都沒想到,自己的這樣一部作品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下面是我早年發佈的關於我認為的宋江。

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批判宋江。

我實在不敢認同,因為這種批判來的太過於無腦與隨便。

“小人、虛偽、自私”無數類似的標籤貼到了宋江的頭上。人們如同發現了真理一般享受著這份站在上帝視角與至高之地的口無遮攔的快感。

難道這就是施耐庵先生的用意或者是現時代的新青年對其的深度解讀?

NO!

新青年們總是喜歡用自己並不寬闊的知識面與三觀用盡全力的表現出自己知識淵博,眼界眼界寬廣,品德高尚。

如此露怯,貽笑大方。

我淺談宋江,不知可否。

縱全書來看,施耐庵先生想借水滸之名錶現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黑暗,統治階級不清白,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心有報國之志卻得不到重用等等。

筆下的宋江便成為了當然的主角,他將施耐庵先生所想表達的東西逐個串聯起來。宋江的志願便基本相當於施耐庵先生在水滸中所表達之意。

他遇見晁蓋作為楔子,被陷害作為開端就此走上了這一條水滸之路。

仗義疏財,名譽天下。他配的起“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江”的名號。但他心有報國之心,仕途之志。江湖中如此名號卻得不到仕途的高升,他心有不甘。

沉淪於社會黑暗,終揭開義旗。

從上梁山起,至一百零八將歸位。宋江從來就沒有丟去心中那份青史名志。

但上來梁山,他的任務從把自己帶入仕途變成了帶領梁山兄弟帶入仕途。

敗高俅,打童貫。一切的一切就是要向聖上證明,這有一群人才可以報效國家,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也可以理解的是他個人的意願尤為的重。

可憐的是宋江在政治上還是遲鈍的、脆弱的。

單從結果上看,的的確確害了眾兄弟。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能只從結果看。

阮小七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大致意思是:為國戰死青史留名總好過在山上當個一世的匪徒。

讓梁山脫離尋常山賊土匪之流,步入官途。這是宋江想要的,也是應該的。

宋江考慮的是梁山的未來,而不是現在。這是與晁蓋本質上的不同。難道要梁山一世都是個匪窩,是宋江把梁山帶出來,脫離了尋常。

徵方臘回來,只得三十六員。宋江同樣極其的痛心,我們沒有理由把宋江想象成一個冷血之人。

對於此,新版水滸傳要比老版水滸傳深刻傳神的多。

宋江而言,我極其肯定李雪健老師的演技,但老水滸的人設便成了一個小人。而新版張涵予所塑造出的形象更加生動全面,貼合原著與人性考究。

新水滸有一個線索特別巧妙。宋江梁山聚義腦門上一直有一條金線,在喝了毒酒後金線便緩緩消去。

印證了他帶領梁山成大事的天命最終失敗。

毒酒後緩緩閉上眼,多少的心酸與蒼涼。

寫到這我才突然明白,我所與之辯解的人群不過還是那些人,在真正懂的人眼裡不需要我這樣解釋。

因為宋江便是宋江。


顧予卿相


他倆相比較,我更喜歡李雪健版本,畢竟是老戲骨,皇帝面前一跪就把宋江的懦弱和卑躬屈膝體現的淋漓盡致,張涵予版本更具豪情,有點把宋江高大化了,宋江本來就不是個英雄,他很現實,也工於權謀,但個人形象上實在不出彩,很多事例說明這是個慫人,李老師版本把他的慫體現出來了,感覺更符合原著形象,其實鮑國安老師也演過宋江,而且表現不比這兩位差,而且鮑國安老師是位朗誦家,語言表達的渲染力比李雪健張涵予高明的多,原聲演繹實在是很形象,無論是醉酒狀態,還是低三下四的語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老藝術家就是不一樣,演宋江比演曹操還要早呢,建議大家去看看山東人物誌版水滸傳,這也是系統拍攝水滸傳最早版本的連續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