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兒了》:就喜歡看名導把「時間」放飛

成熟的電影人大都是從短片練手起家,沒玩過短片的電影人在操持長片的時候,整體感和想象力總是特別欠缺。短片是個特別能讓創作者放飛自我的訓練,玩不轉短片的人就只能去做工業流水線上的技術員。正因如此,那些邀請已成名導演來製作的短片集錦,往往特別好看。已經上映的《時間去哪兒了》就是一部這樣的短片集錦。從中,我們又能體會到名導們在同題創作下的驚喜。

《時間去哪兒了》:就喜歡看名導把“時間”放飛

很多名導都是靠個人風格成名的,比如擔任《時間去哪兒了》監製,並執導了中國部分的賈樟柯。在他們的個人獨立作品裡,他們挖掘的是個人迷戀的主題,用的是個人擅長的風格。但是如果他們想走入商業、走入工業、走入主流,就往往要去進行一些同題創作。事實證明,很多名導在同題之下,都難以發揮他全部的才情。不過短片卻是例外,雖然《時間去哪兒了》給五位金磚國家的名導也設置了主題——時間,但是卻並沒有給予類型、賣點、卡司等環節上的約束。五位名導在“時間”這個寬廣的概念下,可以充分地將主題放飛,再輔以個人風格,就形成了迥異的五部短片。

《時間去哪兒了》:就喜歡看名導把“時間”放飛

來自巴西的沃爾特?塞勒斯拍攝了《顫抖的大地》,一個尋找父親的小男孩牽動著觀眾的心;來自俄羅斯的阿歷斯基?費朵奇科拍攝了《呼吸》,白雪覆蓋的大地上一陣奔跑打破了靜寂;來自印度的馬德哈爾?班達卡拍攝了《孟買迷霧》,把村子裡的平房和城市裡的高樓放在了同一個鏡頭中;來自南非的賈梅爾?奎比卡拍攝了《重生》,激烈的槍戰場面令人感到窒息;來自中國的賈樟柯拍攝了《逢春》,奇妙地把人拉回到了《新龍門客棧》的記憶歲月。

《時間去哪兒了》:就喜歡看名導把“時間”放飛

同樣是探討時間主題,五個名導展現出的畫風完全不同。其中《呼吸》和《重生》的氣氛營造最出色,也能帶給觀眾最大的觸動。《顫抖的大地》和《孟買迷霧》則特別符合觀眾對巴西電影和印度電影的印象。兩位導演很好地傳承了各自國家的電影傳統。《逢春》則完全是賈樟柯的個人風格,隨便哪個鏡頭都能讓人想起他的“世界”。從5個短片中,觀眾不僅能看出5個導演的心思,還能看出5個國家的文化。

《時間去哪兒了》:就喜歡看名導把“時間”放飛

由於短片時長的限制,往往只有兩三個大情節點就得直奔結局了。在缺少鋪墊和複雜情節的情況下,要想把主題挖掘得足夠深,必須運用大量的省略、暗示和象徵。有限的那兩三個情節點也會被精益求精地打磨,務必做到一擊即中。這個過程是特別能刺激創作者腦細胞和想象力的。《時間去哪兒了》播了一顆種子,在5個特性不同卻同樣肥沃的土壤中,結出了5枚特產。每一個都值得你細心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