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選盜版教材:正版太貴!你用過嗎?

2017年年初,《中國青年報》對2001名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5%的受訪者曾購買過盜版教材,其中86.8%的受訪者覺得高校正版教材貴,21.5%的受訪者覺得非常貴。

大學生選盜版教材:正版太貴!你用過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對大學生使用盜版教材問題進行了調查報道。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大學生普遍不用正版書。有人統計說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在學校統一訂購正版書,其他的同學很多不是用二手書就是買盜版。

第二、為什不用正版書?原因之一是正版書太貴了。一本100多塊錢的書,買盜版只要10多塊錢。原因之二是書的使用率也不高。有同學說,有的書,一個期也用不了幾次。

第三、盜版書的購買渠道方便。許多學生在學校旁邊的複印店中就可拿到書,而且便宜。也可通過網上進行購買,非常的方便。

有專家分析說,大學生喜歡使用盜版教材,不只是大學生的問題,除了價格之外,還要考慮到教材本身的質量問題。

大學生選盜版教材:正版太貴!你用過嗎?

看到這則報道,筆者想到一件具有諷刺的事情:

前幾年,有一位朋友剛參加工作,報考司法考試,司考的輔導教材中有一套比較權威的教材,俗稱三大本,每本800多頁,定價360元。這位朋友猶豫了再三,沒有從書店購買正版的8折教材,而在地攤上買了一套盜版的教材。朋友的觀點是正版的要300塊錢,而盜版的只要50塊錢。內容一樣。多花200多塊錢,那不是傻子嗎?

朋友複習的挺努力,第二年就通過了考試,現在是一名幹得不錯的律師。

你能說這位朋友不懂法嗎?你能說這本書的使用率不高嗎?你能說盜版的質量不好嗎?

關鍵的問題就是,盜版書,太便宜了!而許多想讀書,要讀書的人,可能真的不是很有錢。

這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多少讓人感覺如孔乙己的想法,讀書人的事,怎麼能算做偷?

要解決高校學生的盜版書問題,應該充分的認識到,一方面高校開設的課程並不是每一門都有用,除了核心專業課程,還有很多毫無意義的課,老師講課時候也完全不按照教材來,教材形同虛設,完全沒必要買;另一方面,有些教科書質量並不高,純粹是學校、編者為了圈錢而出版的,內容陳舊、大面積抄襲、毫無營養可言,再加上只需要區區幾個月,一本幾十塊一百多塊錢不貴,但是數量比較大,學生負擔就加重了!

大學生選盜版教材:正版太貴!你用過嗎?

有朋友建議:為什麼每年都要買新教材?很多書其實每年更改都不大,或者說基本沒有變動。國外很多學校都是推崇使用舊教材的,使用舊教材節能環保,而且舊教材裡面有一些師兄師姐記錄的筆記也可以幫助新書更好融入這門課程。建議學校就不要收什麼書本費用,而是由圖書館統一管理學校書本,每年課程結束將課本回收,留給下一屆使用。這樣既可以保證大家使用正版圖書,又不會造成浪費。

這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