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大荔居秦川東部最開闊地帶,三河流淌,地平人稠,千百年來雖大多風調雨順、百姓安康,但史載亦遭受天災人禍320多起,其中水旱雹風與蟲震疫兵災害都有。在這些苦難裡,惟以華州大地震損失最為慘重。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明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午夜時分,以大荔西南華州為中心,發生了世界地震史上最大的災難——華州大地震。這是一次極其強烈的大地震,震中為北緯34.5度、東經109.7度,也就在今天的華州城一帶。震級8級,震源深度20—40公里,極震區烈度11度。地震波震撼大半個中國,方圓90萬平方公里一剎那間顛簸盪搖,聲如雷鳴,地裂如畫,包括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區在內的廣大區域,地貌地形突變,山川河流異樣,無數建築物頃刻坍塌傾頹。華州、渭南、華陰、潼關、朝邑(今大荔)及山西永濟97州、101縣,東西約110公里、南北約30公里的極震區震害極為嚴重,山崩地裂,泉水湧出,間有魚物,房屋陷入地中,平地突兀成山,一日連震數次,黃河渭河暴漲,華山終南齊鳴。連遠在大陸南隅的福建、廣東、廣西一帶,也有明顯感覺。華州大地震發生在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加之發震時間在夜22時至凌晨2時,睡夢中的人們毫無防備,陝、甘、寧、晉、豫5省、227個縣約28萬平方公里的重災區人員傷亡過半,有姓名記載的死亡者超過83萬,不知名的死者及未奏報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為世界地震死亡人口之最。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華州大地震波及大荔地區,同州、朝邑烈度9度還強。《大荔縣誌》載,夜半地大震,聲如轟雷,地似箕簸,大樹撲地,忽撲忽起,川原坼裂,路面凸凹,村樹移位,郊墟遷移,房倒牆塌,城垣盡圮,渭洛可涉,井泉水竭,朝邑東灘地裂噴水丈餘,中多魚、蝸、薪、炭等物,一晝夜間餘震20多次。五、七日後,震猶不已。後,渭水漫灘,河道北移多至五里。民房、官署、廟宇、書院蕩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如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其實,狀況遠不止這些,僅就地表出現的大規模形變而言,同州南紫微觀和朝邑西南太白池原是面積可觀的湖沼,“經地震平蕪”,湖水乾涸,鄉民爭以種植。黃河西岸的大慶關和東岸蒲州河堤“下釘柏樁,上壘條石,中灌鐵錠”十分堅固,地震後“堤岸盡數崩塌”。 地震造成河流改道,洪水四溢,三河泛漲,平地成渠,橫流黑水。至於地裂縫、地陷、地隆、噴水、冒砂等現象,同朝大地比比皆是、處處可見。更為慘烈的是,地震“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人有墜於穴而復出者。有附於水穴之下,地複合,他日掘一丈餘得之者”。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地震伴生次生災害眾多, “地震自西北起於東南,有聲若雷,地裂釁寬丈餘,湧波氾濫,望似海洋,晝夜方息。房垣盡塌,人死中半,此大穸也。至十七日,黃河澄清三日,人視其底”(《韓氏家譜碑記》)。由於正逢冬季,人們用火取暖,地震後草木易燃物覆壓灶臺上引起火災,眾多房屋被焚燬,許多人被活活燒死。華州大地震帶給大荔最大的苦痛是人員傷亡,震時正值隆冬,災民缺衣少食無處安置,凍死、餓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後次生災害造成的死者無數,一向以“大都殷富,商賈輻輳,寒食展墓,衣冠車馬”譽稱的大慶關(今趙渡境內),嘉靖初居民三千七百餘家,地震後僅剩二百餘家。同朝人畜死傷十分之六,官吏、軍民皆有,最著名者當數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聖學奇才、朝邑洛苑鄉南陽洪人韓邦奇,晚間睡夢中跌落家裡火炕內不幸殞命。此外,同日罹難的還有在任縣令和官吏多名,他們或在救災現場,或因回鄉省親,不料遭遇滅頂之災。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每一場大災難背後,都有天災人禍的共同因素,華州大地震給大荔造成慘烈傷亡的原因可以歸咎四點,人口稠密是其一,發生在子夜人們熟睡來不及逃生是其二,土坯房屋抗震程度差多人被掩埋廢墟之下是其三,震後防疫不力造成災後大疫是其四。地震無情摧殘生命,不但造成人身的傷殘,還使生者的心理、精神狀況受到極大的摧殘。震後餘震不斷,打破了正常生活規律,難民整日搭棚露宿野外,精神高度緊張,“一晝夜震二十餘,心驚膽顫,人人自危,面無生氣。”倖存的災民無衣、無食、無房,失去眾多親人的傷痛,使他們忍耐性降到冰點,極易發生搶糧、搶劫等騷亂,而官府為了制止搶掠而野蠻殺人又造成人心大亂,社會動盪。不僅政府官員參與維護地方秩序,當地士紳也參與進來,秦可大《地震記》中便有“同州之民劫鄉村,以舉人王命手刃數人而定”的記載,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劫難比地震本身還要兇猛。沒有了食物,又失去了生存條件,身強力壯的拖兒帶女遠走他鄉,老弱病殘不能遠行的只能勉強留下來,也是無田可耕、無糧可食,生命朝不保夕。當時,由於交通不便,遠在北京的嘉靖皇帝接到報告已是災後三個月了,朝廷查實震情後,立即命戶部左侍郎鄒守愚前來賑災和祭祀山川,但不幸的是,後來“疫大作,鄒公卒於長安”。朝廷不僅減免百姓稅負,還賑災撥錢,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四月分別發銀四萬兩賑山西、陝西,加之地方政府救助和民間自救相繼展開,大荔人民飢寒交迫的生活才有所緩解。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當年明朝華州大地震,給大荔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華州大地震發生已有462年,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心有餘悸。在高科技的今天,雖仍無法精確預報地震,但卻促使堅強不屈的大荔人民認識災難、研究災難,防災減災、遠離災害,更提示新時代的我們自當倍加珍惜幸福時光,樂享和諧平安美麗文明的大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