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老陝都知道,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熱播的一部以陝西秦商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讓陝西的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臊子面、甑糕、胡辣湯等著名小吃美食,再一次火遍天下!最受觀眾喜愛的女演員孫儷扮演的女主角周瑩這位秦商奇才,最為魂牽夢繞、喜愛有加的甑糕,也是吸引足了大家的眼球。蜜棗和糯米融為一體,還透著油亮,拿起來時還冒著熱氣,令無數觀眾口水流下三千丈,把鞋面和地面都沖洗乾淨了!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甑糕,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用糯米、紅棗、紅豆和幹蜜,置鐵甑或陶甑上蒸制而成。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演變而成了如今專門蒸制甑糕的甑鍋,這也是甑糕得名的原因。甑的材質有陶製、銅製、鐵製的等等。據《古史考》記載:“黃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甑最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已出現。到了商周時期使用的是銅製的甑,到了東漢時又出現了陶甑,後來又出現了鐵甑和蒸鍋等。行家認為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甑鍋在黃河流域俗名“勁子”,故而在關中方言中,“甑糕”被唸作“甑(勁)糕”。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相傳它又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餈”演變而來的。先秦時的“粉餈”,只是在糯米中加入豆沙餡,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後來由民間傳承延續至今。由於紅棗和糯米營養豐富,滋補強身,因而甑糕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和好評。當年馮玉祥將軍把西安的“甑糕”譽為“平民階層的燕菜”。說到這裡,有些人還不知道什麼是“燕菜”,它並不是指的“燕窩”。而“燕菜”是豫菜中用白蘿蔔和海參、魷魚、雞肉為主料烹製的一道特色佳餚,為“洛陽水席”首菜。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甑糕”是陝西關中地區(包括西安)著名的早餐之一。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西安、關中地區開會,食堂給會上的早飯多為甑糕。過去到現在,關中地區的村民趕集赴會,也都要吃一盤甑糕,打點早起空腹的肚子,有些人還買上一兩份帶回家,讓家裡人同享口福。如今在西安和關中地區都能見到甑糕攤,很多“上班族”都把“甑糕”當做必不可少的早餐美食,百吃不厭。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大荔同州湖】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中國陝菜之都渭南市所轄的大荔縣,是著名的陝菜之鄉。從遠古到當代,大荔一直都是產糧大縣、畜牧大縣。由於食材豐富,大荔美食數不勝數,歷史悠久的帶把肘子、蜜汁軲轆、水磨絲、棗沫糊、甑糕、爐齒面、餑餑饃……聲名遠揚。其中著名的甑糕,當地人就覺得大荔縣城南門口的“老李家甑糕”最美了,吃在嘴裡軟軟的,香香的,甜甜的,嘹地很,想著說著就流口水了。因為大荔老李家甑糕,是家族三代以上的百年傳承,早已成為大荔首屈一指最好吃的甑糕,人稱“甑糕王”和“東府一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大荔文殊塔】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大荔“老李家甑糕”傳人李永利夫婦】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大荔“老李家甑糕”傳人李永利先生】

大荔老李家甑糕現在的經營者叫李永利,今年47歲。他的爺爺、父親、大伯、哥哥,都是靠賣甑糕為生。李永利記得父親生前說起過爺爺做甑糕賣甑糕的事。李永利的爺爺李明緒,出生於1900年1月,1921年那年起,就推著單輪車走街串巷,一邊走一邊叫賣:“熱甑糕!熱甑糕!”爺爺用那幾十年來的叫聲,養育了父輩一家老小。就這樣長年累月,李永利的父親學會了爺爺做甑糕的手藝。那時候賣甑糕也掙不了啥錢,就是養家餬口,能吃飽肚子。甑糕在舊社會時,可是個好吃的東西,有錢人才能吃上甑糕。至於爺爺的父親,爺爺的爺爺,是不是也是做甑糕賣甑糕的,由於年代久遠,李永利等李氏家族現在的後人,誰也說不清了。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李永利的父親李馬全,出生於1939年3月,年輕時參軍在部隊當“炊事員”,成為炒菜做飯的大廚,退伍後回縣上在國營食堂是主廚。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李永利的父親李馬全繼承了爺爺的手藝,之後,在大荔糧食集街道擺攤賣甑糕,一天賣好幾鍋。風風雨雨,年復一年,一干也是幾十年。後來由於父親李馬全的年紀過大,無法經營甑糕營生,就由李永利接手了祖傳做甑糕的營生,當上了老李家甑糕的“掌櫃的”,開始延續做甑糕賣甑糕的營生,至今也幹了二十多年。就是隻從李永利的爺爺李明緒1921年那年做甑糕賣甑糕算起,老李家甑糕,至今也已傳承了98年,已近百年。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大荔“老李家甑糕”傳人李永利夫婦】

百年傳承的“老李家甑糕”聲名久遠,當今的經營者李永利夫婦,做人做事,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誠實守信,一直按照爺爺李明緒、父親李馬全傳承的傳統做法,選料上等,整潔衛生,精心蒸制,風味獨特,誘人食慾。並且講究和氣生財、童叟無欺。特別是在泡米、加水、火功等幾個蒸制工藝的關鍵環節上,把握精準、恰到好處。做出來的甑糕,色澤鮮豔,紅白相間,棗香濃郁,軟糯香甜,粘甜適口,熱吃涼吃“兩相宜”,滋味特美,久吃不厭,絕對是從舌尖香甜到心坎裡的享受,贏得了大荔等東府人的認可,取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受到社會各界顧客的高度好評,被譽為“甑糕王”、“東府一絕”,還被稱為“三碗不過崗”,意思是說,不吃三碗,都會遺憾。當地好多顧客一家三代人,都是吃老李家的甑糕。現在又被稱為“大荔第一碗”的老李家甑糕, 2014年,還很榮幸地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舌尖上的大荔”(大荔說)專題片,既是幸運,也在情理之中。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老李家蒸制甑糕這種美食的主料大棗和糯米,是既營養又滋補的食材。大棗,又稱紅棗,有“百果之王”和“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C、D、P、B1、B2,以及磷、鈣、鐵、鎂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氣血虧損等疾病。民間也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常食棗可治療神經衰弱、脾胃不適、消化不良、勞傷咳嗽,其養肝防癌、延緩衰老等功效尤為突出。糯米,性甘平,能溫暖脾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含磷高,具有很好的補骨健齒作用。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甑糕這種既營養又美味的小吃,倘若自己家裡做,技術訣竅很難掌握,太複雜、費工夫,不是做糊鍋了,就是上中下層生熟軟硬不均,還不一定能做出好味道,因此喜好這一口的人,大都是買著吃。李永利夫婦每天早上6:00出攤,很多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食客排隊是常事,上午11:00前後就早早地賣完了。去晚了就只能第二天早上來吃了。尤其逢年過節,需要提前預定,才能買到老李家甑糕。老李家甑糕營養豐富、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養血安神、美容養顏、滋補性強,也是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的美食佳品。為了攜帶方便易保存,滿足買後帶走或快遞外地顧客的需求,老李家甑糕最新推出了真空包裝、禮盒禮品裝,歡迎本地和外地顧客購買哦!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東府一絕”,大荔“甑糕王”——老李家甑糕

老李家甑糕傳統的工藝,原始的做法,獨特的味道,踏踏實實做餐飲,誠實守信做人,就是老李家甑糕能夠百年不衰、傳承至今的法寶。

田建國,中國陝菜網《如畫陝菜》專欄主編,作家、攝影家,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和詩歌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散文學會理事,陝西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理事,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副秘書長,中國文化魂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陝西工運研究會特約研究員,陝西中洲知青幫助基金會理事,西安對外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監事長兼網絡信息部主任、西安詩書畫研究會理事,西安市長安詩詞學會理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