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12英寸晶片用大矽片量產成功,突破國外晶片核心技術封鎖

國產12英寸大硅片研發成功,並首次出貨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芯片代工和製造工藝比較落後,基本用不上先進的芯片材料:12英寸大硅片。隨著中芯國際14納米的技術攻關成功和長江存儲的32層3D閃存芯片的即將量產,國產12英寸大硅片技術也獲得巨大突破,並已經量產。2018年5年上海新昇實現首次批量出貨,目前產量已經達到每月5萬片,預計年底能達到月產能10萬片。上海新昇技術獲得國家芯片產業基金支持,由上海新陽和張汝京技術團隊創建,經過5年努力終於研發成功,終於初戰告捷。


國產12英寸芯片用大硅片量產成功,突破國外芯片核心技術封鎖

大硅片技術被封鎖,中國自造芯片面臨芯片材料的攔路虎

日本硅片大廠2017年5月宣佈:決定砍掉所有長江存儲的大硅片訂單,長江存儲的32層3D閃存芯片面臨斷糧的巨大風險。就在同一年,上海新昇12英寸硅片量產工藝遇到問題,推遲到2018年量產,雖然歷經艱險,但還好沒有再次推遲量產。中國大陸本土芯片用大硅片供應在2017年嚴重依靠進口,8英寸硅片對外依存度達到86%,12英寸硅片對外依存度達100%。能造芯片大硅片的大概有10家公司左右:日本信越和Sumco兩家份額超51%,臺企環球晶圓、合晶和嘉晶三家份額超20%、德國世創份額13%、韓國LG份額9%、法國、芬蘭和中國大陸獲剩下8%份額。雖然中國大陸才剛剛起步,但產業佈局卻很大,產能將大幅提升,未來5年產能有望超過臺灣、德國和韓國。
國產12英寸芯片用大硅片量產成功,突破國外芯片核心技術封鎖

8英寸硅片有望率先自產自足,12英寸硅片產能不足

國產8英寸硅片有望兩三年內自產自足,擺脫國外的制約,在8英寸硅片產能方面,重慶超硅年產600萬片,寧夏銀和年產420萬片,鄭州合晶年產240萬片,衢州金瑞泓科技年產120萬片,另外還有很多大陸企業巨頭也投巨資進入芯片製造硅片製造,但小編還沒有獲得具體數據。從整體上看,最近一兩年的國產8英寸硅片,有20條生產線開工或投產,另外確定擬建3條生產線。
國產12英寸芯片用大硅片量產成功,突破國外芯片核心技術封鎖

12英寸硅片製造工藝要更復雜的多,量產才剛剛突破幾個月,產能在三五年內仍會不足。上海新昇滿產能年產720萬片12英寸硅片,能擠進全球前5。另外杭州立昂微電子預計年產320萬片12英寸硅片,寧夏銀和預計年產240萬片,成都超硅和金瑞泓都是計劃年產120萬片,重慶超硅預計年產60萬片,鄭州合晶預計年產300萬片。還有不少其他沒有具體數據的廠家,投產和即將投產的有12英寸硅片有12條,開工和擬建的生產線有22條,不過目前真正出貨的還只有上海新昇一家。其實12英寸硅片10多年來都是利潤比較低,因為中國造芯片的規模非常大,就開始暴漲並緊缺,2017年一年就漲了60%。還好中國芯片產業佈局比較全面,12英寸硅片的投資,現在可以說是百家齊放百家爭鳴,雖然未來幾年產能還會嚴重不足,但這種被動局面的時間不會太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