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卫,到了

面朝理工大背靠紫金山,就是孝陵卫。

600年前,这里是禁地,住着为朱元璋守陵的士兵;

600年后,这里是城东,皇族的庄严开始慢慢退去,浓浓的生活气息渐渐弥漫街头巷尾。

孝陵卫,到了

@小飞718

孝陵卫,到了

出了中山门,就是乡下人

到了孝陵卫,还是旧社会

从前,出了中山门就是大片杂木和菜地,马路边能见到打仗时留下的碉堡。

卫岗前的大坡,在没有拓宽时也还只是条淳朴的乡间小路,夜里能听到虫鸣鸟叫,白天甚至能遇上散步的小野猪。

孝陵卫,到了

月牙湖等最早一批高档小区出现之前,孝陵卫一带更是实打实的城乡结合部,除了菜农集中的村子,最多的就是塑料瓦搭的窝棚。

孝陵卫,到了

现在,出了中山门,越过那个很陡的大坡,再往前走一段,整个人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从这里开始。

孝陵卫,到了

中山门大街是孝陵卫的主干道,干道两侧便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孝陵卫站3号口出来,抬头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市井气息。

孝陵卫,到了

报刊亭前的烤红薯热腾腾地冒着气,水果摊上的奶油草莓水嫩嫩地闪着光,推着老式自行车来来往往的人,把帆布包随意地搭在龙头上,漫不经心地看着盘算着买些什么,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过了桥,就是孝陵卫夜市。这里面积不大,小小一块空地挤满了各种商贩,主要以服装鞋子杂货为主。

每天下午5点左右,商贩们便开始忙活,拾掇货架、摆弄商品,偶尔跟隔壁摊位的老熟人闲聊上几句。天一黑,准备买东西的人的热情才会被点燃,一直持续到宿舍熄灯。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一家卖花卉金鱼的小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至今也没有个名字。有意思的是,老板会给每个盆栽写上专属标语,增加趣味,比如,“植物多了,雾霾就少了、哥卖的不是花,是寂寞、美眉,带我回家吧”等等,惹得很多女大学生来买。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马台街的夜市,是属于南京人集体的记忆,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而孝陵卫的夜市,即使生意不如从前,他们也从没离开过,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着南理工学子以及孝陵卫一代居民的独家记忆。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越老的巷子,好吃的就越多

孝陵卫从来不缺美食

夹在紫金山和理工大之间的罗汉巷,又窄又短还总是被各种车子塞得满满的,很不起眼却又避无可避,因为出了地铁站闻着味就能找到。

孝陵卫,到了

如果不知道吃什么,就去罗汉巷转一圈吧,这是理工大的学生和附近的居民早已达成多年的共识,并且深信不疑。

哪家店好吃,哪个摊子出的早,哪个老板娘热情好客...他们摸的门清。

孝陵卫,到了

金陵汤包王的薄皮汤包,福庆的肉沫炸酱面,嘉满楼的豆沙锅盔,哆咪馨的寿司和章鱼小丸子,隔壁的老四铁板鱿鱼,还有里面的小哥臭豆腐、千里香馄饨...光是说起这些名字,就想去长一波肉。

孝陵卫,到了孝陵卫,到了

百年老店冠生园,后起之秀甜木屋;闻名遐迩的回味鸭血粉丝;名字土味道正的杨国福麻辣烫;不知存在多少年的油条豆腐脑...家家吃过,每次都说腻了,隔几天却又一头钻了进去。

孝陵卫,到了孝陵卫,到了

夫妻店华丽园,经济实惠;鸭子店老板娘卤味手艺超好,可她不太花心思认真做,遗憾;甜丫丫的泡芙,初尝香滑甜而不腻;吃了很多年的七家湾锅贴虽然搬走了,但这里的一砖一瓦,还是熟悉无比。

孝陵卫,到了

除了罗汉巷,旁边的晏公庙,还隐藏着另一个以彪龙卤菜店为地标的小天地,菜场、小吃、修理铺...孝陵卫,到了

老5路车的底站的小刘烧烤,上过金陵晚报,也被城市日记报道过,一到天黑准排队,甩开膀子撸串喝啤酒就是孝陵卫夏天的标配。

孝陵卫,到了

都说越老的巷子,好吃的就越多,孝陵卫的美食更像个无底洞。

有人在这边住了十几二十年,该排队的都排了,该种的草都种了,该被套头的也都被套了,却因为嫌这里吵闹市井喊着要搬家,虽然也搬走了几次,可最后却又都折腾了回来,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好那口吃的。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独家记忆:孝陵卫200号

孝陵卫200号,皇家理工大学所在,城东人离不开的圈子。对于南理工人来说,这里有难以忘记的青春记忆;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这里更像是自家的后花园。

孝陵卫,到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棵梧桐树,一个报亭,四五把椅子,三四个人围桌而坐,打上几圈牌聊上半晌天,再快活不过。

孝陵卫,到了

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不知不觉间已经泛起浓浓绿意,走在柏油马路上的有学生,有老人,有孩子,不同的是身份,相同的是他们都喜欢这里。

孝陵卫,到了

偌大的校园,水光潋滟,紫藤开得正盛,石桥凉亭掩映,散步闲坐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孝陵卫,到了

有人喜欢河西钢筋混凝,有人喜欢城东靠山靠水相对低密度的生活。很多城东人对“东富西贵”的说法是无感的,与其拿北京的情况来比照南京,他们更享受牵着大金毛在校园溜达的过程。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春天的二月兰、夏天的梧桐大道、秋天的紫霞湖、冬天的冰雪世界,不同时间,不同天气,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却能收获同样的快乐。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如果可以,多想找个可以携手走过一生的人,在这里安个家。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上一站,下马坊

下一站,钟灵街

兜兜转转,半辈子离不开孝陵卫

中山门内,是城里,繁华喧嚣,拥堵烦恼;中山门外,是乡下,市井恬静,悠闲幸福。

孝陵卫,到了

有个朋友,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曾经工作在小卫街的南京电视机厂,生活在孝陵卫双拜岗。现在回想,虽然回忆满满,可说实在的,那时并不喜欢城东,因为一道卫岗的大坡,似乎阻挡了城里与城东,出入城东是个大问题。

好在,现在二号线通了,中山门大街也更开阔了。

孝陵卫,到了

一个土生土长的孝陵卫人,在26岁的时候嫁去了隔壁的小卫街;一个40岁的小卫街老男人,娶了隔壁孝陵卫的姑娘,兜兜转转,半辈子离不开这片土地。此地总有留恋不舍的理由,关乎逝去的青春记忆!


孝陵卫,到了

有些东西,有些事情,喜欢了就是喜欢了,习惯了就是习惯了,就像街边的修鞋铺、修表店、补胎摊一样,平平淡淡一开就是大半辈子,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幸福自在。

孝陵卫,到了

孝陵卫,到了

上一站,下马坊,有君临紫金商业街;下一站,钟灵街,有森林摩尔;马路对面的名悦广场、钟鼎山庄也正在冉冉升起,然而,那一切都远不如街这边的烟火气来的亲切。

孝陵卫,到了

南京到哪里找这样一个居所,吸钟山之灵气,食天下之美味,享人文之荟萃。

住在孝陵卫,就是大写的幸福。

孝陵卫,到了


▌素材:图/随风

▌编辑:随风(lixinkai9203) | 授权(waylong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