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组部部长陈希:选好人用对人,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

「关注」中组部部长陈希:选好人用对人,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

「关注」中组部部长陈希:选好人用对人,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

7月16日出版的2018年第14期《求是》杂志,重点推荐以下18篇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发表署名文章《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文章指出,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文章认为,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要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鲜明选人用人标尺。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该容的容,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

文章强调,《意见》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专门提出要求,这是党中央首次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内涵。

文章指出,要加强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各级组织部门要承担起牵头协调和工作督促的职能,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宣传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加强各层级的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面上指导,精准把握和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规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把落实《意见》精神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贯穿到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各环节。要加强跟踪问效,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及时督促检查。要对学习宣传《意见》进行部署,注意挖掘和发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先进典型。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精准执行政策,细化配套措施,确保《意见》精神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在《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本刊编辑部文章《高扬党的理论旗帜》指出,总书记的贺信是对我社全体同志的莫大关怀和莫大鞭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求是》暨《红旗》杂志作为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刊工作要有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坚定不移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把政治家办刊要求落到实处,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

坚定不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不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求是》杂志的办刊水平,着力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列,着力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理论思维水平上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履行好“两个巩固”的职责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党刊事业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刊评论员文章《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社会革命》认为,4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涌起的改革开放大潮,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实践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伟大社会革命。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作出了中国贡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署名秋石的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实践的成功经验,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文章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创造性提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造性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创造性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造性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造性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创造性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等。

文章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中共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表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文章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文章指出,中国人民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选择社会主义,从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文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方向,是铸就“四个自信”的伟力之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勇气,着力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切实提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署名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文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思想,为推进新时代民生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其一,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其二,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发展为基础,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联系起来。

其三,做好民生工作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始终筑牢底线思维,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始终聚焦民生难点,持续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其四,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做好民生工作。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既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民生工作战略部署,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要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上,尤其要把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摆在最优先的位置;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同时要树立正确导向,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在《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文中指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文章强调,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根本上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就要牢牢把握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这一根本要求,牢牢把握住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一战略方向,牢牢把握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这一奋斗目标,牢牢把握住“三个面向”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起点上,树立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努力在国家昌盛、人民富强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发表文章《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光辉指引》。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关心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方向性、时代性、开创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认为,我们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在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青年工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清晰指明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鲜明突出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开辟了我们党青年工作思想的新境界。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强调广大青年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了指路明灯。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共青团要始终抓住三个根本性问题,一切聚焦主责主业;要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深化自身改革;要勇于自我革命,全面落实从严治团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发表文章《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文章认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关乎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实现。文章指出,多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认真总结起来,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等四个方面。文章强调,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补位”,尤其要把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制造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这四个政策着力点牢牢地抓住。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金壮龙同志文章《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军民融合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地位、总体目标、时代要求、重点领域和方法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开启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的行动指南。文章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要加强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共建共用共享,实现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最大化;在海洋、太空等新兴领域,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文章最后强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一定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突出重点,勇于攻坚克难,聚焦强化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中共黑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表文章《以新思想引领现代化新龙江建设奋力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新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黑龙江省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践行新思想、展示新风貌、强化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奋力推进现代化新龙江建设,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一是要以更高的境界强化理论武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反复学、持久学、深入学,坚持融会贯通、悟深悟透,坚持学以致用、笃行做实。

二是要以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实体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是要以更好的状态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实做细、持之以恒。

四是要以更严的要求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徐光春同志发表文章《当代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科学性的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和途径,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本质是革命的,要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与广大革命人民参加的社会革命,来实现革命的理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彻底解放。

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仅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雄辩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当代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更好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否则就容易犯方向性错误,犯方法论错误,这一正确的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动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助产士”。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发表文章《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文章提出,回顾40年来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一是把“三个有利于”、“两个是否”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三是坚持渐进式改革和稳中求进的方法。四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五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六是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文中指出,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晋江调研,从改革开放事业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格局的高度,系统完整总结并提出了“六个始终坚持”“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文章强调,“晋江经验”不仅是晋江的经验,也是福建省、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是中国民营经济、非公经济从孕育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文章指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传承发展“晋江经验”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到,“六个始终坚持”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规律的经验总结,“处理好五大关系”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洞察与前瞻,其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不仅指引我们过去的改革开放进程,更将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期“求是笔谈”以《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题,刊发五篇文章。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同志的文章《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武装头脑,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切实把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同志的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万农民的热切期盼》认为,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注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农民对“振兴什么”的需求选择、激发农民对“怎么振兴”的首创精神、发挥农民在解决“钱从何来”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魏后凯同志的文章《精心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认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五个振兴”既各自成篇,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同志的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根本上要靠深化农村改革》认为,新时代,面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破解“三农”问题面临的瓶颈制约,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要把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同志的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历史耐心》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强大合力,以足够的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健康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坚持量力而行确保成效实实在在,注重顶层设计确保任务实施科学有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朝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董学文发表文章《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清和抵制错误文艺思潮》。文章指出,当前存在的错误文艺思潮大致有两种,即抽象人性论思潮和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抽象人性论思潮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感官刺激的渲染。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随。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变种,借“翻案”、“反思”或“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化、黑暗的历史漂白化、洁净的历史污秽化。议题设置得更加广泛,手段更为巧妙,传播途径和方式多发生在娱乐性或消遣性的网络平台,表现出向所谓学术化方向转移的架式。文章指出,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战胜错误思潮,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针,更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辨析错误文艺思潮的有力武器。

郭纪文章《中国的发展是不可能被阻挡的》指出,随着中美经贸争端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中日渐升级为贸易战,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发展、维护其绝对霸主地位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我们必须坚决与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作斗争。文章指出,经贸关系联接的是国计民生。经贸合作起于互利,长于共赢。国与国之间出现贸易摩擦并不奇怪,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相互调整,让各方都有足够的获得感,不断把国际贸易做大做强。美方拿中美经贸关系做赌注的行为,将实实在在地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贸易霸凌主义,前景只有一个,那就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死自己的路。

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是维护秩序、伸张正义的一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决反对假“保护主义之手”,行“霸权主义之实”的倒行逆施,坚定捍卫国际经贸秩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正义的一方。文章最后指出,大国的成长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危机中历练、在忧患中成长,是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坚信,中国的发展道路绝不是一场危机或某个超级大国所能够阻挡的。

本期还将刊发署名伍轩的文章《铸大国重器挺民族脊梁——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文章指出,《大国重器》(第二季)充分展示了我国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大飞机、发动机、生物医疗、新材料、海洋工程,还是核能、对地观测、空间站等战略性产业,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做一个强国,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文章指出,大国重器,凝聚中国智慧,诠释中国实力,彰显中国理念,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系重大。电视片系统描绘了健全和完善制造强国关键的支撑体系,准确把握了制造强国新的时代内涵,为创新汇聚起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