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甘版圖書】文化需要不斷創造

獨驊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除了需要基本的物質條件而外,還需要文化的滋養。只是經過時代潮流大浪淘沙般的沖洗,地方的歷史文化還能剩下多少為今天的人們所用呢?人們必須像發展經濟那樣不斷創造地方文化,不斷推動地方文化的發展,才能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

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前不久,紅葉先生贈我一套他的作品集,這一套作品共有七冊,其中有三部是文學作品:《黃土地紅葉情》《紅葉隨筆》《紅葉詞話》。打開《黃土地紅葉情》,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

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對地方文化的審視有兩種視角,一種是內視角,即用本地人的眼光看待本地文化,這種視角感情濃厚,卻有一定的侷限性;一種是外視角,即用置身事外的眼光看待地方文化,往往能獲得理性的認識和思考。

紅葉先生在會寧工作多年,熱愛這塊土地,在他的心裡早已把這塊土地當作了他的第二故鄉。《黃土地紅葉情》的開篇《春潮湧動的日子》,抒寫的完全是一個會寧人的情懷,寫一個普通會寧人在新的一年到來時的複雜心情,對豐收的期盼、歉收的擔憂,喜憂參半,五味雜陳。與此相同的還有《會寧的雨聲》《秋之寫意》等。由此可以看出,他與這塊土地休慼與共、沒有任何距離,他深情地擁抱這塊土地,盡情地抒發著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和讚美,也敘說著同會寧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他像一個本土的文化人一樣苦苦求索著,從歷史和傳統中尋覓著不被黃土掩埋的文化含義,對地方文化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比如在《車家川散記》《社戲》等。

他也用另一種視角審視地方文化,這種視角是外在的、超然的,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的觀照。從國內的視角觀照地方文化,如《黃土情韻與江南小鎮》《杭州西湖散記》等;從世界的視角觀照地方文化,如《浪漫的巴黎清淡的月》《誰將引領時代潮流》等;以理性的視角觀照地方文化,如《回眸與展望》《路的遐想》《水的遐想》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視角看待會寧,可以站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高度來審視地方文化,重新定位地方文化,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尋找新的路子。

在內外視角審視的基礎上,紅葉先生對地方文化有著高屋建瓴的理解和把握,能夠掌握地方文化的現狀,也能夠提出今後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在《讓文化伴隨著經濟一起騰飛》一文中,他說:“面向新世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文化的發展任重道遠。”文章闡述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文化與經濟的關係、文化與管理的關係、文化與院團的關係、文化與傳媒的關係、文化與出版的關係、文化與體育的關係、文化與旅遊的關係,並對地方電視臺、藝術院團建設、群眾文化工作、體育事業發展、出版發行、廣告行業、旅遊產業發展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又從文化氛圍營造、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隊伍建設、文化體制改革、文化行業管理等方面對地方文化事業的引領和管理提出了一攬子計劃和措施。

寫會寧的《黃土地紅葉情》上了《甘肅日報》

《黃土地紅葉情》記錄了紅葉先生在這片黃土地上生活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他對地方文化的思考和謀劃,這是一本對地方文化的發展具有借鑑意義的作品。

(《黃土地紅葉情》,王科健著,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