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點亮文化之燈 照耀師生前行

——平江縣時豐中學辦學側記

平江:点亮文化之灯 照耀师生前行

學生們圍坐在樹蔭下快樂閱讀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唐忠明 劉志恆 陳毅)西方諺語說: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詩經》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今人說: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這都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切關注。在藍墨水的上游——美麗的汨羅江畔,平江縣時豐中學立足鄉土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秉承教育規律,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解析時豐中學破繭成蝶的緣由,就是一條迴歸教育本質的內涵發展之路。

時豐中學位於平江縣伍市鎮,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生源來自時豐片的13個行政村和伍市工業園。

近年來,時豐中學堅持以“教育人、培養人、 發展人”為宗旨,強化內部管理,狠抓課堂改革、發展特色教育,創設溫馨和諧、以人為本的育人環境。學校呈現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人心凝聚、校風良好、教風務實、學風端正”的發展態勢。先後獲得平江縣“綠色生態學校”“模範教工之家”,岳陽市“示範家長學校”“安全文明校園”“語言文字規範示範學校”,湖南省“百校聯盟理事單位”“示範家長學校”,教育部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等諸多榮譽。學校由原來生源流失校變成學生多元發展、教師高位發展、學校特色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文化省內知名的現代農村初級中學。近五年,該校生源鞏固率穩居全縣前列,中考成績不斷攀升,學生、老師在縣級及以上各類競賽中頻頻獲獎。

文化浸潤綠化

打造溫馨校園環境

“道不遠人”,走進時豐中學,鐫刻在巨石上的四個大字引人深思。晨來暮往,師生們常常在巨石前停留,靜下心來思索育人之道、為人之道。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深刻體現了時豐中學的責任意識、教育追求和管理理念。

基於這種理念,時豐中學將文化“育人”融入到校園的一草一木中。近年來,該校投入1500餘萬元,優化美化校園環境,擴大了校園面積16畝,打造出文化氛圍濃厚的園林式校園。徜徉校園,滿眼皆綠,獨具匠心的花圃、寓意豐富的校園雕塑、精心設計立人長廊無不讓人心情舒暢,感受到校園特有的優雅與寧靜。

在校園裡的小山坡上還有一片桃李園。每年,校領導都帶領師生在這裡栽桃種李。苗要扶正、土要壓實、水要澆夠……校領導帶頭示範,用心植樹,讓植綠、愛綠、護綠在時豐中學蔚然成風。這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師生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學校還開闢出一片荒地,精心打造成一片“開心農場”。學生們在這裡播種、收穫。老師還會帶著孩子們觀察蔬菜的長勢,寫下鮮活的觀察日記、體驗作文。時豐中學校長張弘表示,當前許多農村孩子已經遠離農活。“開心農場”既可以讓孩子們在勞作中鍛鍊技能,增長見識,也可以讓孩子們學會用心感悟每一株生命的成長。

時豐中學還以食品安全管理為核心,邀請家長對食堂衛生、加工過程、營養搭配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積極打造“放心食堂”,取得了師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好評的良好效果。

文化涵養師德

堅守教書育人初心

“張校長是勤奮好學的模範,經常與我們青年教師一起成長,他也是湖南‘書香百校’聯盟學術委員,多次獲評優秀教師、優秀校長”,教師唐璇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張弘還將和全國各地的100名校長一起參加國家級培訓,用新知識、新理念充實自己。

“閱讀·反思·分享”,文化沙龍是時豐教師們最受歡迎的活動。程姣老師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很有感觸地說:“如何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如何有自己的教學特色,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李佳老師讀了《致青年教師》一書後說:“教育,其實就是在孩子的心裡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這樣的文化沙龍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書香氛圍,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同時,該校還創建了微信研討群,實現文化交流“零距離”,讓文化沙龍成為“每天派”。

時豐中學還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搭建平臺、拓寬教師學習空間。該校先後邀請湖南理工學院、岳陽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湖南省教育專家到學校講學,幫助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近五年,學校分批組織100人次,到華東師大、清華大學、長郡中學等地參加“百校聯盟”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素養和職業幸福感。

學校還湧現出一大批有教育情懷的學習型、智慧型教師。首屆湖湘優秀班主任童業餘老師,他守望著孩子,與孩子一起編織故事,這種樸實乾淨的教育情懷觸人心絃;市級優秀班主任餘柳忠老師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用陽光和堅毅給孩子們最大的正能量;姚赦根、戴時平、李永紅、姚旭高、江安樂、趙建國、吳好評、盧濤、林鵬程、胡春華、祝斌、黃芙蓉等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都瞭如指掌。

“見習班主任”制度也是時豐中學一個特色。“擔任見習班主任,我們年輕老師可以跟著‘王牌’教師學到很多終身受益的東西!”柴冶老師告訴記者,時豐中學注重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如今,時豐中學是慄山學區“特崗”“支教”教師最多的學校,也是這些教師最願意紮根的學校。來自瀏陽的“富二代”唐璇、來自岳陽的李佳以及首席信息員常焱、特崗教師陳水鳳等都把根紮在了時豐、把青春奉獻在時豐。唐璇說:“我們願意紮根時豐,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裡可以找到職業成長的快樂!”

文化滋養學子

學生享受成長快樂

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青少年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時豐中學立足鄉土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龍舞”引進校園,用傳統文化培養充滿魅力、品格優良的學生,讓孩子們青春的臉上洋溢著陽光、燦爛的笑容,也讓他們的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被譽為中華一絕的“九龍舞”是時豐中學所在地——伍市鎮白楊村特有的民間藝術。上千年以來,九龍舞以家族為主要方式進行傳承,更為九龍舞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2010年,時豐中學主動找到“九龍舞”傳承人姚大明,希望將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傳授給學生。於是,時豐中學“九龍舞”社團應運而生。2014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舞·九龍舞”培訓基地在學校正式掛牌。2017年,學校傳承非遺文化及學生舞龍表演,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傳承的力量》端午篇展播近十分鐘。今年年初,時豐中學成功當選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4月,張校長在海峽兩岸文化建設論壇上作了《非遺文化進校園,適時而豐鑄龍魂》案例分享。7月學生舞龍表演再次接受央視拍攝,將在cctv4《城市1對1》欄目中播出。截至目前,時豐中學參與九龍舞社團的學生達500多名。張弘說:“在孩子們的青春期種下對‘九龍舞’的熱愛,那麼這些孩子長大後,自然也會為九龍舞的傳承、推廣做出貢獻。”

非遺文化在校園的蓬勃發展也帶動學校文化建設風生水起。除了“九龍舞”社團外,學校還開設了武術、籃球、排球、書法、美術等多個社團,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健全學生的品格,讓學校成為學生依戀的精神家園。不少在城鎮讀書的學生開始迴流。近五年,該校學生從500多名增長到800多名,沒有一名學生因厭學而失學。

時豐中學還採用“三禮四節”系列文化活動,深入推進學校內涵建設。每年開學的第一天,時豐中學為踏進校園的新生設置“龍步時中”入學禮,讓孩子們快速轉換角色,儘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新春開學,學校都要組織“龍騰大愛”行龍禮,教育學生心中充滿大愛,珍惜生命、關愛他人,愛國、愛家、愛校。每至畢業季,該校都要組織“畢業禮”,教給畢業生要珍惜情誼,不忘母校、不忘師恩,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成就精彩。每逢端午,學校創新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屈原九死未悔、上下求索的精神和毅力。每年十月,組織體育節,讓學生強身健體,養成積極鍛鍊的好習慣,做一名健康活潑、精力充沛的龍的傳人。“九九重陽”傳統節日,學校採用班會、表演等方式,教育學生感念親恩與師恩。每年,該校還會舉辦龍姿風采藝術節。盡最大可能,給每一名孩子提供才藝展示舞臺,讓每一名少年陽光自信、樂觀向上!

文/圖記者 唐忠明 劉志恆 陳毅 通訊員 陳廣文

後記:

在書香濃郁的花園式的校園裡,師生們享受溫馨、感悟幸福、飛揚個性、展現自我……這些都深刻地體現了時豐中學“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人們常說:教育是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時豐中學這塊教育熱土上,時豐人開拓創新、積極進取,將這所農村學校打造成了一所家長滿意的放心校。在未來的征途中,時豐中學一定會乘風破浪,駛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