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每日为您带来有温度的娱乐周边报道,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说1不2

曾经大热如今槽点满满、以为糊了却仍在坚持的《中国好声音》在人们“啊,这个节目还在”的惊叹中开播了,走过七年的老节目,经历了版权危机、冠军质疑、导师下课,今天迎来了第一届全男导师组合:175club。颜值才华兼具,节目组是要靠导师组团来吸粉的吗?而首期节目的最大亮点却被重大播出事故抢了头条,好声音没音儿了,好尴尬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相比赛制改革、导师资格争议,我更关心的是wuli东北智慧型段子手李健居然真的加盟了《好声音》做了导师,参考好声音前几季围绕导师的非议,不得不为健哥捏一把汗,更对于心目中文艺男神“下凡”综艺多了几分不解,连三环内大房子、歌坛名气这些身外之物都不在意的李健为啥最近集中上档多部综艺,难不成要走鲜肉捞流量的路吗?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李健的大红大紫既是意料之中,也在计划之外,作为歌红人不红的代表,一首《传奇》奠定他红透华语音乐圈的实力,但最终走红却是因在大热音乐综艺《我是歌手》中的超预期表现和隐藏段子手属性,以黑马之姿突出重围成为了当时话题量最大的歌手,一时间有关李健的一切都成为朋友圈的“金玉良言”,成长经历、生活态度甚至感情生活都成了谈资。渐渐地歌唱实力成了鬼马综艺表现力的附庸,“段子手”的头衔快要加在“歌手”前了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年过40岁,李健终于迎来他的时代,一时间民谣歌手、学派风范一同回潮,老粉在为健哥得之不易的公众认可而喜悦,同时为之暴露于镁光灯下而担忧,但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李健看的很开,对于娱乐有着自己的理解:它可以是一种标签、一种类型,但不会引发自己的苦恼和思考。从红的状态迅速剥离,如同一个塞外剑侠,不拒绝江湖热闹,也不刻意追逐喧哗。热闹过后,自觉地退回自己的位置,以边缘的姿态面对时代,而作品更容易命中时代的靶心。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解释了他进来频繁亮相综艺的原因。综艺一定是不好的?参加了就一定跌份儿,就不是一个音乐人的作为?如果说综艺形象是一种缠累,但大众定规那个“束之高阁”“为神为佛”的形象不也是一种打不破的人设吗?同是人设,何为好何为坏?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随着国内综艺的发展,综艺也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没有人是慈善家,回去邀请一个不具备流量的人浪费制作费用,因为有价值,所以被需要,这不就是件好事儿吗?再说艺人往往受经纪公司制约,在良好的合作关系,契约总是不能违背,几年前,李健自己定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而现在,虽然划定为“边缘人”,但到底靠边儿了,当了艺人就意味着职业化、大众化。艺人和音乐人并不矛盾,在名利场中考验一下不也是种体验吗?一个能平衡名利、生活、心境的人,作为歌迷如何不能相信他处理不好综艺化的问题呢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适当的综艺感能将实力歌手影响力实物化,而且就近几年与李健有关的综艺来看,比较符合他的意趣和格调,不存在委身于综艺的卑微感。这次的《中国好声音》虽然风评不定,但仍以为中国歌坛选拔储备人才为己任,反观几年前的“储备人才”吴莫愁、袁娅维、张碧晨等等都快速成长成为歌坛中流砥柱,说明“人才鱼池”质量数量都占优,综艺化商业化的同时不会腐蚀心性,这种选择没啥坏处。

文艺男神、娱乐边缘人,连房都不买的李健为啥最近频繁现身综艺?

古语云:大隐隐于市,真正的修行不止在寺庙,也不是吃个苦、坐个禅就是修道了,人生中处处是磨练,随地都是修行。健哥只要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并能将生活给予的大惊喜一一消解接受,这就足够,作为粉丝,宽容和接纳是比恶意、不过脑子的评头论足要重要的多。

对于文艺男神“下凡”音乐综艺,各位元芳,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