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短期或豆粕供應短缺,葵花粕機會卻來了

隨著中美貿易戰最終從擔憂變為事實,市場也需要考慮在大豆供應短期有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下,需要新增或者提高一些

其它相關品種來解決這一問題。

國內短期或豆粕供應短缺,葵花粕機會卻來了

之前我們談過增加進口油菜籽或是增加進口菜粕是緩解可能出現的植物蛋白原料供應緊張的途徑之一。當然,鑑於全球油菜籽生產量與貿易量相較於大豆的渺小,供應的缺口僅靠這點是無法滿足的。所以我們需要多種產品的共同努力才能化解可能面臨的危機。

而顯然,我國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這點,並且付諸於行動。近日,烏克蘭食品安全及消費者保護局(SSUFSCP)稱,中國海關總署批准17家烏克蘭葵花粕生產商對華出口產品。同時,該機構還稱,兩國簽訂了植物檢疫標準的協定,其中包括烏克蘭對華出口葵花粕的程序。顯然,葵花粕將有望在未來成為我國重要的植物蛋白原料之一。而據匯易瞭解,葵花粕的蛋白與菜粕相當,在飼料中對於豆粕的替代能力比菜粕和棉粕等傳統雜粕更大。

另外,據分析機構APK-Inform稱,2017/18年度烏克蘭對中國的葵花粕出口預計有望達到17到20萬噸,高於早先預測的15萬噸。但與此同時,自中美經貿關係緊張以後,我國對烏克蘭葵花粕的進口力度也在加強。在未來,甚至有驚人表現的可能。

當然,葵花籽、葵花粕與油菜籽、菜粕一樣,體量上與大豆、豆粕相差甚大,因此,單靠葵花籽和葵花粕也無法解決可能面對的問題。我們仍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做更多的努力來面對共同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