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最火的7個營養提問!

妇产科最火的7个营养提问!

懷孕了,孕媽咪特別有必要多光臨營養門診,可現實的情況是,更多的營養問題是在婦產科提出的,讓只有3~5分鐘問診時間的產科醫生回答細緻、專業的營養問題有點勉為其難。我們彙總了孕媽咪經常提的7個營養問題,請專業營養師來為大家詳細解答吧!

Q1:媽咪怎麼吃既能保證胎寶貝營養又不會太胖?

胎寶貝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物質來源於母體,體重增長是反映孕媽咪營養狀況的重要標誌。孕期過多的體重增長將增加難產的危險,而過少的體重增長可導致胎寶貝營養不良,增加出生低體重兒的危險。

孕期體重的明顯增加從孕10周開始直至分娩,周平均增重約335~450克,上述數字顯示孕期食物攝入量和營養的增加應從孕中期開始,同時也提示了孕期體重增加和監控的正常範圍。除了監測孕媽咪的體重外,判斷胎寶貝生長髮育狀況還有很多途徑,如B超檢查,產檢時測量宮高和腹圍,都可以瞭解胎寶貝體重增長情況,有助於動態觀察胎寶貝發育。

由於新生兒出生體重取決於懷孕期間的營養吸收,因此孕媽咪的正確飲食習慣和均衡營養攝取,對胎寶貝在子宮內正常生長及各個系統發育成熟至關重要。孕媽咪應當均衡膳食,適度增加體重,並根據體重增長速率調整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不可盲目增加食物攝入量。

Q2:媽咪的飲食習慣是否會影響或者遺傳給胎寶貝?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喜歡吃什麼,寶貝將來也喜歡吃什麼,這是不少人的經驗之談,而最近研究顯示,孕媽咪的飲食習慣對胎寶貝以後的口味也具有深遠影響。

懷孕期間胎寶貝各項機能開始發育並完善,7個月左右能辨別甜味和苦味等味道,如果孕媽咪在懷孕和生產後偏愛某種食物,那麼寶貝在分別通過子宮內的羊水和母乳多次品嚐該食物成分後,很可能也會喜歡上這種食物。

不論孕媽咪的營養行為和營養習慣是否能遺傳,孕媽咪在懷孕和哺乳期都應注意膳食的營養均衡,這也是為了胎寶貝獲得合理、平衡的味覺體驗,以便日後不偏食、挑食。

Q3:孕前沒補葉酸,胎寶貝發育會有問題嗎?

研究表明,想要葉酸發揮其有效保護作用,應儘量在孕前就有所補充,因為胎寶貝的神經管分化多在孕後2~4周。但也不能說未服用葉酸就會遭遇寶貝畸形,孕媽咪在懷孕前若注意從食物中攝入充足綠葉蔬菜,並不缺乏葉酸就沒有問題,懷孕後按時做產前檢查也會把神經管畸形胎寶貝篩檢出來。

意外懷孕後,應及時補充葉酸,孕後3個月也是補充葉酸的關鍵時期,對保證胎寶貝之後的生長髮育同樣重要,而且還可以預防孕媽咪的貧血。

Q4:B超顯示胎寶貝體重偏輕,是不是該多吃?

懷孕期間,當醫師告知胎寶貝的體重比妊娠週數小一週或體重過大時,孕媽咪難免擔心。其實,用B超預測胎寶貝體重時,由於孕媽咪本身的身體情況、胎寶貝的屈體姿勢及測量等問題,B超體重和胎寶貝實際體重存在一定誤差的。

當發現胎寶貝體重不足時,最好先檢查是不是胎盤等有問題,如果是因為疾病因素造成胎寶貝體重不足,只需控制病情,胎寶貝體重自然會跟上。如果是飲食問題,孕媽咪們就要及時補充營養,多吃一些牛奶、肉、魚、堅果、新鮮蔬菜等促進胎寶貝發育的食物。

Q5:妊娠糖尿病媽咪怎麼更直觀地瞭解每日攝入的糖分?

妊娠期糖尿病媽咪營養需求與正常孕婦相同,只不過要更加註意熱量攝取、營養素分配比例及餐次分配。為了對每天所吃食物種類及數量做到心中有數,開始採用飲食治療時,要用食物稱將主、副食稱量一下,看看做熟後盛在餐具裡有多少,以後即可按此分量加以估計。最好自備一套專用的碗、碟、勺等,每次進餐時取出自己該吃的食物,養成按量進食的習慣。

糖分在所有食物中對血糖影響最大。糖分在妊娠早期與妊娠前相同,妊娠中期及晚期每日200~250克,摺合糧食6兩左右。穀類是糖分的主要來源。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蔬菜如蓮藕、山藥、芋頭、栗子等應算在主食量中;每日食用水果量不宜超過200克,且同時須減少主食的量25克。更為直觀瞭解糖分攝入量可在醫院營養門診看下食物模型或是用自已的拳頭:兩個拳頭大小的澱粉類食物約100克。

Q6:聽說孕期多吃堅果可減少嬰兒過敏風險,是這樣嗎?

過敏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有過敏史的孕媽咪最好避免接觸過敏原和高過敏食物。國外研究顯示,對堅果不過敏的女性在其孕期經常吃堅果,每週攝取5份以上花生或腰果、杏仁與胡桃等,寶貝過敏的幾率會低於母親不碰堅果的寶貝。研究人員認為,子宮內的早期接觸,能獲得對特定食物的自然耐受能力。如果孕婦沒有堅果過敏史,不妨經常吃些堅果,一方面可以補充重要的營養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寶貝日後過敏的危險。

Q7:孕晚期補鈣會不會加速胎盤老化?

孕20周後胎寶貝骨骼生長加快,孕28周骨骼開始鈣化,僅胎寶貝體內骨骼鈣化每日需鈣約110毫克,還要加上孕婦自身鈣代謝的需要,所以,孕中期開始鈣需要量明顯增加。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中期鈣的適宜攝入量為1000毫克/天,孕晚期為1200毫克/天。但是孕期鈣攝入量並非越多越好,孕婦過度補鈣,會使鈣質沉澱在胎盤血管壁中,引起胎盤老化、鈣化,因此孕期不可盲目補鈣,基本原則是:缺多少、補多少,以食補為主,如果需要補充鈣劑,必須同時補給適量維生素D。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協和婦產科查房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